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白细胞输血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3
/ 2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朱虹

宿迁市中心血站 223699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输血治疗过程中予以患者少白细胞输血治疗技术的方法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00例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输血治疗的方式不同,对患者进行临床分组,每组100例患者。观察患者输血安全性以及患者对输血的认可度。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输血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为2.00%,对照组为9.00%,最终数据差值呈现x2=4.713,P=0.029,且两组患者输血认可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为98.00%,对照组为91.00%,最终数据差值呈现x2=4.713,P=0.029。结论:临床输血治疗过程中,不同输血治疗技术处置能够为患者治疗提供帮助,对患者自身治疗质量控制有一定帮助,所以在临床治疗指导过程中可以完善上述治疗指导策略。

【关键词】少白细胞;输血技术;临床输血;治疗效果


输血治疗是当前临床治疗过程中比较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尤其是在急诊抢救治疗过程中,输血治疗的应用更是比较关键的[1]。但在临床输血过程中容易发生较多的不良反应,当严重时则会威胁其生命。所以输血治疗过程中,应该选取科学的输血治疗技术[2]尤为重要。以少白细胞输血技术作为患者治疗技术,可以在输血过程中降低患者血红蛋白尿、过敏以及发热等不良反应,降低白细胞同种免疫引起不良反应,减少病毒感染可能,所以这种情况下是能够满足患者治疗需求的,对患者自身治疗的质量控制有一定帮助[3]。本研究选取200例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输血治疗过程中予以患者少白细胞输血治疗技术的方法及价值。分析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00例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输血治疗的方式不同,对患者进行临床分组,每组100例患者。其中,实验组患者给予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对照组给予常规输血技术。实验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构成为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43例,患者的年龄中位数为56.52±2.14岁。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构成为男性58例,女性患者42例,患者年龄中位数为56.88±2.41岁。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签署同意书,且患者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100例患者进行常规悬浮红细胞输血技术,实验组100例患者则实施少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血技术,以患者临床治疗为主,做好输血前后的治疗指导方案和策略,然后改进患者治疗方案和流程。在患者输血过程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如果患者输血过程中出现了不良反应,应该立即停止输血,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输血风险事件发生率=(血红蛋白尿+过敏+发热)人数/n*100.00%。②患者输血认可度以患者评估为主,给予患者调查,卷面分值共100分,患者给予的分值越高表示对输血认可度越高。其中,分值在85-100分为十分认可,65-84分为认可,低于65分为不认可。总认可度=十分认可+认可/n*100.00%。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以n(%)作为计数资料检验依据,以x2检验,以(6108dfff09934_html_4b6de43e75c9e3db.gif ±s)作为计量资料的检验依据,采用t对其校验,差值为(P<0.05),表示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输血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

两组患者临床输血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为2.00%,对照组为9.00%,最终数据差值呈现x2=4.713,P=0.029,见表1。

1 两组患者临床输血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n(%)]

组别

n

血红蛋白尿

过敏

发热

发生率

实验组

100

1

0

1

2(2.00)

对照组

100

3

3

4

9(9.00)

x2





4.713

P





0.029

2.2 两组患者输血认可度对比

两组患者输血认可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为98.00%,对照组为91.00%,最终数据差值呈现x2=4.713,P=0.029,见表2。

2 两组患者输血认可度对比[n(%)]

组别

n

十分认可

认可

不认可

总认可度

实验组

100

48(48.00)

50(50.00)

2(2.00)

98(98.00)

对照组

100

43(43.00)

48(48.00)

9(9.00)

91(91.00)

x2





4.713

P





0.029

3 讨论

临床输血治疗过程中,少白细胞输血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技术[4]。在该项技术治疗过程中,能够为患者治疗质量控制提供帮助,也能够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帮助患者做好治疗安全性控制[5]。要知道输血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风险事件的概率是非常高的,所以降低患者输血风险事件就是临床输血治疗过程中应该重点完善的一项技术。首先,经对比患者输血治疗风险得出,两组患者临床输血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为2.00%,对照组为9.00%,最终数据差值呈现x2=4.713,P=0.029。其次,在患者输血认可度对比中也得出,实验组患者的认可度要远远好于对照组,数据差值呈现x2=4.713,P=0.029。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笋,孙立涛,杨乐,等.去白细胞输血对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及炎性因子与免疫指标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019):1333-1336.

[2]张庆利,王琳,黄凯,等.白细胞滤器中白细胞回收及其细胞生物学特点的研究进展[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21,44(011):184-188.

[3]张根玲、苗莹莹、冉茜、李忠俊.37例CAR-T细胞治疗的白细胞采集效果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20,33(010):107-109.

[4]连俊慧,段秉政,陶琳,等.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患者2种不同血小板成分输注的临床疗效比较[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9,06(016):102-103.

[5]高自颖,甄拴平,柏居林.侵袭性真菌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3检测及临床应用初探[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29(01):17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