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织密小型消防站规划布局体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9
/ 2

如何织密 小型消防站规划布局 体系

周佳

广西壮族自治区 消防救援总队 530201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逐渐加速,小型消防站规划布局问题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客观来说,在出现险情救助需求时,科学合理的消防站布局可保证消防救援队伍及时到达,并高效率发挥应急救援力量,最大限度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近年来,各地消防站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是用地不足、位置较偏、出警不便等问题也确实存在。基于此,本文将以小型消防站为例,重点阐述其规划布局体系,希望对消防救援工作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型消防站;规划布局;体系

引言:

消防救援工作对时效性、可靠性具有较高要求,而科学合理的消防站布局可以确保消防救援队伍在第一时间出动,打赢时间争夺战。整体来说,现阶段我国小型消防站的规划布局和资源配置还具有较大优化空间。对此问题,消防救援队伍应基于GIS分析建立起消防站优化布局模型,在综合考虑道路网布局、区域火灾危险等级、道路通行能力等要素的基础上,对小型消防站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全面提升消防救援队伍的应急救援能力水平。

一、小型消防站布局规划的基本要求

(一)总体布局

在明确小型消防站的规划布局体系之前,相关人员首先要对消防站的总体布局形成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统筹规划和细化设计。一般情况下,小型消防站的总体布局应充分考虑经济因素和社会公平性原则。首先,在经济性层次来看,小型消防站设置满足城市公共消防需求即可,在此前提下坚持布局总体数量最小的原则,从而实现对有限空间资源的充分利用。其次,从社会公平性角度而言,应确保小型消防站布局全面覆盖辖区,为社会公众提供有力的消防安全保障。

(二)责任辖区

由于消防安全事故往往具有突发性、紧急性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进,事故形态将会愈加恶化,辖区消防站必须确保在接到属地报警电话后5分钟内到达现场。因此,在划定小型消防站的责任辖区范围时,应将5分钟的消防行车响应时间作为基本依据。除此以外,消防救援队伍还需要结合辖区具体路况以及既往火灾事故的危害等级进行细致的规划布局。一般来说,现阶段我国对于消防站责任辖区的划定已经形成规范标准,其中,小型消防站辖区面积不宜大于2平方千米,近郊区的消防站辖区面积不应大于15平方千米。

(三)用地选址

在选定小型消防站建设位置时,应优先选择辖区适中位置,以便满足快捷出动要求。除此以外,消防站用地规模应满足指战员的训练和安全要求,远离贮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确保整体规划布局的合理性。

二、当前我国小型消防站规划布局的主要方法

结合我国的消防建设情况来看,对小型消防站的布局规划主要以辖区面积为根本依据,在实际测算中,辖区面积又以城市建成区面积为准。以广西为例,截止2021年6月3日,全区城市建成区面积约2383平方千米,消防站共计233个,则每个消防站平均辖区面积约10.23平方千米。因此,在构建小型消防站规划布局体系时,会先结合城市规模及建成区面积确定消防站数量,再根据空间人口分布情况、道路交通条件等确定各消防站的辖区范围以及具体位置。值得注意的是,在充分考虑道路网密度、火灾危险分布以及道路通行情况的基础上,且上述数值均为理想状态,还需要明确具体的消防保护半径,即小型消防站到辖区最远点的距离。由于各个城市的规划建设情况不尽相同,所以很难建立消防站规划布局的理想模型,辖区范围是一个变量,而且受到地域经济和交通差异影响,不同地区的火灾风险级数也有所区别。所以,也应该适度考虑灾情处置时间以及道路阻抗等条件影响,因地制宜地对小型消防站进行规划部署,既要确保灭火救援力量的全方位覆盖,同时也要避免辖区范围的重叠,规避资源浪费行为。整体来说,我国各大城市消防救援队伍在充分吸取国内外消防站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消防站布局方法以及技术不断进行优化创新,消防应急救援水平已经得到显著提升。

三、基于GIS分析的消防站布局模式

GIS一般指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区域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描述的技术系统。以GIS分析为基准的消防站布局方法需要消防救援队伍综合考虑多方要素,如规划用地火灾等级分布、区域交通道路网络体系等,不遗漏任何可能影响消防救援能力的因素。在根据应急响应5分钟到达辖区最远点的辖区划定基础上,建立GIS优化模型,对消防站的布局规划提供量化分析支持。

(一)区域规划用地火灾危险等级

在评定区域火灾危险性等级分布情况时,需要参考区域气候条件、人口密度以及既往火灾发生频率等,同时需重点注意区域内是否存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生产和储存机构,明确火灾危险源,建立火灾风险评估机制,从社会危害以及经济价值等层次对辖区内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初步计算紧急事故出现后小型消防站的应急响应时间。在这一过程中,消防救援队伍以及相关部门可尝试综合使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方法。

具体来说,定量分析可以用于小型消防站所在辖区人口规模的确定,而定性分析则主要结合城市规划的统筹布局情况,对火灾发生带来的经济损失进行估算。根据现有消防站建设经验来看,可以将区域规划用地火灾危险等级分为5级,一、二级属于重点火灾危险区域,针对这部分区域的消防站应该采用双控标准确定,严格执行4平方千米和7平方千米的辖区划定标准,务必确保5分钟之内可以到达救援现场,同时保证该区域消防站的高配置;三级属于一般火灾危险区域,火灾发生概率相对较低,所以针对该区域的救援要求,辖区内消防站在满足5分钟应急救援标准的基础上,按下限标准设置辖区面积;四、五级属于近郊区,地理位置相对而言较为偏僻,主要分为在建区和工业区,针对这部分区域可以制定单控标准。

(二)消防站优化布局模型

当精准分析规划用地火灾危险等级之后,还需要结合区域的道路通行能力以及实际路况,对各个辖区的消防车行车速度等具体问题展开考虑。一般情况下,以小型消防站所处区域为中心,消防车按照既定速度在各级道路上行驶,在5分钟内所能到达的最远区域即为辖区的最远点,这也就是该消防站的辖区范围。而在火灾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消防救援队伍在收到报警电话后,需要结合道路拥堵情况和高峰时段等信息计算最佳救援路径,最大限度节省行车时间。

(三)小型消防站规划布局要素分析

在分析影响小型消防站规划布局的要素时,消防救援队伍还需要考虑到城市用地性质、道路交通条件等关键要素。首先,对于不同性质的用地,防范火灾危险的要求往往不尽相同,应针对火灾危险源所在场地展开重点防控,甚至为需要重点保护的单位单独设置消防辖区,建立完善的城市灾害与应急救援系统。其次,加强日常演练,对各种情况下的突发火灾事故救援进行模拟,分析城市的交通参数,在实践中对消防站布局进行优化。最后,根据人口密度和空间开发密度确定用地建设强度,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设置消防辖区最低限值。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型消防站的科学设置和优化布局对于消防救援工作的发展意义深远,可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并将紧急事故所带来的损失控制在最低水平。因此,消防救援队伍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设置消防站辖区范围,消除消防盲区,避免辖区重叠,合理优化消防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消防救援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柳翼飞.全域覆盖视角下城乡消防规划编制思路探讨——以东方市消防规划为例[J].居舍,2020(30):153-154+138.

[2]刘尚. 基于空间句法和GIS网络分析法的城市消防站布局优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3]杨君涛,贺俊杰.城市消防站布局规划技术发展趋势及展望[J].现代职业安全,2018(11):17-19.

[4]宋超. 面向城市消防站选址规划的时空动态火灾风险建模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