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设计要点及难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8
/ 2


建筑给排水设计要点及难点分析

轩纪元 余健

610102199310200***

612724198610191***

摘要:现阶段建筑在城市中已经非常普遍,现已成为众多城市的主体建筑类型。目前各大城市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国际发达国家的超级城市,都会存在一群由建筑组成的建筑群。建筑已经逐渐成为各大城市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设计要点;难点

引言

给排水系统作为施工过程中的重点项目,需要结合实际作业环境,做好设计方案的优化工作。在实际设计中,需要在遵循相关建筑设计标准的前提下设计出优质的给排水工程方案,以便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建筑给排水设施注意事项

(1)给排水设施的方案设计必须依据建筑建设高度从而设计设施放置位置。在遇到突发火灾事故时候,要以水作为主要灭火方式,其他材料则作为辅助方式出现。因为建筑的在遇到火灾事故时,其灭火难度相比较而言较大,因此在方案设计过程当中,一定要以建筑内部火灾现场人员自我营救作为主要设计理念。(2)在对排水进行设计过程中,方案设计工作人员必须将由于灭火从而产生的水排放到建筑以外,从而避免由于水浸造成的严重损失。必须有效利用雨水排水系统并充分考虑对其防止返溢的设计。在隐患重点防范区域必须设置专门排水管道,或者把排水管道直接与卫生间排水管道进行连接。在对建筑系统展开设计过程当中,必须将上层用水有可能会渗透至下层的状况加以仔细考虑,尽量避免造成上层排水逐渐流入地下室。

2建筑给排水设计要点及难点分析

2.1建筑给排水设计系统要点

传统的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功能已不再适用,当前,建筑给排水设计的不断发展,要求采用一定的先进技术,发展和完善施工技术,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需要。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传统的给水方式有串联和并联两种。水箱通过蓄水满足用户用水,同时保证水压稳定,但水箱容积大,占地面积需要扩大,因此,在设计中,建筑的整体压力也会受到影响,水箱一旦被污染,很容易造成水的浪费。在建筑给排水设计过程中,通常选择耐腐蚀性较好的材料,合理设置管线长度以满足生活用水需求,这对整个排水系统至关重要,同时要规范通风管道的安装,保持一定的良好的空气流通,保持管道内压力稳定。这对提高建筑整体给排水设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2明确系统设计参数

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做好数据信息的采集工作,对于该建筑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包括层高、周边地下管线分布、管线深度等,借助三角高程测量技术、GPS定位技术等手段完成基础信息采集,从而提高数据信息的采集精准度。做好设计方案的审核工作,明确设计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及时做出调整,提高设计方案的可操作性。因各种管材均有不同的耐压等级,建筑高度大,管道内的静压和动压都比一般多层类建筑高,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准确计算管道的工作压力,然后根据管道的试验压力选择合适的耐压等级的管材及与之匹配的密封性较好的阀门,保证建筑给排水管道不出现跑冒滴漏的现象,保证系统能稳定安全运行。

2.3给排水管道设计

在对建筑给水系统进行设计时,首先需要了解给水系统的相关任务与要求,并根据实际用户的需要,充分考虑全体用户及不同使用方法而对水质、水压、水量等的不同要求来进行设计,根据技术、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完善出一套建筑的给水系统。对于设置控制阀门,建筑的主管道阀门因其关联用户比较多,最好设置在专用的水井中,由专业的物业管理人员管理,防止被误操作,而且需要质量较好的金属阀门。在对安静要求较高的场所。给排水管道设计时需要选用合理的流速,对局部压力较高的管道要采用减压阀保证管道内压力合适,这样运行时既不会产生较大的噪声也可以起到节水的作用。

2.4水泵房设计要点

为了避免供水过程中出现单一进水通道或给水管道存在分散设置情况,要科学设计水池与水泵房,具体设计要点如下:其一,结合建筑的规模与实际用水需求,科学选择恰当型号与使用性能的水泵,尽量降低其实际的运行功率,保证水泵系统可以持久保持正常运转状态,这样可以极大地节约整体用水供应能源,还要对水泵的实际运行速度进行科学、合理地调整。其二,如果水泵房本身具有比较小的面积,那么必须预留控制箱的设置空间与位置,并且在对电气专业进行有效协调处理的基础上,避免泵出管与湿式报警阀二者出现冲突问题,这样可以显著提升水泵房的整体运作效率。

2.5串并联给水设计要点

当前国内建筑高度达到400m以上之后则主要采用并联给水方式。由于其减少了竖向供水立管,极大地减少了泵以及相关管件的压力,这种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其整体运行的可靠性,同时分区方式下的给水在并联给水模式下之间不会相互干扰,但是却会增加整体给水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难度,相应设计的成本也比较高。而如果建筑的给水系统应用串联方式,那么水泵会具有相近的压力,这种设计方式不需要额外配置高压管和高压泵等设备。但是该种给水模式下的水泵连接整体呈现比较突出的分散形式,相应的给水系统运维管理难度以及整体造价也相对较高。由此可知,无论是串联给水方式或者并联给水方式,它们在实际的应用中既有优势也有一定缺点。针对这种情况,在实际的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中可以采用减压阀这种供水方式,其具有操作与运行管理难度小,工程造价比较低且运行可靠性与安全性高等特征与优势。在建筑给水系统设计中,为了避免出现串联问题,以及给水系统减压阀与水泵不出现水阀在运行中失效的问题,必须要对相应给水系统中的减压阀进行合理调节,并要为其设定一个阀后压力值,使其可以保持恒定运行状态,同时整个系统运作中仅仅需要一套水泵设备,这样的给水方式可以大大的降低整体给水系统设计成本。

2.6参数化设计

BIM技术具有可视化的特征,模型建设需要用到相关数据,表现了建筑结构的实体尺寸,有利于建设单位管理人员分析建筑材料与设备费用,提高工程造价质量,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通过修改一些数据整个模型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对于后续工程变更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使模型稳定性更强,减少设计误差。给排水施工过程中,BIM技术的应用能够在短时间内搜索到与给排水施工相关的建筑结构,能够准确获取其空间结构信息,与给排水的相关设计数据进行对比,能够及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设计质量。施工人员也能比较直观看到相应的模型,了解实体建设情况,减少后续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该技术灵活性比较强,可根据后续设计变更进行修改,这就使模型信息更具有真实可靠性,反映实体建筑模型,且数据也不容易丢失。从给排水施工模型来看,其起模难度更大,特别是管线排布,如果应用平面设计图,在修改过程中要进行多处修改,对整个楼层参数也会造成一定影响,如设计人员未发现参数不当的部分,就会导致整体建筑稳定性变差,容易出现很多安全隐患。

结语

总之,为了有效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现代社会的建筑越来越多。在这种发展背景下,需要做好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工作。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给排水工程属于非常基础的施工项目,主要包括生活给水、生活排水、生活热水、雨水、系统等子项目。在建筑高度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给排水系统的设计难度也在提升。通过加强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管理,对于提高建筑给排水系统运行可靠性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强,翟婷婷.简析超高层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要点[J].绿色环保建材,2020(3):68-71.

[2]邱震,马保顺,吕永美.建筑给排水设计及施工要点分析[J].居舍,2020(6):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