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1
/ 2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杨颖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710000


【摘要】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9 年 1月 -2019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心内科的100位患者,分为观察组(协同护理模式)和对照组(普通护理),对患者的身体情况和满意度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和身体情况高于对照组,心理评分更高。结论 协同护理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环节患者的焦虑和不安,应当在临床上进行更多使用。

【关键词】 协同护理模式;心内科;效果观察

心内科治疗各种心内科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是一种综合科室。心内科护理关系到患者护理能力的提升,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提升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对患者进行护理提升,是当前护理的关键所在。本文将对协同护理模式进行分析,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使用的数据资料来自于2019 年 1月 -2019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心内科的100位患者,这些研究对象中,40个为女性患者,60个为男性患者,所处年龄在28-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89±2.35)岁。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保护患者活动环境,对患者进行日常数据记录和观测。观察组使用协同护理模式,首先建立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明确所有护理人员的责任,提高以患者为中心护理模式。加强患者和家属以及护士之间的沟通,强化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的引导和协调作用,让患者在参与到自我护理的过程中越能对每天的效果进行记录和测评。保证护理质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3观察项目

有效观察协同护理对心内科患者的影响, 记录患者身体状况、并发症发生状况以及心理状况,通过多项对比来研究患者的身体改变。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20.0 统计学软件作为本次研究的数据处理工具,本次分析需要对研究中产生的所有数据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统计学以 P<0.05 为判断意义依据,证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心理焦虑情况减轻,患者的恢复程度加快。

  1. 讨论

协同护理是明确护理人员责任的前提下,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意识和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充分发挥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加强患者自觉性和积极性,以患者为重点的护理方式。

首先,护士需要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充分的心理指导。患者本身的情绪状态就是低沉的,患者自身很可能产生各种心理抑郁,为此在护理时也要注意心理护理。心内科患者本身会有较大的医疗痛苦,随着病情加重,病患会更加痛苦,很多患者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轻微心理疾病:焦虑、孤僻等,这种病症也会影响护理进行。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需要引入心理学医生的建议,对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心理辅导。由于临床护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对患者进行日常疏导,鼓励患者表达需求、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1]。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应对治疗,做到多鼓励多安慰。临床护理除了做好肢体护理之外更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减少患者的心理刺激,让他们能够打开心房进行沟通。相关研究显示,患者在患病之后发生抑郁的概率会提升,这是因为患者在生病之后难以实现正常的说话和沟通,所以患者会更加焦虑。因此,给与患者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非常重要。由于协同护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对患者进行日常疏导,鼓励患者表达需求、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应对治疗,做到多鼓励多安慰。协同护理除了做好肢体护理之外更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减少患者的心理刺激,让他们能够打开心房进行沟通。这对于协同护理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意义。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让患者了解康复的重要意义,从而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训练。其次护理人员还需要争取患者家属的支持,护理人员还可以将相关疾病知识制定疾病宣传单,将该项疾病的相关知识发给患者和家属受众,让他们了解疾病的发病原理以及治疗方法和护理方式[2]

其次,护士需要以患者为中心。患者和护士之间是平等的,护士需要在潜意识中以患者为中心,因为在护理过程中患者的身心都有一定痛苦,因此护士需要摆正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尊重患者的权利,尊重患者的需求,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护士需要对患者负责,提高对患者的共情力和理解力,感受他们的感受,营造一种舒适的护理环境,鼓励患者和护理人员进行交流,提高患者面对疾病的能力和信息,从而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设置温馨角,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包括日常生活以及用餐等。其次,做好医护合作,对患者情况进行及时记录和分析,每天共同查房让患者和家属感受到温馨和舒适的环境,从而让他们配合治疗。

另外,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自救知识宣传。心血管疾病本身发病急,患者如果能学会相关的自救知识,在疾病突发的时候就能及时自救,减少对心脏功能的损害。很多时候患者之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出现问题,就是因为患者本身不具备相关医学常识,因此才造成各种医疗问题。

医院需要加强护士的护理态度,护理人员需增强心内科护士积极进行人文关怀的态度,护理人员需要始终对护理知识持有理性的态度,了解到协同护理对于患者的身体影响。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心理指导,在护理过程中提高对协同护理的重视程度[3]

最后,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和患者之间的健康护理互动,让患者学会自我护理的同时也能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学会自我护理。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激发潜能法。患者本人的自我护理能力是可以被激发的。通过激励的方式来鼓励每一个患者和护士进行配合,提高心内科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根据本次研究发现,协同护理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护理,护理质量更好,护理效率更高,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护理,减少了护理安全事故,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恢复的速度。协同护理在心内科护理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这一护理方式可以广泛应用在心内科的临床护理过程中,有效提升心内科的临床护理质量[4]

【参考文献】

  1. 奚泉.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当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社区医师(18期):165-165.

  2. 罗婷.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当中的应用体会[J]. 医药卫生:文摘版:00215-00215.

  3. 范双姐.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的应用体会[J]. 人人健康, 2016(10):153-154.

  4. 马姣, 李红梅.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当中的应用体会[J]. 大家健康(中旬版), 2018, 12(005):23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