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30
/ 2

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策略

张艳

南通市海门水务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由于建筑施工现场,特种作业人员所从事的岗位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很容易在施工过程中造成工作人员的伤亡和事故发生,不管是对操作者,本身还是对其他的工作人员来说,都具有较大的安全和危害。因此,建筑施工现场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怎样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工作,帮助施工现场减少伤亡和事故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关键词: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


前言: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在建筑施工行业中对特种工作人员的需求也开始不断增强。但是我国目前的建筑市场中的特种作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还有很多相关人员伪造操作证件,因此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难度也就越来越大。本文主要探究在建筑施工现场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管理的相关策略,有效帮助施工企业减少安全隐患,避免人员伤亡等等问题。

  1. 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的问题

(一)不重视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工作

特种作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是最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的岗位,因此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更加应该重视施工现场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工作,认真总结事故发生之后的经验教训。及时积极的借鉴施工现场特种作业工作人员的管理办法。严格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帮助工作人员加强他们的安全责任意识。虽然有一些企业已经帮助特种作业人员加强了他们的安全认识,但是并没有投入资金,也没有进行特种作业培训,这就导致特种岗位工作人员只有一个证件来应付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甚至还有一部分施工单位特种作业人员并没有按照相关规定执政上岗,出现施工现场人证不符的现象。

(二)没有落实岗前培训考核

由于建筑施工人员的流动性较大,因此建筑企业并不愿意投入相关的培训费用来为特种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担心在取得相关资格证书后工作人员就会离职。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施工人员,在参加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考前培训时,并没有严格按照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考核大纲和安全操作技能考核标准来进行,只是直接参加了考试,这样就导致考试的通过率和合格率较低,虽然有一部分特种人员能够拿到资格证书,但是并没有对相关的安全技术理论知识和机械设备工作原理进行有效的掌握[1]。由于特种工作人员的工资是按照上班时间进行计算,如果工作人员参加培训就无法继续上班,因此大部分的特种工作人员都不愿意参加教育和培训,只有在资格证书的有效期就快到时才不得不进行教育和培训。如果不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就会导致特种作业人员出现违规现象,在施工现场留下众多的安全隐患。

.加强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的策略

(一)充分认识到特种作业人员管理的重要性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特种作业是最容易发生伤亡事故的一个危险岗位,因此,各个施工单位更加应该充分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工作。对事故发生的教训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梳理,积极有效的借鉴各地进行施工现场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工作的经验和做法,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给特种作业人员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严禁发生意外伤亡事故。但是有一部分企业和工人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没有认识到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再加上有一部分施工企业在这一方面中缺少认识,也没有投入资金进行培训,认为三级培训中已包括了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再进行特种作业培训只是一种重复培训,浪费资源,因此就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也正是因为这样导致大部分的特种作业人员只有一个证来应付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还有一部分的特种作业人员没有按照规定来持证上岗。另外也并不重视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复审和不定期审查现象。因此就要求相关建筑企业通过安排安全宣传活动等等方式,帮助人们转变他们的观念,以主动的方式将企业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积极组织相关的特种作业人员参加相关培训,坚持持证上岗,减少意外伤亡事故的发生。

(二)要求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根据我国的《特种作业规定》,只有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的相关工作人员,才能够进行特种作业。在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考试中,主要包括实际操作考试和安全技术理论考试两个部分,只有考试合格的人才能够申请办理特种作业操作证。特种作业操作中具有一定的有效期,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有效的,在一般情况下还要在有效期内进行定期检查。特种作业人员不仅需要持证上岗,同时也需要符合严格的工作要求,只有年满18周岁,体检合格,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才行。

除此之外,相关用人单位也应该认识到,如果不按照特种作业规定进行用人的话,也会存在很多责任,其中涉及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工伤赔偿问题。如果在特种作业过程中出现安全生产事故都可以认定为工伤,那么用人单位就需要承担赔偿劳动者的责任,如果用人单位参与社保,就可以转移他们一部分的责任,即使这样也需要承担一部分责任

[2]。因此如果能够加强管理特种作业人员,就可以大幅度减少劳动者和企业的不必要事故和损失,对双方都有一定的好处,因此劳动人员本身也要对用人单位进行有效监督,帮助他们提高遵守规定的自觉性。

(三)加强培训和考核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

统一使用正规化的培训教材编写教材的人员应该具备这一工种的实践研究工作年限,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相关教师也应该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和技师资格等等证明。不仅如此,想要通过培训,首先还要取得特种作业教师资格证才能够给其他人进行正常授课。同时讲授课程的人也要提前计划课程培训,充分结合实际情况给特种作业人员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的讲解,不得少于规定要求的学时。在上课时应该有专人管理课堂纪律,认真做好考勤工作,才能够对培训的质量进行有效保证。除此之外,在讲解结束之后还应该进行理论考试,在理论考试合格之后才能够进行现场实际考核,只有通过考核的人员才能够发放上岗证。在进行复审特种作业操作证时,程序和新办证程序一样,通过定期复审的方式,就可以帮助特种作业人员深化这一工种的作业安全技术理论,有效帮助他们改正和弥补在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帮助工作人员,确定自己是否适合从事特殊工种的作业,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减少伤害和伤亡。

特种作业人员不仅要对这一工种的安全操作技能进行有效的掌握,同时还应该加强培训和教育其他方面的基础安全知识常识,建筑公司企业领导更加应该重视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在每年中都要制定一个安全管理方针和目标,在公司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中,对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进行明确规定,要求他们必须参加安全技术培训,只有考试合格者才能够持证上岗进行实践操作。不仅如此,刚刚参加工作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三级教育,帮助工作人员加强法制教育,对日常的班前班后安全教育进行有效加强。只有培训工作人员的安全技术,才能够帮助特种作业人员认识的事故规律,以及对事故进行处理和判断的能力,真正避免在作业中出现错误判断和操作等不安全的行为。

结束语:总而言之,建筑施工现场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要求多个相关部门密切的进行一起承担相关的责任,只有在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工作中加强管理和投入,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工作待遇和职业素质进行有效提高,才能够实现稳定健康的发展特殊工种作业队伍,建立更加长久有效的安全保证体系,为之后的特殊作业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史运硕 . 特种作业人员应知应会 1000 问 [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

[2] 曹学鹏,程磊,焦生杰,等 . 高空作业车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2,34(5):8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