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8
/ 2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效果分析

叶娟 浦伟青 杨锐 秦娜梅

上海长征医院 200003


【摘要】目的 对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本次研究134例对象选取自我院于2019年5月~2020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临床护理路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的病死率、再次住院率和病患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1)观察组的病死率和再次住院率明显对照组护理的病患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2)观察组满意度95.52%高于对照组83.58%,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再次住院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效果


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是患者的心肌收缩力突然下降,导致患者的心脏搏出血量急剧减少,进而患者的肺静脉出现淤血,直接致使患者的动脉系统供血量难以满足身体需求。患者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气促、烦躁、双肺干

湿性啰音等。该病发病急并且病情极重,但由于其不具备较为典型的临床症状,因此容易出现延误病情的情况,致使患者的死亡率极高。本文中对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做了如下探究。

1 研究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134例对象选取自我院于2019年5月~2020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临床护理路径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7例)。观察组男性心衰患者35 例,女性32例,年龄44~72 岁,平均(58.6±3.1)岁。其中划分为心功能I级的12例,II级23例,III级32例。对照组男性心衰患者33例,女性34例,年龄42~74岁,平均(59.1±3.6)岁。其中划分为心功能I级的15例,II级21例,III级31例。研究对象均已知情,我院伦理委员会签字通过。两组对象的基线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可用于比较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即护理人员遵医嘱对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向患者讲解急性心力衰竭的相关知识,并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实施监测等。观察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即护理人员按照路径表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入院第1d:护士应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实施监测,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如吸氧、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嘱咐患者注意休息,定期协助患者翻身等。(2)入院第2d:护士主动下到患者病房,向患者讲解医院的规章制度、作息时间,并介绍同病房病友,同时,向患者讲解急性心力衰竭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并对患者各项体征指标进行检查,询问患者咳嗽情况、痰量及性质等,对于存在呼吸困难者,应遵医嘱给予患者吸氧干预,此外,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结合评估结果对其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3)入院第3d:遵医嘱对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嘱咐患者进食半流质食物,并加强巡视,多和患者沟通交流,尽量消除患者害怕、恐慌等负面情绪,同时,遵医嘱给予患者吸氧干预,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咳嗽情况、痰量等情况。此外,注意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干净舒适,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养病环境。(4)入院第4~14d:除遵医嘱对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外,结合患者康复情况给予其饮食指导,并注意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进行监测,嘱咐患者注意休息,身体允许的前提下,可适当下床活动,同时,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多向患者讲述预后效果较好的病例,以增强其信心,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5)出院日: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向患者讲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详细告知患者各种治疗药物的服药方法,嘱咐严格按医嘱用药,切忌随意增减服药剂量,若服药期间出现心悸、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应第一时间停药,并嘱咐患者戒烟酒,避免喝浓茶,多食用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的食物,少食高脂肪、刺激性的食物,同时,嘱咐患者定期回院复查,为便于随访管理,可专门组建微信群、QQ 群,将患者拉入群内,定期在群内提醒患者复诊,并可定期上传疾病恢复的知识。

    1. 观察指标

急性心衰患者的护理效果评价指标为病死率、再度住院率和病患对护理的满意率。

    1.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 SPSS17.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6100b509c80c1_html_4b6de43e75c9e3db.gif ±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χ2检验,以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的病死率和再次住院率

观察组的病死率和再次住院率明显对照组护理的病患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1 患者的病死率和再次住院率 (n,%

组别

例数

病死率

再次住院率

观察组

67

1(1.49)

1(1.49)

对照组

67

4(5.97)

4(7.46)

χ2


2.317

2.094

p


0.047

0.038

2.2 病患的护理满意率情况

观察组满意度95.52%高于对照组83.58%,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

2 病患的护理满意率情况(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率

观察组

67

46(68.66)

18(26.87)

3(4.48)

64(95.52)

对照组

67

31(46.27)

25(37.71)

11(16.42)

56(83.58)

χ2





5.105

p





0.024

3 讨论

急性心力衰竭主要是由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心肌急性坏死或损伤以及血流动力学急性障碍等所导致的一类以肺循环充血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需及时予以抢救处理。而在抢救治疗后,如果不给予患者良好的护理干预,患者也极易因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而得不到良好的预后,严重时甚至可能引起死亡。因此,找到有效的护理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方法十分必要。

近年来,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因具有预见性、计划性、连续性等优点而被临床广泛应用,研究表明,将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应用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利于患者病情快速恢复,在减轻患者经济压力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本研究也发现,观察组的病死率和再次住院率明显对照组护理的病患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观察组满意度95.52%高于对照组83.58% ,存在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证实了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分析原因认为,路径护理模式可以将常规护理措施规范化、合理化,并可通过标准化的护理流程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控制,如在本研究的观察组中,我们就通过在患者入院当天、在患者抢救后至病情稳定期间、在患者病情稳定后以及在患者出院当日,分别对患者实施了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环境护理、遵医嘱用药、吸氧、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从而帮助患者在入院后的每个阶段都能得到较好的护理干预,进而促进了患者病情的尽快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再次住院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孙显颖,侯建芳.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4):2620-2624.

[2]曹小丹.探讨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6):282-283.

[3]林秋娟.临床护理路径对慢阻肺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8(17):65-66.

[4]康欣欣.基于心衰单元构建的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力衰竭急救中应用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07):1175-1176.

[5]李亚昭,魏新考,于瑞双,陈庚,孙琳琳.系统护理干预对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27):3061-3063+3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