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腹部手术患者行预见性麻醉苏醒护理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躁动发生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8
/ 2

全麻腹部手术患者行预见性麻醉苏醒护理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躁动发生率的影响

李婷

解放军第九六四医院麻醉科 吉林 长春 130062

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麻醉苏醒护理对全麻腹部手术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抽签法分66例全麻腹部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3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3例另外增加预见性麻醉苏醒护理,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躁动发生率。结果:静息期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均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12.12%明显低于对照组36.36%(P<0.05)。结论:预见性麻醉苏醒护理的应用,有利于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减少烦躁并发症。

关键词:全麻;苏醒护理;躁动

目前全身麻醉广泛应用于术后镇痛,但全麻苏醒期躁动引起了各位临床医生重视[1]。苏醒期躁动者会出现无理性言语、哭喊或呻吟等。报道[2]表明,预见性麻醉苏醒护理能够确保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有助于降低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本研究旨在探讨预见性麻醉苏醒护理对全麻腹部手术患者的作用,现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抽签法分在我院2019年1月-2020年4月检查确诊66例全麻腹部手术患者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纳入标准:(1)符合全麻腹部手术标准者;(2)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精神心理障碍疾病者;(2)妊娠期与哺乳期妇女。对照组中麻醉时间3-7小时,平均(4.8±0.6)h;泌尿系统手术者14例,胃肠道手术者13例,其他6例。观察组中麻醉时间2-7小时,平均(4.9±0.6)h;泌尿系统手术者13例,胃肠道手术者12例,其他8例。两组麻醉时间、手术类型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术前访视时加强宣教,做好相关指导。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意识变化等

1.2.2观察组接受预见性麻醉苏醒护理

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给予预见性麻醉苏醒护理:

①术前护理。根据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型、麻醉方式等,评估苏醒期躁动危险因素。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告知术后患者出现的镇痛不全、不良反应,多应用安慰性语言、鼓励性语言等,改善患者负性心理。

②术后护理:去枕平卧体位。患者苏醒前,为患者播放轻松明快音乐。及时更换、消毒合理使用约束带。通过动脉血气分析可监测有无酸碱平衡失调等,及早分析麻醉药、肌松药及镇痛镇静药的残余等。遵医嘱合理使用镇痛药物。

1.3评价标准

①观察并记录两组静息期、苏醒期包含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在内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

②比较两组躁动发生率,轻度:吸痰中患者出现肢体出现躁动等全身不自主活动,而解释及安慰后停止;中度:未刺激出现出现躁动等全身不自主活动,甚至发生自行拔管不良事件,部分需制动;重度:躁动等全身不自主活动强烈,需多人强制制动。其中,躁动发生率=(轻度例数+中度例数+重度例数)/33×100%。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采用6100b3292b957_html_4b6de43e75c9e3db.gif ±s表示,以t检验;躁动发生率采用%表示,以6100b3292b957_html_10638d4a1abbd594.gif 检验。P<0.05为两组差别有显著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

静息期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表1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6100b3292b957_html_4b6de43e75c9e3db.gif ±s)

组别(n)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心率(次/min)

静息期

苏醒期

静息期

苏醒期

静息期

苏醒期

对照组(33)

108.2±8.1

134.7±11.0

80.3±7.8

94.4±9.5

78.7±11.1

95.6±10.7

观察组(33)

109.4±8.5

117.8±10.1

79.5±7.2

85.3±8.3

77.8±10.4

84.3±11.2

t

0.587

6.501

0.433

4.144

0.340

4.191

P

0.559

0.000

0.667

0.000

0.735

0.000

2.2两组躁动发生情况分析

观察组躁动发生率12.12%明显低于对照组3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2:

表2两组躁动发生情况比较(%)

组别(n)

轻度

中度

重度

躁动发生率

对照组(33)

5(15.15)

4(12.12)

3(9.09)

12(36.36)

观察组(33)

1(3.03)

2(6.06)

1(3.03)

4(12.12)

6100b3292b957_html_10638d4a1abbd594.gif




4.043

P




0.044

3讨论

全麻术后苏醒期常会增加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干预不及时,可引起患者手术后发生的疾病或情况,导致患者苏醒质量降低,出现不安、焦虑、紧张等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对全麻腹部手术患者给予一定的护理十分必要。

针对全麻腹部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预见性麻醉苏醒护理方案。术前评估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预见性麻醉苏醒护理措施。个体化心理护理,配合健康教育,减少了患者及家属由于缺乏疾病知识及手术配合知识而缺乏信心,不利麻醉期苏醒质量提升。术后根据患者喜好播放电视节目和舒缓轻音乐,减少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对患者构成的刺激,降低患者的不愉快程度[3]。并严格对血液中气体进行定量测定并分析,了解患者具体情况,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判断患者苏醒期的肌松药、麻醉药物等残余情况。遵医嘱进行镇静镇痛药的合理使用,保证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帮助患者可以更早的战胜病魔,获得良好的预后。

在本次研究中和对照组比,苏醒期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提示,预见性麻醉苏醒护理干预稳定了患者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降低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起到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预见性麻醉苏醒护理干预下患者麻醉苏醒期的血流动力学平稳,且躁动程度得以减轻。

参考文献:

[1]刘莹.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2):145-146.

[2]史露露,李梦霞.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干预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7):160-161.

[3]李文佳.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8,20(10):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