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麻醉镇痛泵?哪些人需要应用镇痛泵?

/ 2

什么是麻醉镇痛泵?哪些人需要应用镇痛泵?

杨靖

四川宝石花医院, 610213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在进行手术治疗后发生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必须默默忍受。其实患者在进行手术后出现的疼痛可能对其病情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如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引起烦躁、忧郁的情绪、食欲下降等进而影响身体的快速康复。实际上在现在的无痛诊疗时代,手术患者完全可以享受术后镇痛服务。目前临床在最常用的术后镇痛方法主要是使用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那么何为镇痛泵?该注意些什么?用了会像吸毒一样上瘾吗?本文将向大家一一解答。

1什么是镇痛泵?

镇痛泵就是将镇痛药物(如:地佐辛、舒芬太尼等)注入到药泵内,利用泵内压力设置药物的注射速度(一般2ml/小时),以使药物泵入到人体的静脉内发挥镇痛作用的止痛装置。镇痛泵操作简单,患者在感到明显疼痛时可自行按压,同时还可让止痛药物在人体血液中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实现个体化快速有效的镇痛作用。

2为什么要用镇痛泵?

大多数患者认为,疼痛是术后普遍存在的症状,不可避免的,默默忍受后可自行消退。实际上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疼痛能够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性变化,例如:机体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变快、呼吸急促等不适;在心理方面,会出现烦躁、焦虑、抑郁、紧张等情绪,不利于机体康复。因此,术后疼痛没必要忍受,患者若感到疼痛可直接跟医护人员诉说,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评估是否适合应用镇痛泵镇痛。

3镇痛泵有什么好处?

(1)减轻患者痛苦:镇痛泵能够及时、有效、迅速止痛,减轻患者的痛苦。

(2)提高患者满意度:镇痛泵基本能够满足患者的镇痛治疗需求,而且镇痛泵的应用不会限制患者的自由活动,提高其满意度和治疗舒适度。

(3)减少并发症:镇痛泵能够让患者术后早期活动,有助于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并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利于早日康复。

(4)机体疼痛减轻可减少儿茶酚胺等其他应激性激素释放,减慢心率,减少心肌做功和心肌耗氧量,预防高血压,对于伴有心功能障碍的手术患者尤为有益。

4什么样的患者建议使用镇痛泵?

(1)手术范围广,或手术时间长的病人,例如:行头颈胸腹联合手术、癌症根治性手术等。

(2)行开腹手术、开胸手术患者,其切口较长,或者需要停留胃管、胸腔引流管的病人。切口长、留置管道均可不同程度地增加患者的疼痛感,不愿意进行咳嗽、翻身等护理行为,增加术后肺部感染风险,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应予以镇痛治疗。

(3)行前列腺电切术的病人。对此类患者予以镇痛泵镇痛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或预防前列腺痉挛,减少术后出血。

(4)其他:对于行骨科复杂性手术、腹腔镜手术、或伴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史的手术病人。此外,对于有强烈镇痛需求,或痛阈值较低的病人也应根据其实际病情、需求合理予以镇痛泵镇痛治疗。

5镇痛泵里装着什么药物?

(1)低浓度局麻药:如利多卡因、罗比卡因等,主要通过硬膜外导管将药物输注到硬膜外腔,以阻止机体感觉神经传导发挥镇痛作用。

(2)麻醉性镇痛药物:如:瑞芬太尼、舒芬太尼、芬太尼、地佐辛等。上述药物大多属于阿片类受体药物,可激动中枢神经系统阿片受体,产生较强的镇痛作用。此类药物主要通过静滴、硬膜外腔注入的方式给药。但需要注意,阿片类受体药物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有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尿潴留等,故应用部分患者应用镇痛泵可能会出现这些不良反应。此外,术后疼痛属于急性、短期疼痛,故一般都是短期应用镇痛泵,不必担心成瘾的问题。

(3)非麻醉性的镇痛药:主要是非甾体抗炎药,例如: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等,该药主要作用于外周神经,镇痛作用弱于阿片类受体,一般应用于中度疼痛,其副作用多见于胃肠道不适,没有阿片类受体的不良反应。

(4)神经安定药物:如咪唑安定、氟哌利多等,此类型药物无直接镇痛作用,但其能够联合镇痛药物进一步增强镇痛效果。与此同时,氟哌利多有较强的止呕作用,能够拮抗镇痛药所引起的胃肠不适。

6镇痛泵怎么用?

镇痛泵装置中有静脉泵、硬膜外泵两个装置,其中,静脉泵装的药物常是舒芬太尼、芬太尼等,硬膜外泵装的是吗啡、局麻药等,两者需明确区分,切勿将静脉泵接到硬膜外接头处,硬膜外泵接到静脉侧,否则会出现严重并发症,阿片类受体药物使用过量而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局麻药的全麻作用等,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除了麻醉医生,任何人都不可以擅自更改镇痛泵的用药方法。

在患者使用镇痛泵之前,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48小时的泵管,并配制好镇痛药,将其注入到泵内。在手术结束时医生会先给患者推注的1次镇痛药物的剂量,以衔接麻醉后到镇痛泵发挥镇痛作用这一时间段患者不感到疼痛。随后医生会将镇痛泵与患者连接,用3M胶布固定硬膜外泵,静脉泵与输液端相连。

在镇痛泵使用过程中,患者感到疼痛时,通过自行按压镇痛泵上的自控按钮就可以减轻疼痛。而且在此期间患者会密切了解患者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时调整方案。患者也不必过度担心镇痛药物使用过量的问题,镇痛泵上的自控钮被设置了锁定时间,当患者两次按压自控钮的间隔时间太短,就会将第二次按钮视作无效的。简单地说,患者即使按了无限的自控钮,其输注的药量是不会无限地增加的,镇痛泵的麻醉药物最大使用量均在医生的控制范围内,这个药量对于病人是安全的。

7使用镇痛泵有什么常见并发症?

(1)镇痛不全:镇痛效果不明显,遇到这种情况,医生会检查镇痛泵各侧端口连接是否准确、静脉泵管路是否通畅、硬膜外泵药物注入是否顺畅,随后会询问病人是否有准确按压自控钮,按压的力度是否足够等,同时还会检查药物输注状况。当然,如果镇痛药物用完了(镇痛泵的扩张囊显著缩小、瘪陷,与塑料柱体紧贴),但患者仍有镇痛要求,会继续往镇痛泵内加药镇痛。

(2)恶心呕吐:术后引起恶心呕吐的原因较多,有麻醉因素、手术创伤、镇痛药物、病人个体体质等,故在病人主诉恶心呕吐时,医护人员会识别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予以对因处理。在精神方面会给予患者安慰、鼓励;在药物方面,可用托烷司琼止吐。

(3)嗜睡:部分患者在使用麻醉性镇痛镇静药物后会出现轻度嗜睡症状,老年人、体弱者嗜睡程度会更严重。。一般只要患者的神志、呼吸频率无异常,是不需处理的,但会增加病情监测力度。

(4)皮肤瘙痒:此为阿片类镇痛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皮肤瘙痒程度较轻者不需处理,严重的需采用抗过敏治疗。

(5)尿潴留:应用阿片类镇痛药、局麻药可导致尿潴留。尿潴留者先鼓励其按照日常排便习惯练习排尿,若症状无改善需留置导尿管。

(6)下肢麻木:多见于硬膜外镇痛病人,一般镇痛泵使用结束后,麻木症状可自行消失。但需鉴别清楚是术中局麻药残留引起的还是神经损伤、或者是应用镇痛泵所导致的,对症处理。

总之,镇痛泵的镇痛效果已获得广泛的肯定,不仅可以有效抑制机体生理应激反应,有利于呼吸、循环稳定,提高围手术期安全,促进手术病人早日恢复,而且镇痛泵的使用方法简单易懂,适用人群广泛,遵医嘱使用即可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