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建筑火灾侦察技战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9
/ 2

地下建筑火灾侦察技战术分析

陈佳敏

上海市长宁区消防救援支队作战训练科科长


在我国快速发展的今天,合理利用地下建筑给人们带来了福音,同时也出现了火灾预防的问题。地下建筑的流动人员巨多,特别是周末或者是假期,人员聚集,火灾的隐患大,而且空气不流通,照明差,容易燃烧的物品多,如果火灾发生,人员与物品很难得到充分的时间转移,容易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在地下建筑中,如果发生灾害事故,灾害原因多为火灾造成,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是最大的地点,所以地下建筑火灾侦察阶段技战术研究对火场侦察和火灾扑救极具必要性。

一、地下建筑火灾特点

地下建筑多是通过挖掘的方法筑造的,构成的物体外部都是泥土,石头等。出入口也比较固定,对于人员疏散有很大困难。地下建筑在发生火灾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一)燃烧和充烟的不确定性。地下建筑比较封闭,只能通过和地面连接的出入口进行排风通气,出入口的空气供给会对火灾然后有很大影响。如果地下建筑物只具备一个出口,在发生火灾初期时,这个仅有的连接口就起到外部和内部的连通排气作用,但是随着火势的不断蔓延,烟与空气的流通率逐渐降低,最后成为烟筒。如果地下建筑具备俩个或多个出口时,排烟口和空气的进气口是分开的,发生火灾时即可以有排烟口也有进气口,根据当时的风向决定。

(二)发烟量大。由于地下建筑通常供气排风不足,发生火灾还根据燃烧物的物流化学特征,延烧时间越长,烟雾越不容易排出,导致烟量越来越大。

(三) 扑救难度大。发生火灾后有毒热烟气的聚集对于人员疏散有很大困难,而且地下建筑自然采光较少,火灾时如果断电地下建筑会变的异常黑暗,只能通过外部照明进行采光,对于消防人员进行地下扑救就会非常困难。

二、火情侦察程序

火场侦察应贯穿于整个灭火行动,火场侦察的程序可分为初步侦察和反复侦察两个阶段。

(一)初步侦察

初步侦察是指消防侦察人员通过外部侦察、内部侦察、询问知情人、仪器检测等方法,了解火场基本情况,对于不同的火场特点制定不同的灭火战斗行动方案。

(二)反复侦察

反复侦察是在初步侦察后,侦察人员在整个灭火行动救援过程中,对被困人员情况、着火区域蔓延情况、燃烧具体地点等情况,经初步侦察后尚不清楚、不完整的情况,根据灭火救援需要,进行不间断的反复侦察行动。反复侦察能够让指挥员充分了解火场内部情况,掌握火情详细信息,更好的制定灭火方案,为灭火救援战斗提供决策依据。

二、侦察技战术分析

(一)前期准备

1、人员任务分配。地下建筑火灾情况复杂,侦察任务较为艰巨,侦察小组的指挥员必须有2-3年的基层一线战斗经验,其他成员建议为入职3年以上的人员,通讯员一般为对辖区情况了解熟悉的人员,熟练掌握重点单位情况信息,对于起火单位的消控室、安全出口、消防泵房位置都能够清楚记得,熟练掌握通讯工具的使用,对于火场侦察情况记录能够清楚、详细。在成立侦察小组后,应该快速明确侦察任务,查找具体着火点以及燃烧的物质、范围、火势发展蔓延途径等,查找是否有人员被困,被困人员数量及位置,有无爆炸、毒害、腐蚀、等危险物品,将侦察到的具体情况准确无误的上报给总指挥,方便接下来的灭火救援工作。

2、侦察人员编组。火情侦察小组一般有3—4人组成。地下建筑火灾情况复杂,队形编制的合理选择会使侦察人员在实施内部侦察时游刃有余,互相配合,从而更好、更安全的完成侦察任。地下建筑火灾扑救难度大,随着增援力量的到场,现场指挥部酌情增派侦察组,并联络各个侦察小组,负责整个火场的侦察工作,小组之间要多交流,各自完成各自的任务,保证人员安全,发现被困人员或者小组人员遇到突发情况,要及时上报指挥部,梯队间要互相照应,互相掩护。

3、防护装备配置。成立侦察小组后,对个人防护问题一定要重视,在地下黑暗环境人的心理会感到压抑,呼吸加快,这时对于氧气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要使侦察人员能够安全撤出,空呼的安全使用时间要小于平时消防训练时空呼使用时间。成员佩戴全套消防防护装备、携带强光照明灯、发光导向绳、救援绳等器材,必要时可携带漏电检测棒、红外线成像探测器、夜视仪等高科技装备,地下建筑内部有可燃气体,辐射物质可使用专业检测仪进行检测。

(二)实施阶段

1、掩护进入。侦察小组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侦察路线,应组织水枪手利用开花水枪或用直流水枪直接打击火焰掩护侦察人员进入,打开封锁线,组进行破拆。现场指挥部应该判断火势发展情况,在合适位置利用大型排烟设备进行火场排烟,侦察人员通过漏电检测棒测得有漏电情况的,需要及时向地上火场前沿指挥部报告情况,通过地面人员进行断电处理,使侦察人员再火场中不受伤害。在火场外设立安全员,做好出入火场人员的空呼压力、时间,严格控制进入人数量,详细检查消防人员进入火场的装备携带情况。

2、通信联络。为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可在总指挥部下成立前沿指挥部,设置无线通讯网,保证信息的通讯畅通,保证火场不间断通讯。地下建筑火灾扑救过程中,可选择布置无线电通讯联络点,使用一些通讯附件增大信号。如果火场烟雾太大,通讯受限,无线电信号受到干扰的情况下,侦察小组人员应会使用简易通讯手段,可以通过安全导向绳活扣连接,保证编队完整可靠、传递有效信息。

3、数据记录。指挥员应第一时间要求专业技术人员配合指导,在着火单位进行多方面火情勘察,分析并给出灭火建议。通过消防控制中心监测火情,查看火灾现场图像,随时掌控火情的变化情况。如果遇到突发情况,导致当时没有信号,通信受阻,可以试着开启地下建筑的应急广播系统,通过消防控制室及时向侦察组传达命令,使其随时了解情况及时调整战斗方案,牢牢抓住灭火主动权利。火灾侦察小组在深入到火灾现场内部勘察火灾具体情况时,可充分利用检测仪器检测出各种数据进行灭火,比如有毒气体探测仪、可然气体探测仪、测量温度仪器等,检测结果可作为灭火的重要依据。设立在火场门口的安全员要对进入火场内部人员逐一登记,记录人员数量和姓名,装备携带情况,空气呼吸器的剩余量,进入时间和出入时间等。

三、注意要点

(一)火情侦察要点

侦察人员(情报搜集者)又由于时间紧迫,经常会对情报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就行乎是。火情侦察在如此高度紧张的状态下进行,就要求我们侦察人员对于火情侦察要有一种程序性、条理性、完整性、指导性的行动指南,详细记录把握要点。这些要点包括:时间:发现情况的时间及其火灾发展变化的时间;地点:情况发生的具体位置;人员:发生险情人员的具体情况准确判断消息的真实性;人物:被困人员数量、人员位置、灾害物情况、消防设施情况等;过程: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结果:详细向上级指挥部报告情况。

(二) 火灾侦察的坚持原则

火情侦察人员必须是连续的工作、反复的侦察,不断为指挥员提供发展变化了的信息情报。火情侦察与救人同时进行的原则。这一原则的坚持,是“救人文本、科学施救”指导思想的充分应用。救人文本和科学施教俩者是紧密相连的,只有达到科学的施救才能达到最终的“救人为本”。

(三)灭火作战的坚持原则

一是所有进入地下建筑内攻和疏散、救人的战斗员必须加强个人安全防护,携带通信设备、发光照明绳和导向绳。二是严格控制深入地下灭火人员的数量、时间,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替换。三是科学选择进入地下建筑的入口,并对进入人员进行逐一登记,记录进入时间。四是火灾扑灭后,要及时清点人数,检查火场,防止复燃。


陈佳敏(1986年3月),男,汉族,籍贯上海长宁,本科学历,上海市消防救援总队长宁支队作战训练科科长,助理工程师,单位邮编20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