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课程建设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3
/ 2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课程建设与实践

罗茜

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内江 641000

【摘要】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中尤为重要的一门课程,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专业中的广泛应用,该门课程也越来越受到了重视和关注,与此同时,对该门课程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且知识内容复杂、抽象、量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做好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十分重要。本文就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课程建设与实践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课程;实践;建设

引言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课程即是分子生物学的分支,又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检验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临床医学工作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此背景下,对相应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在培养学生分子生物学检验知识、技能方面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门课程可以为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要实现这一前提,加强对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课程建设与实践的探究也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1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课程教学现状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作为医学检验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保证其教学质量和效率尤为重要。但是就实际来看,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课程教学的现状不算十分理想,其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比如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过程中,没有基于学生需求、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进行科学教学计划,只是简单的根据大纲顺序统一开展教学,这种教学模式过于笼统,不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1]。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比如在学生没有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即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教学,或者实验教学占比远不及理论教学。这些问题都不利于学生整体专业水平的提升。基于此,加强对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的课程建设与实践优化也显得十分必要。

2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课程建设与实践

2.1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课程涵盖内容广泛、复杂、专业性高,这就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课程教学的有序有效开展,作为教师做好教学计划工作十分重要。教学计划不仅仅需要基于课程大纲来制定,更需要基于学生特点、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等来制定[2]。只有保证了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能够保证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师在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中,可以针对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或重点程度,将其分为四个类别,即熟练掌握、掌握、熟悉、了解,如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课程中,PCR技术、分子杂交技术的原理及应用,作为该门课程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教师可以将其定位为熟练掌握内容,然后对其课时进行规划与安排,以此来保证教学质量。分层教学计划相比传统统一教学计划,可以更好地体现教学的针对性,这对提高授课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2.2理论与实验有机结合教学

分子生物学检验课程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其实践性也非常突出,学习该门课程,仅仅掌握分子生物学检验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转化为实践操作技能。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在分子生物学检验课程建设中,教师就必须注重将理论与实验的有机结合教学,避免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3]。理论是实践的前提和基础,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教学中,作为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教学,要在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后才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独立实验操作。理论教学较为枯燥乏味,教师应该优化教学方法来提高理论教学有效性,如多媒体教学、病例教学、模拟操作讲解教学等,这些教学方法都可以为理论教学提供一定的支持。在某课理论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基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组织学生开展连贯性的实验教学。让学生能够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连贯性在实验中得到论证。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理论教学内容,设计各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项目,要求学生根据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独立或以小组合作形式来完成各种实验操作程序和检验操作步骤。这种将理论与实验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加灵活、轻松的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2.3拓展教学内容

分子生物学检验相关的知识、技术在新时代背景下更新速度较快,其应用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所以在该课程教学中,仅仅围绕教材内容上的知识教学是不够的。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拓展,包括了解与该课程相关的最新知识、最新技术,了解该课程相关的研究动向。这对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在教材内容教学基础上,增加分子生物学检验最新进展以及该学科研究前沿知识相关的拓展教学,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对有关分子生物学检验最新知识、最新技术等内容进行查阅、收集、整理、分析。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该学科的最新应用和研究动向。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查阅大量文献、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文章的写作,让学生通过文章写作来总结相关知识内容和研究动向。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参与科学研究,成为课题成员,让学生在研究、探索、思考当中,进一步加深对知识内容、技术研究的认识和掌握。

结束语

为了满足检验科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检验专业人才,在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教学中,作为教师,其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也需要与时俱进。只有不断更新、不断改革、不断创造,才能够让学生在课程教学中获得提升与进步,进而为检验专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沙,张国民,刘慧萍,李玲,谭峰.依托“互联网+”平台探索《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实验课程建设的优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15):2258-2260.

[2]熊伟,左绍远,周静华,王唯斯,普元倩,徐春萍,罗永会.渗透式双语教学法在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教学中的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7,19(11):859-862.

[3]熊伟,左绍远,周静华,孙美涛,梅雯,徐春萍.医学检验专业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课程的教学反思[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10):828-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