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中地被植物选择与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7
/ 2

园林工程中地被植物选择与施工技术

刘艳红

聊城市园林工程开发中心 山东省 聊城市 252000

摘要: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应用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相关部门应予以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这种日益突出的矛盾下,园林设计中使用地被植物很好地缓解了矛盾,所以要最大化、科学化地在园林中种植地被植物环境绿化,提高生态质量,降低园林维护成本。

关键词:园林工程;地被植物;配置方案;施工技术

引言

地被植物主要指高密度、低地形的植物,经过简单的管理,它们可以不被草坪覆盖。并且地被植物的高度通常小于 1 m,因为大多数地被植物不需要太多的保护和管理,习性相对广泛,植物自身适应性强,经济投资相对较小,植物种植能够有效生长,所以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得到了极大的应用,因此,探讨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应用是有迫切需要的。

1园林设计中地被植物的配置方案

1.1地被植物多样化

在混凝土花园施工过程中,为了避免种植单覆盖植物。要加强思维的多样性,合理利用各种地被植物来美化园林。使用多种地被植物,一方面可以美化园林设计,提高园林的观赏价值。另一方面,使用不同的地被植物可以减少对园林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样类型的地被植物被广泛种植,就有很大的可能发生病虫害,这也是提高林分结构的重要原因,大规模、多区域、多样化地种植地被植物可以有效避免这种现象。因此,在园林设计过程中,不仅要看到园林带来的观赏价值,更重要的是要保护园林的生态环境,提高地表空气净化能力,维护生态平衡。在此基础上,可以有效开发和利用地被植物。

1.2合理组织地被植物

在具体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匹配地被植物。一些城市将在道路两侧绿化时大规模种植外国引进植物,它们能够保持常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疲劳,但是在布置时,没有进行合理化组织,表现为种植单调,布局单一,长此以往使人们感觉没有新意,容易产生疲劳。所以在组织园林绿化设计时要兼顾多种因素,例如考虑季节的变化布置不同季节的绿植,使其达到四季长春的效果,根据不同植物的颜色搭配组合美丽图案。只有将植物资源得到合理布置,合理优化才能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达到生态园林的要求。

1.3丰富地被植物色彩

在园林修剪种植的过程中,地被植物的颜色应合理分布。彩叶地被植物可以分布在种植在花园的大草坪上,它不仅可以让喧闹的城市拥有舒服美丽的感觉,而且有吸引人们观看的作用价值,它还可以缓解人们工作的紧张情绪和消除视觉疲劳,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公园主干道上丰富的地被植物种类也可以合理设计和搭配,它可以陶冶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合理搭配时要结合大面积、大色块的原则,同时利用丰富多样的植被类型,对人们的视力有很大的影响,并且非常有吸引力。

1.4注重体现价值美

园林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体现了自然之美和园林的独特美。从景观和生态的各个方面考虑,地被植物是园林中的一部分,所以在规划时要充分考虑两者的关系。要注意地被植物的生长规律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还要符合园林艺术设计形式和设计规则。

1.5恰当使用本土地被植物

本地植物是经历过环境洗礼,物种竞争后胜利的,因为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每个地方都有其特色植物,这就是地域的差异。只有合理利用本地植物并配以科学的管理手段,才能节约成本,绿化效益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促进生态园林的建设。

1.6重视调和地被植物的质感

因为植物的形状是可变的,植物的质地也是不同的。植物的质感是园林植物观赏景观的重点。这些纹理可以从植物的枝条、形状和颜色中表现出来,从而引起不同的联想。例如,桐球的叶子很厚很亮,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风信子的叶子坚硬而锋利,令人望而生畏。

2地被植物栽植技术要点

由于地被植物规格较小,对栽植深度要求相对较低,但对栽植密度、立地条件要求较高,否则将影响地被植物成活率,造成地被植物景观“斑秃”现象。针对该问题,本工程加强地被植物栽植密度控制和立地条件改良,并落实栽植环节施工技术管理与质量控制,确保地被植物栽植质量,满足地被植物景观营造要求。

2.1地被植物质量控制

为确保地被植物成活率和景观营造效果,本工程施工单位加强地被植物质量控制,根据工程景观营造需求,优先选择种植袋种植和盆栽种植、苗梗茁壮的假植苗,避免选择存在病枝、病虫害的地被植物,以免影响地被植物栽植质量,降低地被植物栽植后养护工作量。

2.2栽植场地整平处理

为满足景观营造要求和地被植物栽植要求,本工程在地被植物栽植前按要求进行场地整平处理,深翻场地土方,清除场地内杂草、杂物、砾石等,平整地被植物栽植床,并按5%坡度进行土方造型,沿坡度设置排水沟,以便于种植床排水,防止地被植物栽植区域内形成积水导致地被植物死根、烂根,为地被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立地条件。

2.3立地改良

本工程中,由于原场地土地瘠薄,肥力不足,无法满足地被植物栽植、生长要求,且地被植物大多没有粗壮的主根,根系主要分布于子30cm以内的表层土壤中,仅有少数地被植物根系分布相对较深,除土壤翻松外,为增强栽植床肥力,本工程施工单位在栽植地被植物前,在原状土中增加碎木屑、碎树皮、马粪、麦糠等有机物质,提高栽植床疏松透气性能。同时,施加矿物性化肥补充土壤中氮、磷、钾、铁等元素,改善土壤肥力。施加肥料时,按每亩施加20~40kg微生物菌肥计算,施加后深翻,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达到改良土壤的效果。

2.4测量放线

在立地条件改良后,按工程设计图纸比例尺放线,以设计图纸提供的建筑物基准点为依据,确定地被植物栽植床范围、形状,并通过洒石灰的方式确定栽植床边线,并确定各区域内地被植物栽植种类、密度等信息。

2.5浇水管理

地被植物栽植完成后,立即浇一遍定根水。为促进地被植物快速生根发育,在第一遍定根水中按20:1000比例加入生根粉。第一遍定根水应浇透、浇足,并注意排水,防止局部积水导致地被植物死根、烂根。

2.6地被植物养护管理

地被植物栽植完成后,应加强地被养护管理工作,包括补植更新、病虫害防治、修剪管理等工作。补植更新时,应结合华南地区季节因素进行合理补植更新。如1~2月份对排水不良的地被栽植床进行客土置换、疏沟、施加追肥,剪除宿根地被植物枯黄的地上部分;3~4月份,气温回暖,适当浇水,并进行补植更新,在地被植物枝叶萌动后穴间中耕、追肥催苗。针对长势较快的地被植物每两周施加磷酸二氢钾,防止土壤肥力退化;5~6月份,地被植物长势较快,应加强地被植物外形修整,并加强病虫害防治,尤其是蚜虫、红蜘蛛及植物病害;7~8月份,应根据地被植物长势,适当中耕、除草、追肥。针对绿化覆盖类地被植物,可施加硫酸铵800倍稀释肥,尽量避免施加浓肥,结合浇水施加薄肥,必要时可喷施叶面肥,并加强地被植物病虫害防治;9~10月份,对花期长的地被植物进行植株梳整,保持地被植物景观造型,遏制地被植物长势;11~12月份,多数地被植物进入休眠期,并出现枯叶、黄叶、枯枝,应及时修剪,并施“花后肥”和冬肥,必要时可视地被植物耐寒性,在剪去地上部分后覆盖一层木屑,达到保温防冻的效果。

结束语

园林工程中地被植物的配置与设计结合了多方面的内容,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另外,还从植物本身出发,充分考虑地被植物的种类、特色及其所带来的独特美感。设计及施工团队在合理搭配地被植物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规划设计,旨在激发人们对园林景观观赏的兴趣,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宜人的观赏环境。

参考文献

[1]唐小清,崔煜文,叶自慧,陈红锋.华南野生观赏地被植物引种适应性评价与应用[J].中国园林,2016,32(06):89-93.

[2]张焱熠.浅谈地被植物的合理栽植与养护管理[J].现代农村科技,2012(15):47-48.

[3]武术杰.地被植物的栽培与园林应用[J].北方园艺,2007(06):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