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记录表征在探究性主题活动中的运用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6
/ 2

幼儿记录表征在探究性主题活动中的运用策略 杨林珠 厦门市翔安区实验幼儿园 福建 厦门 361101

摘要:记录表证是通过记录将幼儿的记忆、想法、设想和感受以图像和符号的形式表达出来。在越来越重视幼儿记录表征的21世纪,探究记录表征在探究性主题活动的价值、解读幼儿的记录作品并依据记录表征推进主题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从记录表征的价值、记录表征的形式和运用策略三个方面来阐述记录表征在探究性主题活动中的运用,以此来提升记录表征的利用价值。

关键词:记录表征;探究性主题活动;运用

  1. 记录表征在探究性主题活动的价值

记录表征是幼儿的一种表征方式,主要通过采用符号、表格、数字、简单的文字等非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所想、所感、所做,并与他人进行交流。《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科学领域部分指出“要培养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4-5 岁的幼儿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5-6 岁的幼儿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记录表征是教师了解幼儿兴趣、需要、能力发展的重要工具。

(一)有利于主题活动的生成

生成性主题活动是指在师幼互动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对幼儿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来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幼儿更加有效学习的发展过程。在基于记录解读,推进主题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有许多活动都不是教师预设的活动,而是通过对幼儿的解读中发现幼儿的兴趣,从而生成新的活动。比如,幼儿在记录消防车的过程中,幼儿会重点记录幼儿消防车的云梯,通过记录了解到幼儿可能对云梯比较感兴趣,下一步可以进一步支持幼儿对云梯进行探索。

(二)有利于了解幼儿的视角,提升师幼互动的质量

《我们都是探索者》提出教师通过提问和提供工具来为儿童的观察提供辅助。教师能够恰当地利用好记录表征,那么记录确实会成为教师认识、评价、支持幼儿的一个好工具。幼儿可以在探究性主题活动中表现自己,表达自己,将自己的感受、想法和设想通过记录表征的方式输送出去,这使探究性主题活动变得更有意义,使探究性主题活动变得更有互动性。教师在探究性主题活动中,通过幼儿的记录表征来了解幼儿,加强了幼师和幼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1. 记录表征的形式

(一)动作类

动作类记录表征是指幼儿借助身体动作(手势、动作、表情等)将观察到的事物及自己的内在感受呈现出来。幼儿受限于自己的语言发展,很多说不出来的内容可以通过身体动作进行呈现。比如探究蚕宝宝的主题活动中,在发现蚕宝宝在桑叶上爬行时,幼儿会用“蜷缩着身子”得身体动作表示蚕宝宝爬的动作。又比如探秘青蛙的主题活动中,幼儿无法用语言来表达青蛙是如何跳跃时,幼儿会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通过身体的模仿加上面部表情来表演出青蛙趴着一蹦一跳的动作。

(二)符号类

符号类的记录表征是幼儿用书面符号(符号、绘画、数字、简单的文字)的方式记录自己的观察。比如用不同的表情符号表示幼儿的心情或体验;用打钩和打叉表示对观察事物的判断。还有一种是幼儿自创的符号,表征的形式更多的是绘画。幼儿从最初的涂鸦过渡到绘画,最后还会在绘画中加入数字、表格和文字。主题活动中,幼儿绘画记录的内容也从简单到复杂。比如探究车的主题活动,中班的幼儿在观察模型车后,会把车的外型画下来,再涂上相应的颜色表示观察的车;大班的幼儿,在观察车后,记录下的内容可能就是车的整体,车身更多细节的内容。
(三)制作类

制作类记录表征是指幼儿用身边常见的材料将活动过程中观察到的事物制作、建构出来。如:美工区的泥塑、剪贴、手工、绘画作品等;建构区的拼插、搭建作品;科学区的科学小制作等。幼儿会依据探究的主题,用不同的作品表征自己的探究发现。在进一步观察与讨论乌龟的主题活动后,幼儿自发在美工区用橡皮泥制作乌龟,还会周围寻找坚硬的材料来做成乌龟壳;在看到小鸡宝宝生出来没地方住时,引发幼儿为小鸡宝宝造一个家的想法,幼儿寻找不同的材料,纸壳、鞋盒、剪刀等,为小鸡造出不同类型的“家”。

三、探究性主题活动中记录表征的运用策略

  1. 鼓励幼儿在探究性主题活动中运用记录表征

教师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鼓励幼儿运用记录表征的方式来记录观察到的事物。通过鼓励的方式,使他们敢于探索,勇于探索,大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记录表征。教师要认真解读幼儿记录表征所透露的信息,选择合适的指导策略,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和新的探究点,进一步推进主题活动的生成。

(二)有效地激发幼儿记录表征运用的兴趣

有效地激发幼儿记录表征运用的兴趣,需要教师具备细致的观察解读能力。当幼儿在记录观察的事物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通过提问及材料支持的方式,帮助幼儿聚焦兴趣,进行多样化记录表征。在设计幼儿记录表的时候,老师尽量要使记录表操作方便、直观、具体,能够使用实物作为记录材料。当幼儿记录表征过程有了新的想法和需要时,教师要持续引导语支持,进一步推进主题活动的深入。

(三)

丰富幼儿的感知体验,逐步提升幼儿的记录表征能力

教师在探究性主题活动中,多给幼儿亲身体验和探索的机会,给予他们最为真实的感受。如此他们才可以用深刻的感知来进行记录表征,进而丰富自己的记录内容。在分享交流环节,教师可以支持幼儿大胆用不同的记录表征方式,呈现他们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

参考文献:

[1]段文洁.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记录与表征”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2012.

[3]丹尼尔·沙因费尔德.《我们都是探索者》[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南京,20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