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9
/ 2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蒋良良,崔洪泽

身份证号码: 37152319850603****

身份证号码:37252619771206****

摘要:混凝土成本低,粘结性好,加上整体施工方法简单。因此,混凝土成为建筑工程建设的基础材料。因此,混凝土的质量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混凝土材料的应用更加复杂。原材料质量和配比的高低将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混凝土技术涉及面更广,对混凝土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1 概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1.1 注意事项

在混凝土浇筑阶段,如果施工人员有操作失误,就会造成混凝土缺陷,直接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工程的不断发展将使混凝土的承载力逐渐增大,也将对混凝土的施工环境形成一定的约束。针对上述情况,在实际的混凝土施工活动中,施工方必须根据工程现状,全面总结影响混凝土施工效果的各种因素,有针对性地改进施工工艺,及时创新技术方法,调整机器。设备种类等,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提高建设工程的整体施工水平。

在施工阶段,要加强对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否则会造成施工质量问题,施工单位需要严格配置混凝土的水泥用量。混凝土拌和前,施工单位需计算混凝土构件的配合比。在混凝土搅拌阶段,要按标准合理投料。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控制质量变化,保证整体工作性能。

1.2 质量要求

为保证混凝土质量,施工方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用型号、强度合适的混凝土材料,并通过查阅以往形成的文献资料,更全面地了解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阶段所遵循的规律,在混凝土使用过程中,确保混凝土具有耐久性和强度的优势。施工单位首先要确定混凝土用水的水质,并根据水的pH值检测水中的离子含量和碱含量。如果各项指标符合标准条件,就可以正式开工建设。另外,在实际施工中必须分析施工特点和施工环境,合理选择混凝土。在使用混凝土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工程质量,又要采用适当的方法降低工程造价。

2 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2.1 基础施工

基础建设是指建筑基础设施的建设。首先,要建立一个深基础,其次要建立一个浅基础,以保证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在实际施工中,施工单位需要实施基坑排排水,以提高整体施工的稳定性。在桩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建筑物标高来测量目标。施工单位需要严格控制浇注层厚度,合理采用间距技术,如采用拉拔铜棒法。在混凝土结构施工阶段,部分区域地形不够平坦,施工单位需要在不给您浇筑混凝土顺序的情况下浇筑混凝土。施工现场中间安装混凝土泵装置,为施工活动顺利进行创造便利。施工人员通过操作混凝土管,可有效地浇筑混凝土。施工单位需要按中心到边顺序使用水化能,提高整体施工质量。

2.2 混凝土运输

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通常使用搅拌运输车辆,车辆处于运动状态。因此,外部环境因素会影响混凝土运输环节,影响交付效果,不利于保证施工质量。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准确计算混凝土运输路线和运输时间,减少混凝土运输的偏差,避免影响混凝土的状态和质量。技术人员应注意合理配置泵的集中易损件,并对输送泵进行密封。

2.3 材料混合拌制

混凝土材料不是单一的材料。施工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施工方案,按正确的配比拌制混凝土材料。为保证混凝土材料质量,有必要安排专业人员对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勘察,优化工程准备。在施工前,施工单位需要反复检查混凝土的比例,充分满足混凝土质量规程,为以后的施工打下基础。

2.4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环节直接影响到建设工程的质量,因此施工单位需要重视混凝土浇筑环节。浇筑混凝土前,要反复检查模板和钢筋的位置,确保模板安装正确,满足建设工程的要求。同时,钢筋应均匀放置,避免混凝土浇筑后钢筋外露的问题。施工单位需掌握混凝土浇筑方法。同时,要明确浇筑的高度要求和隔断方案。浇筑前确定所有工序后,应合理选择振捣工具。施工单位要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连续性,避免突然中断浇筑,并尽量缩短浇筑时间,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在实际施工阶段,施工单位需要实时注意模板和钢筋的变化,避免出现错边问题,从而保证施工工程质量。

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水化反应,施工单位需要合理选择水泥,以保证水泥施工质量,从而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在具体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应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施工人员通过改变配料可以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温度。目前,干法混凝土主要用于建筑工程中。合理增加混合料可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搅拌阶段,施工单位可通过加水冷却碎石,从而降低混凝土浇筑温度。为了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施工单位需要做好温度排放工作,改进散热方式,及时分配混凝土的温度。在模板施工阶段,为有效利用模板,施工单位应注意控制拆模时间,避免出现裂缝等问题。

2.5 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后,确保混凝土在结构中均匀分布,从而提高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随后,施工方组织工人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对混凝土进行振捣。这项技术的主要功能是消除混凝土中的空隙,最大限度地提高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在混凝土振捣阶段,施工人员要合理操作设备,使振捣工作顺利进行。由于振捣工作工作量大,施工单位需要发挥设备的作用才能顺利完成施工任务。

施工单位需根据振捣要求确定振捣半径,严格按模板与振捣器的距离进行施工。在实际振捣阶段,施工人员应注意远离钢筋等材料,并按规范将振捣器插入混凝土中,混凝土插入深度应大于50mm,以保证栈道的充分性。施工人员应合理使用表面振动器,避免振捣边缘位置外露。在使用附着式振捣器的过程中,要提前实践实际情况,提高振捣工作的精度。

混凝土浇筑作业完成后,施工单位需立即进行后期养护工作,加强对混凝土饱和状态的控制,避免混凝土水分过度蒸发。施工人员必须定期洒水给混凝土结构加湿,避免收缩裂缝。混凝土表面压实后,施工人员要立即实施覆盖处理措施,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湿润。

3 混凝土施工中常见质量的问题

3.1 裂缝

建筑工程施工中经常出现裂缝,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如果施工单位不对裂缝进行处理,将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裂缝会降低混凝土的性能,降低结构的承载力,降低建筑的使用寿命。在当前建设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已经开始重视混凝土施工质量。为了满足建设工程的施工要求,施工单位必须对裂缝进行集中控制。

3.2 漏筋

漏筋在建筑施工阶段也很常见,因为混凝土结构主要包括混凝土和钢筋材料。混凝土与钢筋的有效搭配可以提高工程的强度。另外,利用混凝土的粘结效应可以提高施工质量。在工程施工阶段,存在钢筋外露的问题,会破坏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因此,在施工阶段,施工单位必须保证选用的混凝土具有适当的粘度,使混凝土与钢材充分结合,避免出现渗漏问题。如果选用的混凝土缺乏粘度,不利于有效覆盖混凝土,会造成渗漏问题。

3.3 麻面

混凝土结构表面点蚀问题将影响混凝土的整体质量,破坏建筑的美观。麻面问题主要是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或模板表面不够光滑。在建设项目施工中,施工单位需要合理使用混凝土,有效控制点蚀问题,避免影响施工项目外观。

4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4.1 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为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建设单位需要结合建设工程实际,完善针对不同施工环节的混凝土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单位需要完善奖惩机制,提高施工人员的规范化水平。对表现良好的员工进行奖励,对违反规定的员工进行处罚,鼓励员工按规定进行具体施工。他们不能过分依赖自己的工作经验,否则建设工程的质量就得不到保证。此外,奖惩制度的运用还可以激发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严格控制建设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按标准实施具体操作,从而提高工程整体质量。

4.2 合理选择混凝土原材料

要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不仅要发挥管理制度的作用,还要严格控制建筑材料的质量。施工前,材料采购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施工标准,确保采购的施工材料符合工程要求,从而保证施工工程质量。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起着重要的作用。施工单位要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在施工现场使用符合标准的材料。施工单位还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配混凝土,并按规定在混凝土材料中合理掺入外加剂,以优化混凝土质量。

4.3 注重后期养护工作

混凝土浇筑工作完成后,施工单位需立即开展养护工作,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和天气情况等情况,制定科学的养护方案,对不同构件采用有针对性的养护技术,防止外界因素影响混凝土质量。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工作完成后,在混凝土初凝阶段,水化热影响混凝土强度提高,消耗混凝土中的水分,而且施工人员必须及时加水,以免影响施工工程质量。在实际施工阶段,施工单位要实时关注混凝土变化,及时实施有针对性的养护措施,使混凝土顺利凝结,提高整体施工质量。

4.4 创新现有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为了合理利用混凝土施工技术,丹威的施工需要加大对混凝土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力度。我国相关研究机构应组织专家创新具体施工技术,突出施工技术的实用性。施工人员应注意总结日常工作中的混凝土施工经验,有效克服施工中的难题。施工人员也应积极沟通沟通。通过对施工中各环节的探讨,提出了基于不同结构的科学施工方案,以进一步发展混凝土施工技术。

5 结束语

由于混凝土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建设工程的质量,施工单位需要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和施工企业的综合效益。在采用混凝土施工工艺的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提高工艺应用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同时要提出质量控制措施,从而促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促进我国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帅才.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防护工程, 2020, (29).

梁钜强.浅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防护工程,2017, (12).

钟际青.探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建筑建材装饰, 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