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的建筑工程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6
/ 2

互联网环境下的建筑工程管理研究

俆玺

身份证号码: 41148119840302****

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但传统的管理方法已难以满足建设项目管理的需要。因此,引进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对建筑企业传统的施工项目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显得尤为必要。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施工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提高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大势所趋。因此,探索和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建设项目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建筑工程;管理

导言:在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中,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提高建筑工程的智能化管理水平,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开始重视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在互联网环境下,建设项目管理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其目的却从未改变,只有在建设项目管理技术上符合互联网时代的新要求。因此,本文从互联网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应用的优势出发,梳理了互联网环境下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应用互联网技术辅助建设项目管理的对策,旨在促进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1互联网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1.1互联网技术可促进控制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施工项目管理,可以加强施工项目的管理控制,整合各种工作流程,促进资源的综合规划和管理,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效率。互联网技术的引入还可以优化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的人工信息处理模式,借助信息系统处理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对施工现场的一系列过程进行实时控制,进一步提高建设项目管理的整体效率。

1.2互联网技术可促进信息交流及协同工作

一些规模较大的建设项目往往涉及多个部门,需要项目经理、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协调配合。互联网技术可以搭建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不仅使所有相关人员能够有效、及时地掌握建设项目的运行状况,保证信息的畅通,同时也依托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促进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序发展。

2建筑工程管理互联网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难以意识到互联网技术应用的优势

在建设项目管理中,一些管理者很难认识到互联网技术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优势,更多的是停留在传统的建设项目管理模式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对技术和成本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信息化管理投入不足,导致建设项目信息化水平低下。

2.2难以契合实际需求而优化信息化管理模式

目前,由于互联网技术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更多地依赖于建设项目管理软件,不能适应建设项目管理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因此建设项目信息管理往往是被动的,因此缺乏对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更多的只是简单的应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很难满足信息化管理的需要,而且信息化管理模式比较僵化,这使得项目管理难以发挥其优势。另外,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缺乏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人才。另外,一些建设项目工期紧、任务重,没有结合工程实际需要采用相应的互联网技术,造成信息化水平低。

3“互联网+”环境下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路径

3.1构建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

建设项目地处城市中心区,政府监管部门和业主对项目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管理上,实行高标准,合理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项目信息的高效准确排序。在此基础上,项目管理人员按要求使用相关政府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构建覆盖项目主营业务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项目管理过程的信息处理,确保各业务模块之间的即时、全面通信。

3.1.1工程用工信息化管理

项目总包单位通过市政建设管理应用综合信息平台,采用项目实名制管理系统和工资支付子账户管理系统,动态填写施工现场职工信息和工资支付情况。政府监管部门利用“平台”的预警功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欠薪隐患。立足“平台”实名制信息记录,为处理拖欠工资问题提供准确证据,切实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

3.1.2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

项目建设管理的效率关系到建设项目的安全、质量和进度。因此,管理者有必要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专业的信息管理手段。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BIM)是一种应用于工程建设管理的信息工具,它使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充分共享。通过构建本项目的BIM平台,结合二维码技术,实现了预制构件加工、运输、仓储、吊装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3.1.3工程日常监督信息化管理

通过信息化手段,使施工各方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精细化管理。在政府监督管理方面,监督员通过监督管理平台,利用移动监督执法app,接入现场视频、无人机拍摄等方式,实现对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其中,项目检测数据与监管平台和完整性评价系统有机结合,实现异常数据的分析汇总和自动报警提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理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现场工程实体的质量状况,为现场质量问题和隐患排查提供有力保障。同时,考试数据共享也为考试单位诚信评价体系提供了数据支撑,对规范考试市场竞争规则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为加强对起重机械(塔吊、人货电梯等)的监管,要求施工单位在市政施工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系统中输入安装、使用、拆卸等信息,并在现场安装起重机械自动监控设备和操作人员人脸识别考勤系统,以便监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的施工安全进行监控。

3.1.4工程验收信息化管理

建设单位直接在市联合验收信息平台发起申请,全程无需将纸质材料放入案例。由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统一进行现场验收,各职能部门同步审核,并与行政审批电子监管系统联网,严格按照规定时限完成检验。

3.2提高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互联网+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盛行,这对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即要加深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把信息技术与管理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企业要重视对建设项目管理人员进行专项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包括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使他们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和专业信息软件操作技能。同时,注重开展建设项目管理人员信息管理经验交流会,使建设项目管理人员接触到更先进的信息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从而将其应用到实际的项目管理活动中。

3.3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

在建设工程的信息化管理中,需要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的支撑,因此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作为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在具体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和项目各方需要设立专门的信息管理机构,并设立专门的信息管理部门。在信息管理设施的布局上,要从网络环境和设备配备方面给予综合支持,即形成高效的网络通信环境,布局计算机设备。同时,要开发适合本工程管理需要的信息集成管理系统,并在专业管理软件的支持下实现管理系统的升级,确保管理系统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建设。

结语

对于现代施工项目管理来说,互联网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为施工企业管理者做出管理决策、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全面控制建设工程质量和效益。因此,建筑企业管理者必须更新观念,明确互联网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深入分析互联网环境下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提高建筑工程软件应用水平,打造智慧工地,积极推动互联网环境下建筑工程管理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晓涛.“互联网+”背景下的建筑工程管理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21):130.

[2] 谭蓉云.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应对措施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23):140-141.

[3] 官娅俐.“互联网+”背景下的建筑工程管理[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1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