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伦理建设思考——以泸州市为例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7
/ 2

疫情下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伦理建设思考——以泸州市为例子

陈丽如 李靖

西南医科大学 四川泸州 646000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社区疫情防控,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习近平强调,社区是疫情联防联控、群防 群控的关键防线,要推动防控资源和力量下沉,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严守牢。本文以泸州市为例分析此次新型冠状肺炎背景下,泸州市部分社区居委会工作反映出的伦理问题提出了相应改进措施,即政府要重视加强社区居委会建设和管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的伦理素养。为当地社区疫情防控提供伦理支持。


关键词:疫情防控、社区卫生服务、伦理建设

每个社区都有社区居委会,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最基层组织,作为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前端触角,在本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发挥了强有力的组织协调和管理服务作用。但同时,在这次重大灾难面前,相关卫生服务人员而由于经验的不足、办事效率不够、缺乏伦理素养,部分社区居委会没有发挥出相应职能的最大效用,这个现象值得我们共同深思。社区居委会的发展与能力,直接影响着每一个居民的生命健康能否得到最大保障,与每一个市民息息相关,我们应该共同关注,督促其改进和发展。

一、社区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防疫功能

  1. 公共卫生的定义

早在1920年美国公共卫生领袖人物温斯洛(Winslow,公元1877-1957)就认为公共卫生是“通过有组织的社区努力来预防疾病,延长寿命和促进健康和效益的科学和艺术。这些有组织的社区努力包括改善环境卫生,控制传染病,教育每个人注意个人卫生,组织医护人员为疾病的早起诊断和预防性治疗提供服务,建立社会机构来确保社区中的每个人都能达到适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标准。组织这些效益的目的是使每个公民都能实现其与生俱有的健康和长寿的权利。”[1]医学事业发展的结果之一是医学活动的对象从个体转向整个社会。其转向并不表明现代医学部关注个体健康问题,而是对群体和社会的健康予以同等的关注,所以公共卫生亦可称之为人口的健康、群体的健康。公共卫生的实质其表现在公共政策,政府宏观调控和积极干预在公共卫生工作中将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公共卫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具体实施中将会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因而应加强社会各部门间的协作和社区参与。[2]

  1. 社区的防疫功能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属于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其传染性之强、传播速度之快和传染范围之广严重危及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社区居委会作为最基层的执行层,直接接触和统一管理居民日常生活,发挥着重要的效用。其不仅要加强对负责区域居民的管理,为已感染患者联系核酸试剂检验和病床,还要保障居民正常起居生活。社区的防疫功能强化了社区防控的网格化管理,主要是以关口前移,提出推动居家小区全面封控管理。2020年2月14日,泸州全市687个物管小区全部实行封闭式管理保持社交距离,阻断传播途径,泸州市小区第一道防线社区居委会防控疫情具体要做到五个措施:一是通道管理,每个小区只保留1个行人出入通道和1个车辆通行通道,设立防控检测站点,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二是人员管理,外卖、邮件、快递等非该小区人员不得进入,对来访人员要进行询问和劝返。三是体温监测,要求出入人员佩戴口罩,对进入小区的业主进行体温监测,对体温超过37.3℃的实时向当地社区报告,按照规定及时处置。四是车辆管理,外来车辆一律不得进入小区,业主车辆进入时,要对驾乘人员进行体温检测,车辆由车主自行消毒。五是公共区域管理,关闭公共区域所有文体健身设施、会所、老人活动场所等,对小区内非生活保障场所进行巡查,防止小区居民聚集。此外,为保障未感染居民的正常生活物资充足,社区居委会要在保障居民安全的前提下,尽力做到最好,关心到每一位居民的切身需求。


  1. 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伦理失范现象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的公共卫生人员承担着辖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在内的多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在突发疫情防控中起到“吹哨人”作用。[3]为辖区居民筑起健康防护屏障,同时,社区公共卫生人员伦理素质和能力培养缺乏等问题,如下:

  1. 社会歧视与污名化

每当人们将特定人群与传染病负面关联起来,污名就会出现,传染病患者就会被贴上一个令人厌恶的标签,疾病污名化根源人们对于疾病的深层的恐惧和不安,还有认知上的偏差。现在,“新冠肺炎”“肺结核”“乙肝”“艾滋病”等疾病污名化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于今天的社会。疫情爆发初期,武汉人一时被看成是病毒的传播源,受到了不少“攻击”与“侮辱”。社会上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对疾病以及对疫区人的污名化,如举报调查鄂A的车辆。以泸州市L小区为例,得知有武汉人员,就会表现出诸如“武汉人滚远点”“武汉人自重”“武汉人请自行隔离”等说辞。歧视与污名化降低患者尊严,影响身心健康。消除疫情暴发时的社会歧视和污名化,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除了要在社会管理方面作出有效的反歧视和反污名化的制度安排之外,更需要进行长期的传染病防控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建设。


  1. 隐私权

隐私权,是指公民的隐私不被侵犯的权利。隐私权本是公民基本权利,受法律保护,不允许他人侵犯。具体而言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但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隐私权受到极大挑战,但是大数据在收集疫情信息的同时还会收集到很多与本疫情无关联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所反映的是公民的工资收入、财产状况、个人喜好、聊天交友等。从疫情爆发之初,到全国连续实施封城,再到逐步的复产复工,个人信息的收集、披露伴随着广大民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不加区别的将个人的信息予以收集、披露,必然会对个人生活带来极大困扰,侵犯公民个人隐私权。以泸州市Y小区“杨嬢嬢”事件为例,2月18日,泸州市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1例,2月19日新增4例。杨嬢嬢隐瞒病情不如实上报,让刚要解封的泸州又严格管控起来,随之,杨嬢嬢的个人信息、家庭信息被公之于众,“毒王”、“老鼠屎”、“去死吧”等话语让她本人及家属都遭到了网友的人身攻击。信息披露不适当,造成了对患者人格不道德的侵害,而且还会引起社会中某些人对患者的歧视,造成患者痛苦,给日后的生活工作增加心理负担。为疫情防控、疾病防治收集的个人信息,应用于本次疫情的治疗、控制工作。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应当公开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影响其正常生活的私密个人信息,如因防控疫情需要,以上公开信息也应当采取脱敏处理。

三、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伦理建设的途径

  1. 加快高素质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的培养步伐

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队伍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阻碍了社区卫生服务的深入发展。 而此次疫情也对社区卫生服务队伍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社区卫生服务中作为主要支撑者的社区工作人员其业务水平道德品质和服务质量直接关系着社区卫生服务的有效发展, 关系到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认可度、 满意度和对全科医生信任度的主、客观评价。 应系统全面地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伦理知识培训。[4]

(二)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制度伦理建设

伦理道德的建设是当今伦理道德重构的关键。道德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是人们在生活中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在信念来维系的行为规范。在当前社会,道德已经很难再依靠个人的自主和自愿意识来实现, 需要制度和法律的督促和支撑,即一种关于道德问题的提倡与保障的伦理环境。[5]和谐社会要重视伦理的倡导,要以制度机制为根本, 强化社区道德主体意识, 制定公正的规则和人们遵守规则的观念是重要的方面。政府必须制定相关政策形成所谓的“伦理环境”,加强道德规范, 使其成为政策的一部分,实现道德制度化, 将非制度性的道德转变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使其成为政策的一部分,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依赖法律和道德调节社会利益冲突的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和谐社会的构建纳入制度化轨道。


参考文献:

[1]孙福川. 医学伦理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101

[2]龙海波.确保社区成为疫情防控坚强堡垒[N].咸阳日 报.2020-04-27(A03)

[3]印爱平. 社区卫生服务与加强伦理教育[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6(4): 73-74.

[4]刘亚军. 基于突发疫情防控完善社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长期建设机制的对策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4

[5]刘月树. 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伦理问题及其治理[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0(33): 04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资助项目“中外疫情防控政策中伦理问题的比较研究-以新冠肺炎为例(项目编号:S202010632206)系列论文

作者简介:陈丽如,西南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伦理学与美学。

李靖,西南医科大学2019级护理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