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评价”保障国土空间规划科学性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9
/ 2

“双评价”保障国土空间规划科学性发展

廖晋丹

四川省四零二测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邮编 611730

摘要:国土空间规划要实现科学性发展,离不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这种“双评价”的大力保障。以“双评价”为基础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体现我国生态文明发展的战略思想和要求。文章深入分析了“双评价”对于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意义,探索了“双评价”在国土规划中的应用思路和实践,以供有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空间规划 双评价

序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经济发展,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国土空间规划面临巨大挑战。目前,我国国土空间存在诸多问题如:资源无法实现完全利用、生态环境破坏、空间开发不合理等,导致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无法满足人们对优质空间资源的需求,也无法满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双评价”作为有效的技术手段能够保障国土空间实现科学统筹布局,是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合理开展的重要支撑。

  1. 双评价”对于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意义

国土空间规划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国土空间实现科学规划才能为国家发展打造良好的空间环境和地域环境,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优质的空间和物质基础,进而推动国家经济和环境协调,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目前,我国在大力发展经济和基础建设的同时,没有合理规划和保护国土空间,导致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禀赋之间存在严重矛盾,对国家和地区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解决这一问题,应明确“双评价”的重要性,在保护生态文明的基础上,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实现因地制宜合理开发,为国土空间保护和利用奠定坚实基础。

“双评价”能够在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之前详细分析地区资源和环境的特定条件,识别生态系统中的功能重要性空间和敏感空间,判断国土空间规划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风险,为科学合理地开展国土空间规划提供重要支持。发挥“双评价”的积极作用,能实现生态、绿色、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并能为人们和国家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空间,进而为实现人们美好生活添砖加瓦。

二、“双评价”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应用思路与实践

(一)“双评价”在生态保护中应用思路与实践

生态环境保护对于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都至关重要。“双评价”应用在生态保护中,主要是通过识别生态系统中重要区域和薄弱环节,保证生态环境在城市建设和开发中能保持安全、完整。再具体方法应用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当地的地理属性和自然条件,确保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在保护水土安全、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遵守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开展相应的建设活动和农业活动。例如,在降雨量少的干旱地区,应该考虑降雨、植被覆盖等等因素,利用科学方法宏观判断当地水土情况并制定有效保持水土的详细规划。在调查过程中,应该注意专项调查方法是否具备可执行性和严谨性,确保调查结果准确有效。由此可见,生态环境重要性评价和敏感性评价在生产生活中起着保护生态安全底线的重要作用。“双评价”工作的重要基础应该是选择具有较强科学性和操作性强的专业评价方法,再根据不同地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方法的补充,确保数据和结果更加准确、真实。如果相关数据无法充分收集,可以采取现场调研、专家判别等方法进行改进,以减少数据偏差。通过对生态脆弱性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评估,制定切实可行的生态保护预防措施,以确保当地生态环境得到充分保护。

(二)“双评价”在农业生产中应用思路与实践

国土空间规划中农业生产规划占据十分重要的部分。农业生产适宜性包括种植业适宜性、渔业适宜性和畜牧业适宜性,这三方面都反映了国土空间中农业生产的适宜程度。在我国种植业因其占地面积广泛、影响范围大等原因与国土空间布局密切相关。“双评价”中的农业适宜性评价不仅仅针对一种作物地形、灌溉等适宜性方面的考虑,还要结合土壤质地、光热条件、气象灾害、主要作物等多因素综合评价种植业生产是否适宜。例如,在南方丘陵地带,应结合当地的特殊地形坡度和光照、降水等情况,并综合参考当地主要的作物种类,根据不同区域特征进行农业生产分析,对农业生产特征进行综合性评价。因此,在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时,不仅要综合当地地域特点和对于地域影响的各个方面因素进行考虑,还应该充分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现状和格局进行分析,根据不同地域的具体供水条件、种植结构等不同方面采取不同的指标进行评价。以不断优化农业适宜性程度,推动农业生产更加顺利开展。

(三)“双评价”在城镇建设中应用思路与实践

城镇建设直接关系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发展。城镇建设的适宜程度是由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决定。“双评价”中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既包括宏观的空间开发又包括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中应综合考虑城镇人口、水资源、经济、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因素,从而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城镇适宜性评价体系。例如,在某海边城镇,应该综合考虑当地气候因素、空气因素、经济发展等,制定相关城镇规划和设计,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基础上,建设成为风景优美的旅游城市,为当地居民提供良好生活环境的同时发展旅游经济,为当地的环境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在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中,应该根据城镇自身条件、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详细了解制约城镇发展的因素,因地制宜建立良好评价体系。在城镇规划布局不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调整,以促使城镇建设让人们的生活舒适度不断提升,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评价”是保障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加强对“双评价”概念和内涵的深入解读,充分意识“双评价”对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性,研究“双评价”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具体应用思路和实践,对于充分发挥“双评价”的积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双评价”能推动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合理解决空间不平衡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的质量,为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帮助。

参考文献:

[1]徐鹏,徐千淇,包存宽.论国土空间规划的规划环评与“双评价”的整合——基于规划环评技术导则和“双评价”指南的制度文本分析[J].环境保护,2021,49(Z1):82-88.

[2]杨帆,宗立,沈珏琳,刘乐峰.科学理性与决策机制:“双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的思考[J].自然资源学报,2020,35(10):2311-2324.

[3]白娟,黄凯,李滨.“双评价”成果在县(区)级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思路与实践[J].规划师,2020,36(05):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