5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30
/ 2

5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

晏留记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 264033

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我院2020年8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措施。结果:5例患者其中4例症状有明显好转,1例出现声音嘶哑,经进一步治疗与护理后症状缓解。结论:合理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后患者的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观察与护理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是指手术切除增厚的颈动脉内膜及粥样硬化斑块,以预防由于斑块脱落引起的脑卒中等不良事件,是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目前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因此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为此,回顾2020年8月-2021年4月收治于我院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后效果良好,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5例患者全部为男性,年龄处于50-67岁,患者入院后进行颈动脉彩超、颈颅CTA、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乏力,头晕,言语障碍,有一过性黑蒙,短暂性脑缺血等,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例,糖尿病病史1例

1.2 结果:患者均在全麻下行一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满意,手术顺利,病人清醒后安返病房,术后恢复良好,出现声音嘶哑1例,其余患者主要症状均有所改善,术后复查颈动脉彩超提示颈动脉通畅程度良好。

2.围手术期的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患者及家属既对疾病手术治疗方案抱有希望又担心手术风险,术前对其进行耐心解释沟通,以以往术后康复出院的患者为例详细讲解,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信心。

2.1.2术前常规完善血常规,凝血四项,尿、粪常规,心电图,颈部血管超声、TCD、 MRI、颈颅CTA等检查。

2.1.3保持病房环境安静,劝戒烟酒,详细用药指导。

2.1.4监测血压及血糖变化,针对高血压患者观察其血压变化,使血压控制在正常值或略高水平;针对糖尿病患者监测其空腹及三餐后2h血糖,调整血糖在正常范围或稍高水平。加强营养治疗,给予饮食指导,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1.5做好术前准备工作:颈部备皮、备血、术前6h禁食水、抗生素皮试、准备术前用药、导尿。

2.2术后护理

2.2.1血压管理:术前血压正常者一般维持在正常或±15-20%范围内,术前有高血压病史且规律服药者术后血压控制同术前或略低于术前水平,有高血压病史而未规律服药者将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早期静脉微量泵可输入乌拉地尔或硝酸甘油等降压药,降压需平稳且应尽早改为口服药[1,2]

2.2.2体位管理:患者麻醉清醒后于ICU护理,床头抬高30~45°,利于伤口引流且减轻颅内高灌注水平[3]。保持健侧卧位,防止头颈部过度活动引起术侧颈部血管扭曲、牵拉致吻合口出血等。

2.2.3活动管理:CEA术后鼓励患者早期适当下床活动,一般情况良好者术后第二天便可下床活动,但应根据患者身体耐受程度、主诉症状、血压、病情变化情况等综合判断,术后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逐渐抬高床头—床上坐起—床边坐起—床边站立的评估流程依次安排患者活动[4,5]

2.2.4颈部切口管理:伤口局部使用1kg砂袋压迫24h,以减少渗血、出血发生,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及时更换敷料;观察伤口周围有无青紫肿胀,有无气管移位、呼吸困难及血氧饱和度下降,有无切口疼痛、声嘶及进食呛咳等,通过观察间接征象来及时判断是否存在术后并发症[6]。并嘱患者勿用力咳嗽、打喷嚏,保持情绪稳定,以免增加颈部压力引起出血。

2.2.5引流管管理:切口处负压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挤管维持负压吸引,如在短时间内引流出大量血性液体,则提示可能存在血管破裂,应立即告知主管医生处理;如术后24小时引流量小于50ml,则可拔管。拔管操作细节:解除负压状态,避免负压吸引下拔管引发出血。

2.2.6尿管观察与护理:病人清醒后,若不能耐受尿管,则应尽早拔除,以免因尿路刺激症状引起患者不适,继而导致血压升高。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尿量,如尿量减少、尿色变深,则提示可能存在血容量不足,须及时处理,以防因血容量不足而引发脑缺血事件。

2.2.7生命体征监测:严密观察病人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情况,以便早期发现术后脑梗死、脑出血等并发症,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予持续低流量吸氧,必要时给予面罩吸氧,血氧饱和度需维持在95%以上。

2.2.8气道管理:术中气管插管极易引发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患者常有咽部异物感,严重者出现明显吸气性呼吸困难,需及时处理;术后患者可有痰液堵塞,出现喘憋、喉鸣音甚至窒息感,因此应当鼓励患者经常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备吸引装置进行床旁吸引

[7],后续可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及时遵医嘱应用激素类药物静脉输注或雾化吸入,改善相应症状。

2.2.9情绪及饮食护理:对于术后有恐惧、烦躁等不适情绪症状的患者,医务人员可通过与病人聊天、让病人听音乐、戏曲片段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或者采用按摩方式稳定病人情绪。术后全麻完全清醒6~8h后开始进食,进食前先喝少量温开水,确保无呛咳后再进食,给予流质低脂高蛋白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第2天可进半流质饮食,若仍存在咽部不适,可给予软食,多食青菜,保持大便通畅。

2.2.10睡眠管理:患者CEA术后常因血管再通可出现高灌注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兴奋、头痛等,常常会出现入眠困难,可给予适量苯二氮卓类药物助眠,使用助眠药物时应注意避免强镇静剂,且药物剂量应严格遵循镇静评分给予[8]。此外还可通过建立安静温馨的睡眠环境消除患者不适感,或适当倾听轻音乐等方式都会有利于患者入眠。

2.2.11预防感染:卧床期间行口腔护理2次/天,保持口腔清洁;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指导有效咳嗽、咳痰,痰液黏稠时行超声雾化治疗;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吸痰,以预防肺部感染;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若病情允许可尽早拔除引流管;留置尿管期间做好会阴消毒工作,评估留置尿管时间,尽早拔管。

3.小结:长期以来,大众对脑卒中的预防和重视程度普遍较低,绝大多数患者对颈动脉狭窄的危害认识不足,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国民的大血管疾病预防知识宣教,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规律用药等控制血压、血糖,定期筛查颈动脉血管彩超,有手术适应症者尽早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合理有效的护理方式有助于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促进手术顺利实施,提高手术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促进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周佳,华莎,彭娜,张莲芳,秦海林,马廉亭.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1,26(03):204-206.

[2]张胜艳.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研究[J].名医,2020(06):186.

[3]陈丽玲,刘小燕.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颈动脉狭窄内膜剥脱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20,10(12):67-69.

[4]林慧,何晓娣.同期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围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08):735-738.

[5]王妿.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5):230-231.

[6]聂晶.46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01):180-181.

[7]柯丽燕,申屠敏姣.24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围手术期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7(03):31-32.

[8]赵润雯.试述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现代养生,2016(2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