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产业化对建筑经济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5
/ 2

住宅产业化对建筑经济的影响研究

王港

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省 110000


摘要:建筑经济对我国国民经济起着关键性的积极作用,为进一步推动我国 建筑业经济的发展,将建筑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政府开始实施住宅产业化政策。本文从传统建筑业的局限性出发,对住宅产业化的现状和阻碍因素进行论述,并提出了几点切实有效发展住宅产业化的措施,旨在提升我国住宅产业化的水平,诚望本文能对建筑业的住宅产业化的实施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经济;住宅产业化;国家政策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已成为 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的“三期叠加”新常态,建筑业产能过剩严重,长期粗放型发展累积的问题逐渐暴露。因此,建筑企业开始专注于如何解决这一低迷困境,提出通过技术升级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这一举措,具体来说,就是要用标准化和工业化的建造方式加快建筑业现代化步伐,实现建筑行业的转型。住宅产业化一词在这一过程中引起了建筑行业的关注,住宅产业化对促进建筑经济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要想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和提高建筑业经济效益,离不开住宅产业化。

一、传统建筑行业的经济体系问题

传统的建筑经济体系是典型的外延式粗放型经济体,它利用其“类资源性产业”的自身优势获得经济效益。然而随着建筑市场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的逐渐升高,消费者需求从实用性到精神性的转变,这种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来增加产量的生产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状,使得建筑行业的改革迫在眉睫。

从供给侧来看,目前建筑行业存在建筑业要素配置低效以及制度建设滞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建筑企业组织生产体系不完善、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低下,建

筑工人素质不高、人员老龄化严重、精通资本运作和全过程协作的企业少等方面,

这些问题都导致促成了供给侧的建筑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不理想,建筑业整体发展

速度的滞后。

从需求侧来看,行业需求呈多样化,消费者对建筑业的需求已经从简单的“容身之所”转变成为要求绿色、节能、舒适、经济的“精神庇护”。目前,我国的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等高品质建筑正在以迎合消费者的需求的方式迅猛发展。

二、我国住宅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制约因素

1.我国住宅产业化现状

住宅产业化也称住宅领域产业化,主要包括建筑形式的统一,建筑住宅的工业化和住宅产业的现代化。近年来,我国的住宅产业化发展较为速度,但是相对于同时期的发达国家还 是存在着显著的差距。美国、日本和一些欧洲国家的住宅产业化已经成为了一项 被广泛运用的成熟技术。我国住宅产业化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与西方大部分住宅建设采用机械化相比,我国住宅建设方式落后,科技含 量不高,人力施工仍是主力军,粗放式建造方式占大部分,对国际住宅产业化的 发展贡献率指占不到 30%。

(2)住宅部品标准化和通用化程度低。生产部件的企业规模有限,不能形成规模化,很难做到模数的统一协调。

(3)住宅产业化标准不规范,缺少完备的技术支持将整个建筑体系的模数标准和标准设计文件局限于施工技术和结构形式。

2.制约住宅产业化的因素

(1)市场态度软弱

中国的商品住宅多为期房,期房多是正在建设中的、当时无法交付使用的商品房,由于其先交款后交房的购买形式,导致购房者对成品房屋的要求模糊,同时也对房屋后期的物业管理等方面不能提出具体的要求,往往看房时只注意户型、区位和交通等方面,对于房屋其他方面只能依靠销售宣传。

(2)危机意识缺乏

危机意识的缺乏主要在于房地产开发商,部分开发商目光局限,往往只注重眼前的利益,不在乎房屋品质,房地产开发商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业氛围。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住宅产业化发展的落后,没有形成住宅产业化竞争格局,很多开发商并没有意识到住宅产业化的必然性,忽视了这一新兴起的建筑业变革,说到底还是其危机意识的缺乏。

三、发展住宅产业化的有效措施

1.国家层面

(1)强有力的经济政策支持

政府对住宅产业化的发展的帮助不能只停留在举行专家研讨会和出台几条政策上,想要推动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根本解决住宅产业化市场失灵问题,应落实到具体的资金政策。政府可以优先扶持住宅产业化的企业,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激励建筑行业的住宅产业化的推进,充分调动行业内积极性。

(2)建立和完善保障体系

为建立和完善住宅产业化保障体系,首先要重点建设住宅部品体系,实行部品生产的规模化、供应的配套化,考虑到我国地大物博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可以分区分段分批建立建筑的标准化;建立住宅产业化控制体系,包括住宅部品认证、单个建筑产品的质量检验、住宅的市场准入标准、竣工验收后的保修维护和工程质量监督标准等等;另外,应建立完整的性能评价体系,住宅产业化评价体系应对住宅的各项性能测评并打分,做出综合评价。可将住宅的环保性能、安全性能、经济性能、耐久性能等指标考虑在内。

(3).鼓励住宅产业化技术研发

住宅产业化是“革命性质”的,在研发过程中,每个生产过程或零部件要求也都是有严格的标准的。因此在研发初期对资金的要求比较高,也正是因为高额的研发成本使得大部分开发商缺乏实力和积极性开展住宅产业化进程。通过政府的资金支持,可以调动建筑企业的研发积极性,促进住宅产业化技术创新,从而带动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2.企业层面

(1).提升建筑企业规划设计能力

要想实现住宅的标准化,就必须对住宅进行标准化设计。从宏观角度,住宅设计奠定整个城市的规划布局,可以引领一座城市的发展走向。从微观角度,住宅设计可以基本决定建筑的建造成本,影响住宅的完善舒适。然而,我国目前多数工程项目都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找专门的设计院负责规划设计工作,正是由于这种设计工作方式,导致了建筑行业粗放型竞争态势。要提升建筑企业的设计规划能力,就要做到了解消费者需求,与设计单位的交流要充分,设计开始前拟定项目的关键节点计划,保证设计过程中有专人追踪,实时掌握设计动态,调整以及采取措施,避免设计成果的偏离,做好过程记录,避免类似问题重演。

(2).对资源有效整合

住宅产业链是将住宅生产过程中的获得土地、规划设计、构配件生产、施工建设、销售和物业管理串联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系统。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房地产企业因为社会分工的细化需要对现有资源有效整合,整合方法分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横向整合是同行业两个生产技术或劳务相同或类似的企业进行的合并,联合互补,提高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纵向整合是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之间整合,整合产业链价值资源,创造更多经济价值。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作用仍占据主要地位,就

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来看,建筑产业化是必然趋势。建筑企业应该将住宅产业

化作为建筑产业化的突破口,使住宅建设方式由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适 时抛弃粗放型生产方式努力向集约型生产方式靠拢,这种建设方式不仅会提高产

品质量、降低建筑产品成本,还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依靠

建筑业的技术进步推动建筑业经济增长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建筑业对国民经济

较大的贡献率还会带动一批产业转型升级,从而从整体上推动我国经济的高效发 展。








参考文献

[1]李红艳. 建筑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18.

[2]闫登崧. 住宅产业化发展影响因素与推进策略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8.

[3]孙玉厚. 中国住宅产业化经济激励政策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7.

[4]崔秀瑞.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建筑业转型升级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7.

[5]傅麟.论建筑经济和住宅产业化的关系及相关建议[J].环球市场,2019,(17):9.

[6]傅志娟.论建筑经济形态中的住宅产业化[J].环球市场,2018,(34):30.

[7]仪俊贤.我国建筑行业经济模式发展及住宅建筑产业化[J].卷宗,2017,(30):104-104.

[8]陈志强.住宅产业化对建筑经济的影响[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6,15(4):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