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路基设计及软基处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5
/ 2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及软基处理

谭洋洋

北京亿赫公路养护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1105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先进技术被相继引入道路工程中,为工程施工作业提供了支持,并推动道路整体建设水平的提升。路基设计是基础环节,软土地基问题较为突出,为满足道路稳定性要求,需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从而确保软土路段的施工质量。本文对城市道路路基设计及软基处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软基处理

引言:在城市道路路基的设计阶段,软土路基的处理工作是我们会经常遇到的一个难题,要想有针对性的处理好软土地基,我们就必须对其采取有效的处理对策,强化建设参与方的处理能力,从而充分的保证城市道路建设中软基路段的施工质量。

1城市道路软基的危害及处理的主要目的

1.1道路软基的主要危害

与城市道路中的一般路基相比,软土地基有着明显的特殊性,施工时也必须对其采取相应的技术处理措施,同时应明确其主要危害:(1)软土地基的整体承载能力较差,对施工的正常进行有很大影响,施工中外力因素对软土地基的土层有较大影响,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就会随之下降;(2)由于软土地基的压缩性很强,建成交付使用后在车辆荷载及路面结构的自身重量作用下,可能出现一定程度不均匀的沉降,进而路面就会产生裂缝等病害;(3)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基层和面层及道路的使用寿命。(4)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时,将造成结构物与路堤衔接处差异沉降,引起桥头跳车,对道路的平整度造成影响,降低了车辆行驶的舒适性。

1.2城市道路软基处理的主要目的

在道路的建设过程中,路基的建设质量对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情况都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的,因此,对城市道路施工时必须妥善的处理好软土路基,从而提升路基的整体承载能力,尽可能避免城市道路在交付后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的问题,对道路中的软土路基同时采取一定的加固技术,提升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处理城市道路的软基时,处理的主要指导思想为:适当提升软基的抗剪强度,以提高软基的整体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保证地基土的动力特性;降低地基土的压缩性等等。

2城市道路建设中路基设计的策略研究

2.1软土地基工程的主要特点

软土具有较强的灵敏度,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强度低、压缩性高等流变特性显著,软土中同时会含有一定量的有机物,如贝壳、泥碳和生物残骸,由于软土的固结系数小,因此其固结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软土地基即在荷载作用下易产生滑移或过大沉降变形的土质地基,软土地基要想作为城市道路的地基,就必须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

2.2软土地基工程处理的原则

(1)软土地基的设计与施工方案,应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因地制宜,保护环境;(2)软土地基的地质勘察,应调查搜集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象、地震等资料,查明软土的工程性质,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3)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应结合当地气候、地形、水文、地质建设工期、工程实践经验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4)软土地基设计与施工应积极采用成熟可靠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

2.3软土地基的处理

在城市道路的建设过程中,软基是一类较为难处理的土层,比起其他土层,软土地基的施工难度和处理难度都是更大的,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应充分的认识到软基处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我们在城市道路的路基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应严格的遵循相应的设计规范进行各项设计活动,同时在城市道路的建设过程中,施工单位更应严格的把控每一个环节的施工情况,保证每一道工序的施工质量,当软土地基施工的过程中出现相关问题时,施工单位应不断的完善现有的施工技术,在施工中应敢于创新,从而有针对性的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在城市道路的实际建设过程中,应用的较为广泛的软基处理方法主要有换填土、固结排水法、复合地基法以及强夯法等工艺。

3城市道路建设中软土地基处理方案

在城市道路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升地基的整体承载能力并且避免不均匀沉降的发生。对特殊路基,应查明情况,分析危害,结合当地成功经验,采取相应措施,增强工程可靠性。城市道路容许最大工后沉降必须满足:桥台与路堤相邻处≤10cm;有覆土的箱形通道及涵洞≤20cm;一般路段≤30cm。

3.1换填土设计

这种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适合用于小范围、浅层并且少量的软基处理。如果软弱的土层厚度不是很大时,那么我们通常都可以将路基面以下处理区域内的软弱土层全部清除,并将稳定性能更好并且功能更佳材料换填进去。应用换填土法时应与其他方法进行综合的比较,其能够处理的垫层厚度应在0.5m~3m的范围内,如果其厚度过大,那么施工时弃方和取土方量都会随之增加,从而增加整个项目的施工成本。软土地基采用这一处理方法,地基土具备了更高的抗剪强度,其整体承载力也得到了保证,地基也能够满足路面结构的实际要求了。

3.2固结排水法设计

所谓的排水固结法就是指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压作业并在

其内部加快其自身的排水,对于水力冲填土、淤泥质黏土和各类淤泥进行处理时建议采用这一方法。附加的荷载会影响到软土地基,降低其孔隙比,从而产生固结变形,而土的有效应力就会随之增加,大大的提升了沉降的速度,沉降也会提前完成。采用排水固结法处理软土地基时应保证其填土预压期是超过了6个月的,应详细的分析实地考察所得到了相关资料,对工后的沉降要求进行严格把控,且排水固结法设计不应对周围重要建筑物、管线等造成影响。目前,实际的工作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塑料排水板法、真空预压法、袋装砂井法和堆载预压法等加固方法,应根据软土性质、填土高度、沉降计算与稳定验算结果、施工工期等确定具体的处理方法。

3.3复合地基法

该法主要利用专用设备将地基某一特定范围内的软土主体应用加固技术,从而形成一个复合地基。起到置换,应力集中,进而减少沉降,提高软基强度的作用。适用于软土层底埋深不大于15m的软基,能大幅度提高路基的整体稳定性,减少总沉降量。施工工艺成熟,造价相对较低,加固土桩应打穿软土层,到达相对较好持力层,每延米加固料的掺入量需要通过室内试验确定。常用的主要加固方法有:粉喷桩、PCC桩、水泥搅拌桩等。

3.4强夯法

该法主要是将重锤从高处自由落下,对湿软地基进行强力夯实,以提高其强度,用强夯法加固的土基,承载力会明显提高,沉降量也会降低。很多类型的土质均可以采用这一方法,如低饱和度的粉土、素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黏性土、碎石土和湿陷性黄土等看。如果黏性土和粉土的饱和度较高,那么在使用这一方法前应先进行验证,其处理深度最高可达30m,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应考虑充考虑到周围的环境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强夯会产生强烈振动,会影响到周围环境。

结束语

作为城市道路施工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的路基处理技术现阶段已发展的较为完善,针对路基设计工作中常见的软基处理技术,我们应针对具体的地质情况采取最具针对性的处理方法,不断的创新并完善现有的施工技术,保证城市道路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促进我国道路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俊,梁淇.道路路基设计中软基处理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9):2001.

[2]张斌斌.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的软基处理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6):101-102.

[3]元旦多吉,周胜胜.公路路基路面设计中的软基处理[J].工程技术研究,2019,4(4):203-204.

作者简介:谭洋洋(1991.5-),女,汉族,河北廊坊,大学专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市政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