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森林资源保护视阈下的森林培育技术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9
/ 2

基于森林资源保护视阈下的森林培育技术的研究

唐崇袍 ¹、陈伟达 ²、罗晓镁 ³

青田县林业局 浙江丽水 323900

[摘要]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也日益增强。森林资源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深远的影响,其有助于经济价值的创造和社会的发展。要实现林业资源的长期稳定发展,就必须搞好培育与保护。在明确了森林资源保护的必要性、我国森林资源分布现状、森林资源种植和保护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后,在森林资源保护的前提下,探讨森林资源种植规划,以不断提高森林资源保护水平,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推动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培育;方案


0.引言

作为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森林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和经济社会功能。人民应该认真对待和保护它。在长期砍伐和使用森林之后,由于森林生长缓慢,全球主要森林资源的面积已经大幅减少,并产生严重后果,如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人工林是当前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根据统计,1982年至2018年间,60%的全球森林面积变化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所以以保护森林资源为核心的绿化十分重要。对此,很多学者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主要集中在造林的重要性、造林模式、造林技术与措施、造林质量等方面。本文从保护森林资源的角度,讨论了林木栽培中的育苗、育苗管理等技术问题,以及后期的管理培训等。


1.重视并加强森林培育工作的重要性

1.1有助于自然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自然环境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社会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加之人们现代化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使自然环境受到了巨大的影响,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土壤荒漠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而且重视森林资源保护,加强森林培育,从而促进森林覆盖率的提高,不但能起到防风固沙、减轻水土流失等作用,而且有利于自然环境的改善和恢复。

1.2有助于野生动物、植物的多样性发展

强化森林培育和森林资源保护,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完善的管理制度,防止乱砍乱伐等违法行为的发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森林生态环境的完整。它能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繁衍环境,促进野生动、植物的多样性发展,对提高林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3可以发挥一定的气温调节作用

不断增加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导致不断累积的温室效应,是导致气候变暖的重要因素之一。森林的光合作用能吸收空气中部分的二氧化碳,并减轻温室效应的影响;在冬天,森林不仅能起到防风的作用,它的蒸腾作用也能有效提高空气的湿度。加强森林培育和森林资源保护,扩大森林覆盖面积,对促进我国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现阶段我国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遗留的缺陷

2.1未能全面熟悉各类林木特性

森林生态建设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需要有一个稳定的规划和发展。但现实往往并不令人满意。在经济发展的长期作用下,许多林地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结果表明,一些非盈利性林带逐渐减少为商品林或活林。因此亟需更科学、更有效的深林培育措施。不然,就很难保证森林资源的质量。

2.2未能及时展开森林培育和保护

虽然我国人工林数量目前仍旧领先于其他国家,但较多区域展开森林培育期间过于随意,以及没有制定有针对性的植树造林、耕作和保护计划。这也导致了人工林的效率和水平一直很低,通常难以成为森林或用于人类活动。

2.3经费投入不够充分

许多人习惯于为了更大的经济效益而砍伐森林资源,结果造成森林资源严重短缺。与此同时,由于资金不足,森林后续管护严重滞后,直接制约了森林资源的发展。尤其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由于项目投资往往有限,相应的经济发展速度急剧下降,国有资源出现了严重危机。


3.基于森林保护的森林培育要点

3.1苗木培育

一般而言在森林培育之前,树苗的培育成活率的高低取决于苗的选择,如今市面苗种类多,质量参差不齐,如不能合理选择,将影响苗的成活率以及后期的森林培育工作。选苗要看粗细,较粗的苗一般成活率高。自育苗在苗起前需要先给苗圃浇水,以免在起苗时伤到苗的根部;买苗一定要尽快栽种,栽种前要做好根部保湿,提高成活率。育苗选址重要,在大面积育前,应对育苗地点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土壤成分、气候环境、温度常见自然灾害、虫害等。尽选择阳光充足,地势平坦开阔面积较大的区域,附近最好有充足的水源以方便灌溉,且土壤肥沃,好准备后可以继续下一步的森林培育工作。

3.2育苗管理

育苗管理是森林培育的关键环节,育苗过程是否科学是决定苗木质量的关键。出苗后要进行良好的管理,以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育苗管理中,首先要注意育苗覆盖,稻草、松针等常被用作为覆盖。覆盖的厚度应该在30-50毫米之间。这能有效地减少水分蒸发和保持地面温度,为苗木生长创造有利条件。二是播种后,要确保树木处于适宜的萌发状态,即空气湿度一定。所以这阶段一定要做一些排灌工作。一般情况下,田间土壤之中水分在50%左右。相关人员可以通过抓取土壤,观察土壤是否保持湿润,确保在浇灌的过程中土壤的湿度提高到60%。此外,由于苗圃养分充足,土壤肥沃,杂草和害虫也会跟着一起生长。育苗人员要及时除草。育苗过程中,当苗间距离较近时,也会对幼苗生长造成不利影响,造成严重病虫害。这样就需要进行稀疏操作,而稀疏操作一般分为2~3个操作阶段。出苗期一般应为阴天或多雨时,符合幼苗生长特点。挖掘时,一般以幼苗的生长方向为参照。沟渠挖掘时,沟深约200毫米,从而进行苗木的起苗操作。及时浇水和遮荫移栽,可提高幼苗成活率。

3.3苗木种植

造林时,首先要选择树木,优先选择树干直、树冠完整、整体健康的树种。还需要对造林地进行整地操作,对造林地天然制备进行伐除或化学清除。综合整地可采用整体整地和局部整地两种方法,综合整地要求将相关区原有植被全部清除,局部整地则可采用条状和块状两种方式推进。按照当前苗木的需求,在实际栽植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栽植的树龄确定栽植点的大小和深度。一般情况下,在树木生长到3~4年树龄时,植穴挖掘要保证直径不小于50cm,植穴深度不小于30cm,而5~6年树木植穴不小于80cm,深度不小于50cm。传统的种植方法可作为植树过程标准,即先确定植株之间的距离,对表层土壤和挖掘出来的深层土壤进行区分放置,然后进行种植,将所埋的基本肥料加入种植孔中,并埋入一部分的土壤,这样种下幼苗的根部就能直接接触到肥料,从而避免了植物烧根的现象。填入表层土壤后,进行植株放置,进行深层土壤的买入,以轻提的方式避免苗木出现窝根。采用以上方法进行人工造林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成林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保护森林资源是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所以,在保护森林资源之前,应立足于森林资源的培育,通过健全的植树保护机制,制定合理的森林保护目标,充分发挥政府在造林中的作用,明确森林保护的重点,搞好造林后期管理,全面、多角度、多层次地提高造林水平,实现造林和保护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文喜.基于森林资源保护前提下的森林培育工作[J].农民致富之友,2018,29(14):71-76.

[2]安阿海.浅谈林业产业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的分析[J].农家科技旬刊,2017(8):203-203.

[3]宋玉国.基于森林资源保护前提下的森林培育方法[J].农民致富之友,2019,22(1):108-111.

[4]晏志珍,彭育红.基于森林资源保护前提下的森林培育工作[J].现代园艺,2019,23(19):124-130.

[5]庞洪钧,李强,刘瑛.基于森林资源保护前提下的森林培育工作探讨[J].农家科技,2019(13):6.

[6]李育忠.基于森林资源保护前提下的森林培育[J].中国林业产业,2叭7(4):257.

[7]赵慧刚.基于森林资源保护前提下的森林培育工作[J].中国科技投资,2017(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