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水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3
/ 2

对水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研究


李智


北京罗维测试科技有限公司

省市: 北京

邮编: 100071

摘要:为保证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对水环境的质量监测与质量控制是实现水环境构建的重要内容。本文就水监测的现状进行总结,并对当下水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监控控制的目的与意义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为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提供建议。

关键词: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引言

现如今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工业化城市逐渐增多,环境污染已经成了每个人密切关注的问题,如何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也成了现今社会的主要目标。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关的排污监管制度,从根本上减少污水对水环境的污染,将污水有规划的排放和合理的利用,从而治理环境的污染,但是目前对于水环境的监测扔存在许多的不足,水环境的监测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监测的效率有限,由于必须要加强水环境的检测质量,促进环境污染的治理,提升水环境的保护意识。

1、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概述

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主要是指为充分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有效性,从监测活动开始采取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从而达到质量管理要求,实现监测目的。水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根据相关标准与规范合理科学的布设监测点位,保证在所布设点位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能真实客观反应水质现状及污染物变化规律,监测点位应设置明显标志,且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点;对监测点位进行有效采样、保存、运输和交接;实验室应具备满足所测分析项目的仪器条件与环境条件,分析方法、实验人员、试剂、器皿、仪器设备均应满足监测标准要求;实验分析中采取质量控制措施,对异常数据分析原因及时复核。在整个实验分析过程中应及时填写实验记录、仪器使用记录,做好监测数据的记录与保存,使整个分析过程可以溯源。

2、水环境监测的现状

实现水环境监测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及当前我国水资源质量,是为我们未来的水资源利用提供更准确的保障,对整个国家长久发展来说更有积极影响。就我国目前水资源监测技术来说,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整个水环境监测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相关法律政策不完善。由于我国当前水环境监测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因此缺乏一个系统性与完善性的法律体系,在相关法律、政策上缺乏支持,因此相关法律无法提供支持,导致在具体监测工作中影响各个工作环节。比如一些监测人员在进行监测工作时缺乏规范性操作,这不仅仅影响到反馈数据的真实性,同样还在具体的工作分配上存在不合理现象,导致整个监测工作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②水环境监测工作存在管理问题。进行水环境监测工作需要复杂、烦琐的工作步骤,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建立起相应的水环境监测网,由于水环境监测工作在管理上存在不完善的情况,因此针对水环境建立监测网的过程中就会造成工作的重复,导致监测工作在多个方面出现重复。对水环境监测工作的合理管理,是实现国家资源合理配置、实现科学严谨监测工作的必然要求。

3、保证水环境监测质量的相关措施

3.1、定期组织技术培训或考核,提高监测人员的整体业务能力

监测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水环境监测效果,为此必须努力强化监测人员的整体水平。要定期组织监测人员进行技术学习与培训,将最新的监测技术、成果、仪器设备等介绍给监测人员,使其对监测的相关技术内容进行全面把握,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好地应对新时代的水环境监测工作。同时,要做好考核工作,落实奖惩办法,对于监测中经常失误的人员按照相关制度给予惩罚,对于工作能力强、技术过硬的人员给予奖励,以便更好地激发监测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此外,对于工作人员的基础性操作,相关部门要提高重视度。监测人员要依据相关规定标准,严格在实验室中开展监测工作,同时要强化安全防护意识,佩戴好防护设备,保证实验室的采光、通风。要定期对监测仪器进行维护与保养,保证监测仪器的精准度,避免影响水环境监测质量。在监测过程中,要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决策,如果规定不明,就要依据实验室要求开展工作。

3.2、开展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

在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中,实验室会依据相关标准方法的要求采取各种内部质量控制措施,但仍然会存在没有发现的质量问题。而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可以评价实验室的综合能力、数据的准确性及系统误差,找到在内部质量控制中未发现的问题,比如参加国家与省级部门组织的实验室能力验证,多个实验室间的比对,通过对同一考核样品分析,识别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为评价实验室出具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供客观依据,提高实验室分析能力和水平。

3.3、宣传水环境的保护意识

水环境监测目的是为了保护淡水资源不受污染,提升水体环境,所以应大力宣传环保意识,将污水排放更加合理化,加强废水利用,让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步形成。政府部门加强城市的污水排放,使管道排放系统更加科学合理,减少水体污染,从根本上解决水环境变化,同时将水环境的监测工作公开,受到更多人民群众的督促和监测,使水环境监测的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3.4、质量保证

3.4.1、合理布置环境监测的监测点

一般在进行水资源监测时,需要确定取水位置,而这个位置的确定就能够反映出当地水环境的一个整体情况,因此,为了使取点样品能够代表整个监测水环境的水质质量,需要确定取水位置。在布置监测点的位置时要充分考虑该位置是否能够对最终数据结果产生影响,需要在一定程度反映数据的真实性。一个正确、合适监测点的选择可以大大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当出现布点随意的做法,就丧失了数据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样品数据再如何进行分析都难以真实地反映水质环境,最终导致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误差。所以,在进行水资源监测数据收集前,首先要科学确定监测点,这也是能够取得代表性样品的关键环节。

3.4.2、微生物群落监测技术的应用

微生物群落监测技术主要是通过对水环境中的微生物的生存状况、数量等进行检测,进而实现对水环境质量的监测。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有毒物质等,将其排放到水体中,会使微生物的群落发生很大的变化。微生物对某些物质和元素的浓度的变化敏感程度很高,污染的水环境可能会使其中的某一种微生物大量繁殖,而使其他微生物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致使微生物的群落的多样性降低。监测人员通过采集水体样本对单位面积内的微生物进行科学计数,了解整个水环境中的微生物分布情况,再结合有机物和毒性物质相关浓度对微生物的影响,从而可以判断整个水体环境的质量状况。监测人员还可以采取不同时期的水体样本进行对照研究,由此得出更精确的评估结论。

结束语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水环境的质量与安全直接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对于生态环境部门而言,水环境监测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在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质量控制是水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保证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郭涛.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J].绿色环保建材,2021(02):33-34.

[2]孟祥永.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研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02):53-55.

[3]陈珊.生态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及监督的重点[J].区域治理,2019(50):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