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联合在ECG定位下植入手臂输液港的效果及可行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4
/ 2

医护联合在 ECG定位下植入手臂输液港的效果及可行性分析

  1. 管乐  2.曹明明

  2. 1.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8

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 ]目的 探析医护联合在ECG定位下植入手臂输液港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选择ECG定位下植入手臂输液港患者的76例(收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随机分成甲(传统临床干预模式)、乙(医护联合工作模式)组各38例。对比、分析两组效果。结果 乙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甲组(5.26%<21.04%),干预满意度高于甲组(P<0.05)。结论 医护联合工作模式在ECG定位下植入手臂输液港具时效性,推荐开展。

[关键词]植入手臂输液港;ECG定位医护联合;效果;可行性

静脉输液港为静脉输液装置,能植入皮下且长期留置,明显改善反复静脉穿刺不良情况,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静脉给药途径,适用于恶性肿瘤患者。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发展,ECG(心电图)定位技术广泛用于植入手臂输液港置管中,弥补了传播盲穿法的不足。王柏峰[1]表示,静脉输液港使用寿命>20年,留置时间过程,易伴输液障碍、导管堵塞等并发症,需实施管理。医护联合工作模式,系指医生与护士共同参与制定和实施照护计划。基于研究目的,本文开展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共计行ECG定位下植入手臂输液港患者的76例,均选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按随机分组方式,76例患者分为甲、乙组,各38例。甲组:男/女21/17;年龄22-75(51.91±5.64)岁。乙组:男/女23/15;年龄22-77(52.12±5.59)岁。两组组间资料对比(P>0.05)。

纳入标准:符合肿瘤病理诊断,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委员会核实、批准研究开展;患者签署知情书,有知情权。排除标准:依从性差、认知功能差、病情不稳定等。

1.2方法

甲组:置管前,行病情评估,嘱注意事宜,医师开医嘱护士执行;置管后,监测伤口变化,定期维护输液港,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

乙组:⑴成立医护小组:有科主任(组长)、护士长(质控员)、责任医师以及护士组成,共同开展医护责任制度。⑵确定ECG定位下植入手臂输液港流程:①操作前:医、护共同查房,了解患者近期病情恢复、药物使用以及慢性病史等内容,并对患者进行置管教育,使患者了解置管流程及注意事项,以缓解患者对置管恐惧感。②操作期间:严格遵守无菌化操作流程,ECG定位下植入手臂输液港置管期间,护士应高度配合医生操作,如:提前对患者三向瓣膜进行按揉、提前对输液港导管进行预冲等,并协助患者取脚高头低体位。③操作后:医师向患者介绍术后并发症,护士负责进行常规干预,如:输液港日常维护、无损伤针及时更换、局部皮肤清洁干燥维持以及消毒,密切监测异常事件发生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医生查房时,对患者输液港使用情况、并发症情况进行了解,并且患者病历档案由管床医师进行建档。⑶延续护理建立:成立微信群、微信公众号、贴吧,要求患者入微信群、关注微信公众号和贴吧,护士定期将健康管理知识推送给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及贴吧。同时,患者置管后,电话随访1次/周,了解患者病情进展,连续随访3个月。⑷小组业务培训:定期行业务培训,及时总结、讨论干预中存问题,分析不足,并提出解决措施。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移位、皮肤损伤、液体外渗等)以及干预满意度(干预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定,百分制,分数高,表示干预满意度高)。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SPSS26.0,计数(%)、计量资料(6109fef0346f5_html_9e2730d8d6eb44d8.gif ±s),用2t检验;P<0.05,表明数据有差异。

2结果

2.1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甲组:导管移位3(7.89%)例,皮肤损伤2(5.26%)例,液体外渗3(7.8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04%(8/38)。乙组:导管移位1(2.63%)例,皮肤损伤1(2.6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26%(2/38)。并发症发生率:乙组(5.26%)<甲组(21.04%)(2=4.145,P=0.042)。

2.2干预满意度对比

干预满意度:乙组>甲组(P<0.05),见表1。

表 1干预满意度对比(6109fef0346f5_html_9e2730d8d6eb44d8.gif ±s)

组别

例数

操作技能

服务水平

沟通水平

知识水平

甲组

38

87.34±2.39

86.39±2.45

84.68±2.57

85.76±2.53

乙组

38

94.67±2.18

95.12±2.23

93.64±2.38

91.68±2.45

t

-

13.968

16.244

15.768

10.362

P

-

0.000

0.000

0.000

0.000

3讨论

ECG定位下植入手臂输液港,为常用输液装置,常用于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具有流量大、药渗率低、穿刺少及留置时间长等优势,但因为留置体内时间较长,故易出现皮肤损伤、液体外渗等并发症,影响治疗效果的同时,影响患者生存质量[2]。所以,需要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目前,传统临床干预模式,仅以常规处理、电话随访为主,具有一定局限性、随意性,故临床效果受限[3]。而随以人为本理念提出,医护联合工作模式迅速崛起,医师、护士以小组形式对患者诊疗、护理等工作进行干预处理,极大程度提高工作质量,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通过医护共同查房,掌握患者病情程度的同时,与患者建立良好沟通关系,有助于拉近护患距离感。并且利用敏锐的观察、洞察力,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而且医护联合工作模式加强小组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素质,以保证护理质量。除此之外,延续护理也出现完善和改进,通过电话随访,能了解患者病情进展、用药情况,且能解答患者近期出现问题,有助于并发症的减少。本研究显示,乙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甲组,干预满意度高于甲组(P<0.05)。进一步证实医护联合工作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综上所述,对于ECG定位下植入手臂输液港患者,行医护联合工作模式,效果显著,不仅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能提高干预满意度,值得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王柏峰. 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应用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病人中的效果[J]. 现代临床医学,2019,45(5):371-373.

[2]胡利,彭辉,刘艳芳,等. ECG定位技术协助在静脉输液港置入中的应用[J]. 中国当代医药,2020,27(27):47-49.

[3]王柏峰. 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应用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病人中的效果[J]. 现代临床医学, 201945(5):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