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绿色建筑经济效益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5
/ 2

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绿色建筑经济效益探讨

沈辉

上海三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人们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而绿色建筑的出现可以说是这一主题下的产物,我国作为工业大国,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高耗能与高污染的情况,这不仅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同时还会对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阻碍。正因如此,本文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对绿色建筑经济效益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经济效益

前言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保障,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建筑行业则需要进行发展形势的转变,由于传统的发展模式对于能源消耗较大,并且产生的环境污染也相对恶劣,为了降低污染影响,绿色建筑模式的转型发展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是当前国际范围内开展环保发展的重要措施。施工单位在进行绿色建筑施工时,需要严格遵守相关原则,创新并应用先进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来营造一个相对完善与健康的生活环境,进而实现当前我国社会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标。

1.绿色建筑的特点

作为系统工程的一员,绿色建筑继承了原本建筑体系的各项优点,同时也涵盖了全新的环保理念与应用,可以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程模式,由于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施工单位在进行绿色建筑施工时,往往需要采用较为先进的系统化管理,通过对建筑环境的检测与分析,来提升建筑主体的可行性与整体性,而绿色建筑的特点如下所示:

(1)全寿命周期。

全寿命周是绿色建筑的一大特点,通常情况,人们将项目工程的地质选择、工程规划、建筑设计、施工过程以及竣工运营这五大阶段统称为建筑的寿命,进而来进行建筑环境的规划过程中,也要以这五大阶段为基础加以估算,而绿色建筑本身所涉及的全寿命周期范围相对较大,除了上述五大阶段,还有材料的选择、垃圾的处理、资源的回收,这些都是绿色建筑所要重视的,如何降低材料的运输次数与能耗,降低成本支出,实现可循环发展,这些都是施工单位所要重视的内容[1]

(2)资源节约。

与传统建筑模式不同,绿色建筑本身是依靠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基础的新型建筑模式,因而最大程度上节约资源使用便成为施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目标,绿色建筑本身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相对较低,并且不会产生严重污染,在进行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环保处理,降低对能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的利用,就地取材,使用最少的材料来进行建筑建设,从而来实现保护环境这一目的。

2.绿色建筑成本分析

2.1设计决策成本

在进行施工前,施工单位需要对施工地点加以明确,并派遣专业人员对现场进行全方位调查,而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便是设计决策成本[2]。而如何控制设计决策成本,不仅关系到绿色建筑设计的合理性,与国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合理的设计决策成本既能够极大程度上降低成本支出,同时还能够对施工单位自身的经济效益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2.2建造施工成本

建筑施工成本是指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全部费用,比如说施工材料、人员薪酬等等,在整个全寿命周期之中,建筑施工成本并非一成不变,它的存在会受到我国政策以及市场变化方面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产生一定影响。除此之外,施工单位在进行质量控制内核的过程中,还要将后续的临时设备拆除费用以及维护工作作为工作重心,加强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以此来确保建造施工成本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2.3维护成本

为了确保绿色建筑的施工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也是为了确保建筑的安全性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在进行绿色建筑施工时需要加强对这方面的维护工作,而在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能源消耗费用以及设备维护费用都可以统称维护成本。因为建筑物本身在完成施工后还要进行相应保养与维护,因而工作在全寿命周期中所占据的成本比例相对较大[3]

2.4回收报废成本

回收报废是指绿色建筑在完成使用后的回收处理成本,每个建筑本身都具备最大使用年限,当达到这一年限值时,便需要施工单位对其进行回收处理,而在对材料进行回收的过程中,不同的施工方法所产生的成本支出各不相同,需要施工单位结合实际情况与绿色建筑自身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来确保回收工作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3.全生命周期成本视角下绿色建筑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3.1项目概述

本文以某地区绿色建筑项目为例,该项目的建设用地面积达到了2.16万m²,计划建筑面积也达到了23.65万m²,整个建筑分为地上地下两部分,地上部分17.20万m²,地下面积则是6.49万m²,绿色建筑的整体标高为91m。为了满足该地区的绿色环保要求,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过程中采用绿色施工技术,以此来确保建筑的环保特性能够符合相关标准,在整个工程之中,节能效率达到了整体的65%,循环用水效率也达到了30%。在设计过程中施工单位避开了自然用地与耕地,并在降噪音效果方面也满足了相关标准需求。

3.2运营阶段增量分析

通常情况下,建筑会在竣工后产生运营增量,而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原因便是施工单位的定期检测工作,在这一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对建筑的整体环境进行相应的检测,既要确保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满足标准,同时也要对周边环境质量进行跟踪调查[4]。在这一过程中,倘若施工单位需要对整个建筑的环保系统或者环保所用设备进行相应的维护工作时,所产生的环保费用也会高于传统建筑模式,这一点是无法避免的,同时也是应当被算在全寿命周期中的重要内容。

(1)绿色建筑增量效益预算分析

通常情况下,施工单位在进行成本规划的过程中会进行全方位分析,以此来确保绿色建筑的成本支出能够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对于管理人员而言,不能够将目光放在眼前短暂的经济上,同时还要加大对资金投入的管理力度,采用战略性眼光进行分析,确实,绿色建筑在后续的增量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支出相对较高,相比于传统施工模式更多,但是,绿色建筑所带来的增量效益与增量支出成正比,增量越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就越大,而这一点则是企业最应当重视的。

(2)直接增量经济效益

以本文所提到的工程为例,在进行节能技术应用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相对较多,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建设时不仅在建筑周边设立了围栏,同时还加入了众多制冷机组,使整个企业的成本支出大幅度提升。而从效果上来看,绿色建筑所采用的维护结构在节能效果方面更为明显,而且对于环境的污染与影响也相对较小,在工程中所起到的节能效果要比传统建筑高上近乎20%。从直接增量角度来看,通过对这种节能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应用与分配,同时还能够极大程度上降低用户的负担量,进而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而在本文所提到的项目之中,所采用的正是热能计费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能够极大程度上降低技术对热能的消耗量,降低用户的热能开支,保温的同时承重能力也能够得到保障,用户在生活工作中便不需要频繁的对空调温度设备进行应用,降低电力资源的支出。在这一背景下,用户无需购置大量的空调设备,可降低能源消耗,还可以减少电费。而在项目设计时,该项目的装饰风格比较简约,未使用大量的装饰材料,从而进一步降低材料的造价,其装饰材料的费用明显低于传统建筑,通过这一措施不难看出,绿色建筑在直接增量方面所起到的经济效益是十分明显且有效的。

结论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就意味着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发展,这对于我国社会发展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影响力上来看,绿色建筑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很小,不仅在资源损耗上能够得到有效保障,同时还能够对周边环境进行健康化、稳定化处理,从而营造一个自然、舒适、安全的生态环境,既满足了环境需要,同时还能够对我国可持续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步云. 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的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J]. 低碳世界, 2016, 000(023):225-226.

[2] 李雪莉. 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的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J]. 工程技术(全文版), 2016(8):00302-00302.

[3] 孙国华. 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的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6, 000(033):1740.

[4] 韩春媛. 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J].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20, No.218(06):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