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心衰病人怎样运用葶苈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3
/ 2

肺心病心衰病人怎样运用葶苈子?

王兴成

南部县大王镇太华卫生院 四川南充 637300

肺心病心衰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危急病症,病理复杂且难以治愈。在对患者的治疗中,通常会采用强心剂对患者进行治疗。但在临床中实际应用中,采用强心剂对患者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在剂量使用不正确的情况下,容易出现中毒,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使得临床的治疗更加复杂化。在近年来,对肺心病心衰患者的治疗的研究中,采用葶苈子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较低。为了更好对肺心病心衰进行治疗,本文将对肺心病心衰病人怎样运用葶苈子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什么是肺心病心衰

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pulmonary heart disease),是一种由于胸廓、肺部支气管、肺部血管病变所造成的血管阻力增加,进而引起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室结构或功能发生改变的疾病。根据患者的情况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在患者发病后,可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在急性发作时,常合并心衰,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6108d810585a6_html_851c02cb554a3de1.jpg
中医的辩证中,肺心病合并心衰属于肺胀重症,为心悸和水肿的范畴。在对肺心病的研究探讨中,认为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标实为主。在标实中,常见为肺热、痰饮、血瘀互结,而本虚则以阳虚较为多见。

二、对肺心病的治疗

在对患者的治疗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判断。若患者的病情发展较急,属于危重时期,在治疗中会优先将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降低肺动脉压和右心室压,以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控制。同时使用青霉素类、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等抗生素进行抗感染处理。在病情得到控制后,多数患者的心衰症状能够得到一定的改善。患者的尿量增多,水肿消退,肝的体积缩小。在治疗无效的患者中可适当的选用利尿剂、强心剂或是血管扩张药进行后续的治疗。

对于在缓解期的患者,其主要目的是将患者的免疫能力进行增强,减少发病的概率,并通过治疗,对患者的心、肺功能进行逐渐的的恢复。

但在对患者的治疗中,通过临床研究中,在西医治疗中,抗感染、氧疗及对心率的控制上,所选用的强心剂、利尿剂、血管扩张的药物对于患者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患者的预后不能够很好的保持,且有着较大的毒副作用。在近年间,中医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在对肺心病的治疗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其中葶苈子在肺心病心衰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对葶苈子的认识

葶苈子是一种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或播娘篙的干燥成熟种子,出自于《神农本草经》,性味苦,辛,大寒,归肺、大肠经,有着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在《中药学》中记载:“葶苈子苦辛寒,归肺、膀胱经,有泻肺平喘,行水消肿之功效。用于痰涎壅肺,咳喘痰多,不得平卧,水肿胀满,小便不利等”;《开宝本草》中提到:“疗肺壅上气咳嗽,止喘促,除胸中痰饮”,均表明了葶苈子在对肺心病的治疗中所起到的作用。

在对肺心病的治疗中,由于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标实为主。在治疗中,急则治其标,将患者胸闷、气喘、水肿等症状进行缓解后,在进行后续的治疗。而葶苈子归肺,大肠经,其效用与肺心病的病机极为符合,因此在对患者的治疗中,有着较好的疗效。

四、葶苈子用药的选择

肺心病心衰的常见症状为心悸气短、痰声漉漉,气喘,不可平卧,且有着面浮水肿、小便不利的状态显示。采用葶苈子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泄肺利水消痰的作用,疗效显著。

在临床的治疗中,常使用复方葶苈子胶囊进行治疗。其中葶苈子有着泄肺逐水、止咳平喘的功效;黄芩可清肺化痰;水蛭活血逐瘀,三种药材合用,能有效有效的宣通肺部壅滞之效。同时茯苓、白术、桂枝、甘草等药物进行辅助,能够达到止咳平喘、温脾化饮、泄肺逐瘀的功效。在治疗中,也能够加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的粘稠度,降低纤维蛋白原与红细胞的压积,改善肺部的血液循环,防止溶栓的功效,也有着利尿的作用。

在对患者的治疗中,也会使用到葶苈大枣泄肺汤与三子养亲汤治疗。其中葶苈大枣泄肺汤可对肺心病的症状进行有效的改善,三子养亲汤中,紫苏子和白芥子的使用能够温肺化痰、理气定喘。两种药方的合用在临床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血气指标有着明显的改善,气促、水肿、双肺啰音的症状也有着明显的改善,并且并未出现不良反应,受到了患者的广泛认同。

对于呼吸道感染诱发的肺心病合并心衰的患者,采用葶苈子为主药的肺心Ⅱ号,能够对患者体内的瘀血状态进行有效的改善,并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在患者的后续治疗中,通过对体质的调理,减少发病的几率。

在临床治疗的研究中,采用中医治疗相对于西医,其疗效要明显的优于单独使用西药的患者,且副作用更小。但在对葶苈子的使用中,也依然要注意药材的用量,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进行注重。

1、根据辩证进行用药。在中医的治疗中,讲究结合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态,针对性的进行药方的增减,达到所谓的“一人一方,一人一法”。进行不同人群的不同治疗。在治疗中,脾肾阳虚、水气凌心的患者在治疗时,应搭配附子、桂枝等温阳化气的药;外束风寒、肺内蕴热的患者则应加用苏子、桑白皮等宣肺解表、清热化痰的药物;对于水肿明显的患者,则应加用利水渗湿的药物进行配合服用。

2、对患者的原发病因进行诊断。肺心病患者多有痰涎壅肺,因此在患者的治疗中,可搭配泄肺行水的药物进治疗。对于全心衰的患者,则以温阳益气为主。

3、葶苈子用量的注重。在不同症状的患者中,对于葶苈子的用量也是不同的。对于急性心衰的患者,在治疗中可加大葶苈子的使用,用量可在30g甚至更多。在病情有所缓解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葶苈子用量的减少,以防止药效过重而导致的水盐代谢紊乱,增加后续治疗的难度。

五、结语

在对肺心病的治疗中,中医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高,也得到了高度的认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患者的治疗中,葶苈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葶苈子相关的药方的使用,可明显的改善患者体内的淤血状态,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对病情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缓解。在功效中,除强心功效外,也有着显著的利尿作用,也可减轻心脏的负荷。同时治疗中,与西医使用的药物相比,并未见有着对的副作用,更具有安全性,因此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更为确切。但在进行葶苈子的使用中,需要根据中医的辩证进行价位配伍,并根据患者的病情的缓急进行用量的增减,防止由于用量过度造成不必要的后果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