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9
/ 2

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探讨

熊开林

四川省西昌市农业农村局巴汝片区畜牧兽医站 615044

摘要:本文就保育猪养殖技术的重要性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同时提出了规模化猪场保育猪的养殖技术,希望能够有效提高保育猪的养殖质量,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收益。

关键词: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

在规模化猪场中,保育猪的养殖情况对于猪的生长与繁殖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的乡镇畜牧业主要是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规模养殖方式,无法形成保育猪养殖的规模化效应。因此,提高保育猪的养殖技术水平,促进猪的规模化养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 实意义

1 保育猪养殖技术的重要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以及养殖,才能够培育出健康的猪仔。因而,对于一个规模化的养殖场,在进行生猪的培育过程中,做好生猪的保育工作至关重要。在猪仔的生长以及发育阶段,只有为其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才能保证其消化系统以及免疫系统得到正常的发育,将饲料进行有效的加工处理以后再为猪仔使用,可以帮助猪仔进行消化吸收。在猪仔的发育过程中做好其免疫注射工作,可以使其体内对一些疾病产生一定的免疫效果,进而保证猪仔的健康成长。在猪仔的养殖过程中,一些猪场通过赶走母猪的方式来进行断奶,仔猪极容易出现断奶应激反应,因而在此阶段必须要多加关注仔猪[1]。因不同的养殖场其养殖方式以及养殖环境各不相同,因而其猪仔的生长情况也各不相同,随着仔猪生长阶段的不断变化,应将其饲料逐渐转变为膨化料饲料。仔猪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从产房技术转移到保育舍中,因其养殖环境发生了变化,导致很多仔猪因环境不适应而出现了应激反应,因而必须要对仔猪进行仔细的观察。由此可见,在规模化的猪场内科学的应用保育猪养殖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2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

2.1做好保育猪的饲料管理工作

2.1.1 对饲料质量进行严格把控

要想做好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工作,首先必须对饲料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在规模化猪场中饲料作为保育猪正常生长的物质基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保育猪生长情况及其肉质的好坏。因而,养殖户必须要加强对饲料质量的重视,一旦为保育猪喂食了因放置时间过久或者位置不当而引起的发霉的饲料,就会导致保育猪出现腹泻或者食欲不振的症状,进而导致病毒感染的发生,严重阻碍保育猪的正常生长;此外,发霉的饲料也会伤害保育猪的内脏器官,甚至导致仔猪的死亡,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如果养殖户为保育猪喂食了劣质的饲料,就会阻碍保育猪的快速生长,将其生长周期加长,甚至有可能导致猪只个体大小停止增长。因此,在日常的饲养过程中养殖户应当慎重选择饲料,对饲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在进行喂养之前,必须对饲料的质量进行检查,看起是否存在发霉的情况,确保其质量以后再进行喂养,进而保证保育猪的正常生长。

2.1.2 做好保育猪的营养管理工作

要想保证保育猪的健康成长,就必须要做好保育猪的营养管理工作,充足的营养不仅可以提高保育猪的产量,同时可以提高其出栏率,进而使养殖户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养殖户应当对优质并且营养丰盛的饲料进行合理应用,进而加快保育猪体重的增长速度,如果养殖户忽视了保育猪的营养投入,极容易导致保育 猪体重增长缓慢。因而,可以说保育猪产量以及质量的高低与其饲料的利用率密切相关。此外,饲料的营养价值也决定着保育猪的瘦肉率,因而在日常的饲养过程中,养殖户应加强对保育猪生育期的重视,结合保育猪不同的生育期为其投喂不同的营养均衡的饲料,进而实现保育猪的优质产量[2]。此外,在饲料的投放过程中,还需要结合保育猪的实际情况对饲料的能量含量进行充分考虑,不得对蛋白质的含量进行过分强调,必须要保证饲料的营养均衡。在保育猪的生长过程中,养殖户必须进行科学的管理,为其提供其所需的营养成分,进而提高保育猪的产量,帮助养殖户获得丰厚的经济收入。

2.2 做好保育猪群的饲养管理工作

2.2.1 为圈舍提供良好的通风条件

规模化猪场保育猪的饲养过程中,其生长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保育猪能否健康生长,因而,饲养人员必须要为圈舍提供良好的通风性,以防夏季高温而导致保育猪中暑。在日常的饲养过程中,养殖户应结合保育猪不同的年龄为其采取不同的通风管理措施,对圈舍内的饲养密度进行有效的控制。通常在冬季以及春季容易出现饲养密度较大的情况,因而在这两个季节尤其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期,养殖户必须要做好圈舍的通风以及换风工作。如果保育猪猪群的饲养密度较低,不仅要保证圈舍的通风性,还需要注意圈舍的保暖,尽量将圈舍的温度控制 在26—28℃。随着保育猪年龄的增加,应当适当降低圈舍内的温度。在夏季高温天气,除了要做好保育猪圈舍的通风以及换风工作以外,还需要通过及时洒水进行降温,与此同时通过遮阳庇荫为保育猪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2.2.2 做好分群管理工作

在规模化猪场保育猪的饲养过程中,养猪户应结合猪只情况的不同在原窝原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群,从而实现猪群更好的管理。在对保育猪进行分群的过程中,首先应当考虑个体的差异性;另一方面,还需要控制同一个圈舍内所分保育猪的数量,通常不得超过30个[3]。在分群的过程中应选择最佳的时间进行分栏, 因白天猪只较为活跃,其因反抗而出现的应激反应较大,因而通常在晚上进行分栏。在分群以后,养殖户要对保育猪的生理反应、应激反应以及进食情况进行时刻观察,以防出现应激反应过强和饮食较差的情况。如果分群以后保育猪不愿进食,同时应激反应又比较强烈,此时饲养人员就必须做好人工管理工作;此外,在分群以后不得为猪只投喂过多的饲料,可适当增加投喂次数;可适当为猪只补充维生素以防疾病的发生。

2.3做好疾病防治工作

2.3.1 对保育猪进行科学免疫

在规模化猪场保育猪的养殖过程中,饲养人员必须对保育猪的生长健康情况进行仔细观察,同时做好防范措施以减少疾病的发生,一旦保育猪出现疾病,必须要及时进行治疗,以防因传染而对猪群的整体产量造成影响[4]。因而,在日常的饲养过程中,养殖户必须要进行科学的免疫。由于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季节其疫病 的发生规律各不相同,因而养殖户应结合疫病的发生规律建立一个科学的免疫档案,并将该工作落到实处从而对疫病进行有效的预防。

2.3.2做好药物保健工作

在保育猪的养殖过程中,养殖户还需要做好保育猪的药物保健管理工作,进而提高保育猪的抵抗力。在不同的季节,保育猪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规律,因而养殖户应结合保育猪的实际情况以及疾病的发生规律,做好圈舍内的清洁以及消毒工作,从而尽可能降低疾病发生的概率[5]。与此同时,养殖户可以在保育猪的 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维生素以及矿物质,做好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工作,进而保证保育猪的健康成长。

3结语

综上所述,在规模化的猪场内做好保育猪的养殖工作至关重要。因而,养殖户应做好保育猪饲料管理、饲养管理以及疾病防治工作,在提高保育猪产量的同时,帮助养殖户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进而促进我国畜牧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春喜. 试析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J]. 农民致富之友, 2017, (10): 262.

  2. 刘金安. 分析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J]. 中国畜禽种业, 2017, (6): 64-65.

  3. 叶凤英. 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探讨[J]. 畜禽业, 2018, (5): 42+44.

  4. 秦灵芬. 规模化猪场的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J].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9, (2): 11-12.

  5. 陶江美. 试论规模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J]. 中国畜禽种业, 2019, 15(1):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