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怎样树立内部审计权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0
/ 2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怎样树立内部审计权威性

任世祥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华东公司  上海市   200135

摘要:2018年3月新修订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三条国家机关、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构建权威高效的内部审计监督体系不可能一蹴而就,首先,领导层要高度重视,要建立健全完整的议事决策机构和独立工作机构;其次,“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培育一批政治意识过硬、道德品质优秀、业务能力胜任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树立审计权威性首先要求审计人员自身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履职经验、方法和手段;其次要有政策支持,要有需要各级领导如何正确认识审计权威性。本文主要分析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怎样树立内部审计权威性。

关键词: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权威性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5月23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发表重要讲话中强调:改革审计管理体制,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是加强党对审计工作领导的重大举措。要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强全国审计工作统筹,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努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1内部审计获取的成果及其重要性

建筑施工企业完整的内部审计应当包括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事前审计可以获取的审计成果:内部审计人员复核后完善的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清单报价等。事中审计可以获取的审计成果:及时审核过程中的签证工程量及价格。事后审计可以获取的审计成果:对竣工结算进行复核,检查是否存在漏项或不合理项,如果存在,指导造价人员进行修改,以确保竣工结算资料最终的核减率不超过合同规定,为双方再次合作奠定基础。内部审计对建筑施工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主要是内部审计发挥其职能作用的结果。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限制作用,从源头规避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各阶段潜在的风险。其次是维护作用,一方面降低损失发生概率,另一方面为公司实现价值增值。最后是促进作用,既可以促进企业财务责任制度的更新,又可以促进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合理协调。

2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的制约因素

2.1职能与意识不匹配

审计成果质量离不开审计人员自身的独立性与专业性。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对内审成果并不重视,经常出现“重审轻改”的情况,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内部审计人员对自身要求不高的局面,忽视了作为审计该有的职能。内部审计因为是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与其他部门有着错综复杂的内部联系,缺乏该有的独立性,因而监督职能也就无法执行。同理,评价职能与鉴证职能也因为内审不是独立的第三方,从而失去客观公正性。

2.2制度与资源配置欠缺

我国内部审计行业发展时间短,内部审计制度还不够完善,而针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更加匮乏。在此基础上,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也就相对欠缺,审计人员没有制度的保障,审计流程与审计结果也就有了自主量裁权,而如果这种量裁权没有很好的把控,那么审计成果的质量也就会大打折扣,成果运用的效果也就相应地不足。除了制度方面的欠缺,审计资源的不足也是审计成果运用不到位的客观因素。工程的特殊属性就是项目所在地范围广,各项目差异性大,而审计资源却是有限的,一般的建筑施工企业很难做到统筹兼顾,往往因为任务量大、时限紧,最后匆忙审计,草草发表审计意见、提交审计报告。

2.3审计成果不透明

不少建筑施工企业都认为,内部审计所审计的内容事关企业内部的运营过程与结果,与外界无关,因此一般内部审计成果都选择内部消化,这种思想是片面的。建筑施工企业一般施工的项目都与社会大众息息相关,无论是小区居民楼,还是商业综合体,最终的消费与使用人群都是社会大众,因此人民群众有权利从建造源头知晓该建筑的质量情况。如果内审结果只对企业内部开放,那么本着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所做的决策可能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社会公众也就失去了应有的监督权,最终损害的是公共资源。不公开、不透明的内部审计报告,整改动力不足,效率不高,审计成果的运用不到位也就不足为奇。

3怎样树立内部审计的权威性

3.1在微观方面,要不断完善自身建设

坚持依法审计,客观公正。依法审计、从严执法是树立和维护审计权威、防止审计权威流失的有力保证,是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在办理审计事项行使审计监督权时,必须严格遵守《审计法》和审计准则等法律法规,使程序合法,行为规范;摒弃个人好恶和主观臆断,在审计范围、程序、内容和重点等方面进行独立思考,不受干扰;依法检查,评价、处理和处罚诸如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对被审计单位保持客观的地位,做出公允的评价和结论,并依法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强化内部约束机制。“打铁还需自身硬”。审计机关是高层次的经济监督机关,如果自身不过硬,就没有资格要求别人过硬;自己不正,自然很难正人,其权威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严格执行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强有力的腐败风险预警防控体系,确保审计人员廉洁从审。要切实加强内部控制,大力推进内部事务公开制度,进一步畅通内部监督渠道;要建立监控新机制,完善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审计管理、监督检查等各项机制制度,规范各项事务管理的工作流程,建立内部事务全程监控、实时监控、有效监控新机制,确保制度认真执行;要建立舆情处置机制,建立与媒体沟通、协调机制,提高妥善解决和处理舆论监督的能力;要建立问责制,结合审计实际,制定严格的问责制度,对失职、渎职、滥用职权等造成损害和不良影响的领导干部和审计人员严格追责。只有不断完善审计内部约束机制,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树立审计的权威。

3.2切实保障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针对目前建筑企业内部审计实施过程中执行力与独立性得不到保障的情况,建筑企业必须要制定富有成效的措施来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首先,建筑企业必须要保证审计工作的严谨性与规范性,要坚决杜绝其他部门人员兼职审计工作的情况出现,一定要委任专业的审计人才来执行审计工作。其次,建立健全建筑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机制,建筑企业要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强化对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信息化管理。此外,建筑企业在构建内部审计信息化系统过程中,一定要增强风险意识,做好对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的及时更新与安全维护,降低建筑企业内部审计的信息化风险。最后,建筑企业要建立一套统一的内部审计执行流程,要求从业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流程来开展内部审计工作。

结束语

内部审计成果运用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如果不根据内部审计成果对发现的问题加以指正,那么内部审计也就会失去意义,白白浪费审计资源,而屡审屡犯的问题也就无法得到改善。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树立审计意识,提高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加强员工内部协作观念,不断优化内部审计方式方法,这样内部审计成果才能得到更好的利用,最终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的价值增值。

参考文献:

  1. 胡进新.论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重要性及创新发展举措[J].营销界(专题),2019(05):37.

  2. 夏青.浅谈建筑企业内部审计成果运用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商讯,2019(02):80-81.

  3. 赵苍趁.试谈施工企业内部审计成果的运用[J].经济纵横,2019(01):228.

  4. 张玲.试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会计,2019(02):62.

[5]赵自立.试论如何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讨论[J].审计广角,2018(1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