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ICU管道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8
/ 2

浅谈 ICU管道护理

白华睿 李惠萍 冯咏虹

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嘉陵分院 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ICU是危重症患者、大型手术后患者集中治疗和护理的场所,在具体的护理管理过程中,需要充分做好管道护理管理工作,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持续性,动态性的观察和护理干预,这样才能体现出应有的护理成效。需要注意的是,在ICU的护理过程中涉及众多方面的管道护理工作,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充分认识到管道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或者问题,然后行之有效的应对处理,以此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重点分析管道护理的相关类别以及管道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和护理对策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ICU 管道风险 护理对策

一、引言

ICU患者大多数情况都十分危急,且病情十分复杂,需要多种类型的管道进行相对应的治疗和干预,。在针对各类管道进行护理干预的过程中,要着重关注患者的病情情况,然后进行行之有效的应对和处理,在实际的管道护理过程中,因为管道众多,颜色难以识别,特别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风险事件或者异常情况,而此类情况对于患者的疾病治疗和恢复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据此,有必要针对ICU管道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护理对策等内容进行剖析。

二、ICU管道分类

按置管目的对于相应管道进行划分,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类别:①供给性管道,如胃管;②监测性管道,如中心静脉测压管;③排出性管道,如引流管、尿管等;④综合性管道,具有监测性、供给性等功能,在特定情况发挥特定功能,如胃管具有减压、进食、检测出血量等作用。

三、ICU管道护理风险因素

在ICU患者的管道护理管理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护理风险或者安全隐患,具体来说相对应的风险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意外拔管。其一,ICU患者病情危重,无家属陪护,存在不安、昏迷等症状,极有可能因为患者身体出现不同程度的意外情况或者活动等而导致意外拔管现象出现。其二,患者不耐受管道,或镇静不够,自行拔除导管。其三,管道并没有得到严格细致的加固处理工作,患者就可能因为频繁行动或者出汗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导致管道的胶布失去了粘性而自行脱落下来。其四,管道连接不牢靠,患者在翻身或者活动的过程中导致管道受到牵拉,从而出现滑脱等相关方面的问题。

2)堵塞。其一,护理人员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往往存在操作不够精准有效的问题,进而导致患者的管道出现堵塞等相关方面的问题,或者护理人员并没有风险识别和判断能力相关,操作方法不够科学合理,进而导致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进而导致堵塞情况。例如,气道湿化不充分,吸痰操作不熟练等,导致气管导管出现不同程度的堵塞。其二,引流液中含血凝块、脂肪组织等固体物,易堵塞引流管。

3)感染。其一,重症患者通常情况下都是比较典型的易感人群,因为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很可能出现医院感染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进而导致管道护理过程中面临严重的安全隐患。其二,侵入性管道均为削弱黏膜的屏障作用,使机体内部直接与外界相同,在这样的情况下,形成比较严重的感染渠道。其三,置管过程属创伤性操作,造成机械性损伤是感染的基础。其四,置管操作和管道维护过程中的无菌技术、病区的院感控制管理是导管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

四、ICU管道护理对策

1)人工气道。其一,气管插管。确保导管正确位置:测量管端、门齿间的距离,成人一般21-23cm。合适的镇静镇痛,保持RASS评分在0到-2分。每天口腔护理4次。按需吸痰,对于痰液粘稠的病人,持续湿化。其二,气管切开套管。系带下垫纱布或外套软管,预防颈部皮肤压疮。确保患者的手术结构能够保持在清洁干燥的状态,每天都要注重做好气管的消毒杀菌工作,对于气管切口要进行及时有效的纱布更换等等,渗血渗液及时处理。

2)胃管。其一,妥善固定胃管,确保其保持在畅通的状态同时针对引流液的具体颜色、流量等等要进行严格的观察和检测,同时对于24小时之内的引流液总量要进行严格细致的把关和记录。每天都要更换胃肠减压器等等,使其保持畅通运行。腹胀消失、引流液减少后,方可拔管。其二,加强口腔护理,肠胃减压时禁饮、禁食。其三,病人鼻饲时,适当提高床头,确保患者保持在半卧位的状态,以此有效避免内容物出现反流等相关方面的问题。注入食物之前,要进一步有效明确相关位置,同时严格细致的检测患者是否出现胃潴留。将食物温度控制为38-40度,一般200mL在15min内注完。发现胃潴留时减慢速度。其四,鼻饲结束后,床旁观察5min,检查是否食物反流,同时也要检测患者是否出现呕吐等相关现象,30min内不能翻身。若病人需要长时间鼻饲,每4周更换1次胃管。

3)胸腔闭塞引流管。其一,将引流管置于病人上臂,进而有效规避患者在活动的过程中接触到引流管,同时要针对接头和瓶盖进行有效的密封加固处理,引流瓶和病人体位相距60cm。其二,经常挤压皮管,定期帮助病人翻身,动作轻柔,以免引流管扭曲或脱出。搬动病人时,用两个血管钳反方向夹住管道,将水封瓶放在双膝间。其三,对于引流量的变化情况要严格细致的观察和分析,通常情况下,引流管应在24-48h后拔除,拔管前先夹管,复查胸部CT,确保患者的病情稳定之后进行相对应的拔管。其四,若病人出现继发性出血、呼吸困难等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要在第一时间放开夹管,使引流继续进行,待病情平稳后,才能拔管。 对于引流管留置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特殊问题,可以有效采取以下几种措施:①皮管漏气。及时更换引流皮管;②引流管堵塞。定时挤压引流管,应从上往下挤压,避免引流液返流引起感染;③引流管滑脱。先用油纱布堵塞引流口,再置管。

4)尿管。其一,妥善固定尿袋和尿管,尿袋位置不能超过膀胱。每天擦洗2次尿道,预防尿路感染。其二,根据病人病情,观察尿的性状和颜色,记录每小时的尿量,记录12h、24h尿量。其三,每周更换一次集尿袋,每月更换一次导尿管。叮嘱病人多喝水,每天2000-3000mL。其四,拔管之前,有针对性的锻炼患者的膀胱和肌肉功能等,试夹管到病人自觉尿意后放开,反复3-5次。尿管的拔出时间,视病人病情、病种而定,比如:危重症、肾损伤病人,可在病情稳定后拔出。

5)深静脉置管。其一,观察置管处的皮肤是否发红、肿胀,按时更换敷贴,特别是针对穿刺点部位是否出血,进行严格的观察,同时更要做好敷贴潮湿患者的检测和护理干预工作。其二,叮嘱患者不能过度的扭转头部,或者对于部分的肢体进行穿刺的时候,要避免幅度过大,以此从根本上有效规避导管脱出等相关方面的问题。另外要着重关注保护敷贴,若不慎弄湿,立即更换。其三,保持穿刺部位清洁,禁止抓挠。其四,对于堵塞的导管,可转动导管后抽吸,不能强制性的向内推注。若因血块栓塞无法抽出,遵医嘱溶栓处理。其五,拔管时,若病人能够配合,在屏气状态下,缓慢拔出导管。拔管后24h,覆盖无菌敷料。

结束语

总之,在针对ICU患者进行护理管理过程中,注重做好管道护理管理工作是关键所在。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相关方面的风险因素,然后行之有效的应对和处理,同时要把握各类管道的类别,然后结合不同管道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ICU病人留置管道多,易出现管道滑脱,增加医疗费用,诱发医疗纠纷。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知识,分析管道滑脱的原因,对于引发管道护理风险的因素,提前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和护理对策,以此有效提升管道护理质量和水准。

参考文献

[1]蔡学联,护理实务风险管理[J].军事医学科学 2020.9:30-32

[2].柯平.ICU常见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 [J].中华护理学会第8届伤口、造口会议论文汇编 2012.3:42-43.

[3]李鸿雁 孙娟.ICU常见护理问题防范[J].中外医疗 2019.11:47-48.

[4]吴国芳.ICU护理安全探讨与体会[J]. 实用医技杂志 201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