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0
/ 2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

刘国峰

滨州市引黄灌溉服务中心 山东省滨州市 256600

摘要:随着农业经济的多元、蓬勃发展,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和灌溉技术研究已成为促进农产品稳产增产的重要环节。水利灌溉在改善土壤、调节微气候、提升农产品产量和保护生态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不同地区作物的需水特性、种植农艺和生态环境,科学规划农田水利工程,推广运用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精准节水灌溉系统已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基于农田水利灌溉的诸多应用功效,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与灌溉技术进行研究,旨在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灌溉技术

引言

农田水利灌溉设施是与农村发展,农业建设和农民生活有关的项目。在新农村建设的前提下,有关机构要加大对项目设计的投入,严格监督,促进和深化农业发展。改革农村,造福人民,造福农民,促进基本政策实施,设计科学,完善,安全合理的农田灌溉设施。因此,选择科学合理的灌溉设计标准,明确工程布局,规划和设计灌溉工程,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建设意义。

1农业水利工程灌溉的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迅速,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很大。面对因环境恶化而导致的水资源减少以及农业用水最需求的情况,有必要发展农业水利灌溉项目,以防止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我国农业水利灌溉类型很多,最常用的灌溉技术包括四分之一灌溉技术,防旱栽培技术和养护剂施用技术。为了开发和应用这些技术,必须首先解决供水问题。中国传统的水路供水方式是全球水路供水方式,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浪费大量的水。水渗入土壤,减少了水的利用。因此,目前的管道供水方法已经被开发出来以降低渗透性,并且应用该技术可以显着提高水的渗透性并增加农田的种植面积。中国目前使用的农田水管理灌溉技术包括喷灌技术,微灌技术和低压管道供水技术。对于这些各种灌溉技术,您需要根据农田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只有这样,农产品才能更好地满足其用水需求并充分利用其水资源。在设计灌溉渠道时,有必要确保单位灌溉水量能够获得最大收益。换句话说,它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灌溉面积和灌溉效率。灌溉渠道的建设满足了时代的发展需求,考虑了防洪,防洪,排水,运输,水电,城市工业建设和居民用水,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干旱和洪水灾害。需要改进。灌溉渠的设计应在保证灌区水资源可用的前提下,综合分析灌溉的效益,然后制定科学的灌溉渠设计措施。灌溉区的水源使用应达到灌溉区的水利规划方案。必须确保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并结合当地情况充分利用灌溉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饮用水和排水的一体化以及水路,沟渠和池塘等储水设施的综合利用将提高灌溉面积的水源利用率,并增加灌溉面积。

2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汲水方案的设计

农田汲水方案的设计具有重要作用,设计中需要根据不同地区水源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并采用符合地区实际情况的汲水方案。其中,自流取水灌溉又是目前工程取水方式设计中最为常用的一种类型。设计过程中,引水点的确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工程的汲水办法和投资情况,因此,在实际设计中,通常把灌溉区上游地势高的点位设为引水点,这对确保自流取水灌溉的水位高程具有重要作用。(1)无坝取水:无坝取水的渠首建设一般有建闸和不建闸2种情况,这2种情况的选择和应用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条件以及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考虑到自然因素,即洪水期间,无建闸方案下的工程引水口无法对水流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容易出现因洪水量过大而摧毁渠道的现象,所以常以有建闸方案为主,并在设计中将引水角控制在32°~46°,既确保有足够的汲水量,又能保证水流的平稳,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减轻对引水口的冲蚀。(2)有坝取水:另外,有些灌溉区的水源虽然较为充足,但因海拔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水位不高,且自流取水不能满足灌溉区需求时,就可选择这种汲水方案。从整体来看,有坝取水既有缺点,也有优点。缺点是资金投入较高,优点是这种方式的汲水点位离灌溉区域很近,和无坝取水方式相比,这种方式的引水干渠较短,能够减少工程量。

3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的要点

3.1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的设计标准

近年来,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得到迅猛发展,建设规模与数量都在不断提升,同时人们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想要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整体应用效率,便要针对灌溉规划设计工作进行优化革新,结合现代化的灌溉设计技术构建全新的灌溉规划设计标准。例如,根据水文、气候等情况对灌溉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以此来提高方案的可行性,避免各类自然因素对灌溉方案的不良影响。此外,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规划设计来说,还要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在方案设计环节要体现出一定的前瞻性与创新性,合理结合现代化的农田水利技术与设备,使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规划设计工作更具规范性与系统化。

3.2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的设计原则

对于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工作而言,在保证前瞻性的同时,还要遵守水利工程的设计原则,例如,综合考虑农田范围、最低用水量、配套设施的合理性等问题,尽量将水利工程的灌溉规划设计方案落到实处。只有保证具体环节的应用效果,才能从整体层面得到更好的提升与优化,各项原则如下:(1)安全原则。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设计要考虑到后期应用的安全质量,例如,在容易受到泥石流、山洪灾害等区域开展水利灌溉规划设计时,要强化工程对自然灾害的防控能力,同时还要保证水利灌溉工程的牢固性。(2)充分利用地形条件的原则。同样的农田水利灌溉设计方案,应用到不同的地形环境中,所取得的应用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为保证农田灌溉规划方案的可行性,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地形条件对灌溉规划方案进行调整优化,使农田灌溉工程可以发挥出地域优势,例如,以最小的灌溉渠道占地面积来换取最大的灌溉面积,保证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合理循环等,这样都能够促进农田灌溉系统的有效运行。

3.3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的保障措施

为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方案的顺利开展,还要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如强化农户的节水意识与制定科学的激励措施。首先,要积极宣传水资源的重要性,使广大农户认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同时各地政府也要提倡农业生产规模化,以此来促进农田灌溉效率。其次,在有限的条件内,利用现有的水利灌溉资源达到最大的灌溉效果,在有效的引导下将灌溉节水技术进行深入的贯彻实施,这会在小范围内提升农户应用农业灌溉节水技术的积极性。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已经成为我国综合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农田水利工程,直接关乎我国农业发展与社会民生。因此,在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灌溉规划设计时,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与先进的灌溉规划技术方式,以此来促进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质量。本文对农田水利灌溉规划设计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阐述水利工程灌溉的概念;其次,介绍了农田灌溉取水方式的设计;最后,提出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的设计要点,具体为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的设计标准、设计原则、分布局措施以及保障措施,只有从多方面进行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规划设计,才能为我国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固动力。

参考文献

[1]耿静.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9(34).

[2]王建豪.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渠道设计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1).

[3]罗茂泉.浅析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与灌溉技术[J].智能城市,2020(14):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