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1
/ 2

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王菲

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 盐城 224000


摘要目的 探究骨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方法。方法 随机在本院骨科随机选取50例近期接受手术的患者,通过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不同两组的同时,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在研究正式结束前,统计两组各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判断其是否具有差异,以此明确该方法实际效果,并掌握具备有效性的下肢静脉血栓预防及护理方法。结果 发现在采取不同护理方法的情况下,两组各项数据具有的差异较大(P<0.05)。结论 预防护理措施对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可能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各医院应对该方法的实际效果形成正确认知,并进行科学利用。

关键词:骨科;下肢静脉血栓;预防

骨科在医院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主要负责对存在骨科疾病的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针对骨科疾病而言,其不仅对患者日常生活具有严重影响,而且在情况严重时,甚至将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并对患者生命健康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在患病后,应立即前往医院接受治疗。目前,医院对骨科患者进行治疗时,多会采用手术方式,以此对病情进行有效控制,保障患者生命健康安全,促使其尽快恢复健康。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骨科手术结束后,患者极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栓。一旦出现该种疾病,患者下肢极有可能出现皮肤瘀青以及慢性溃疡等现象,并引发肺栓塞[1]。该点对保障患者健康安全极为不利。因此如何避免该种疾病发生逐渐成为医学界学者的重点研究对象。在不断进行深入研究的情况下,骨科手术预防护理措施逐渐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并取得极高的认可度。有学者认为,该项措施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医护人员应严格做好该项工作,满足患者机体内在需求,以此减少该疾病发生的可能性。为明确该项工作实际效果及具体护理内容,本文特此展开探讨,并随机在本院中选取50例接受手术的患者,将其分为两组的同时,分别采取不同护理方法,以期可以通过对比两组数据,判断其是否存在差别,以此明确该方法实施效果及具体预防护理内容。具体研究、统计与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分析

1.1.一般资料

在本院骨科中随机选取5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其年龄均处于23岁至74岁的范围内,平均数值为(57.98±4.25)岁。男性患者的数量为26例,女性患者的数量为24例。其中,有15例骨折类型为股骨骨折的患者、17例为粗隆间骨折、11例为胫骨骨折与7例患有胫腓骨骨折。本文选取的患者一般资料不存在差别,均符合诊断标准,且已对认知方面具有障碍、精神状态存在异常、患有其他重大疾病以及无法进行沟通的患者进行排除,故而患者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正式开展本次研究前,已事先将各项研究细节与目的如实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并成功取得上级领导、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认同。

1.2.研究方法

通过抽签的方式,将选取的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包括的患者数量为25例,且分别包括13例男性患者与12例女性患者。在科学分配不同骨折类型的患者后,对其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其中,对照组接受的是传统护理,即对患者各方面进行密切关注,严格依照规章制度对患者饮食方面进行调整,协助患者调整体位,督促其进行适当床上运动等。观察组接受的是预防护理方法。在研究正式结束后,统计两组各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判断其是否存在差别,以此明确该方法实际效果及具备有效性的护理内容。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接受不同护理方法后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并对其满意度进行调查。其中。满意度包括三个等级,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调查工具为院内专家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为明确预防护理措施是否能够对该疾病发生情况产生影响,本文特此对其发生率进行统计。通过统计结果可以发现,两组在该项数据中具有的差异较大(如表1所示)。

1 两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对比

组别

n

发生率

对照组

25

6(24%)

观察组

25

1(4%)

611384a40f7f1_html_c4157d44323e6576.gif


8.499

P


<0.05

2.2.分析两组满意度

据问卷结果显示,两组满意度具有较大的差异(如表2所示)。

2 两组满意度对比

组别

非常满意

满意

满意

满意

对照组(n=25)

8(32%)

9(36%)

8(32%)

17(68%)

观察组(n=25)

16(64%)

8(32%)

1(4%)

24(96%)

611384a40f7f1_html_c4157d44323e6576.gif

7.134

7.811

7.306

7.497

P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骨科手术结束后,患者极有可能出现下肢静脉血栓,致使身心健康与康复效率受到严重影响[2]。因此医院有必要对患者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针对该措施而言,其主要内容如下:①正式进行手术前,应为患者详细讲解与其骨折类型相关的知识内容,并对患者进行锻炼指导,确保其在手术结束后能够自主进行床上锻炼,且能够结合医护人员的讲解内容,对自身症状进行判断。紧密观察患者实际状况,并在发现其具有下肢静脉血栓基本症状时,立即通知医师,以供其及时对患者进行处理;②必须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密切关注,并积极与其进行沟通,消除患者具有的不良情绪,以此避免不良情绪对康复效率产生影响。应为患者详细讲解手术的知识内容,促使其正确认识到手术治疗的必要性与可靠性,并对实际案例进行适当引用;③在手术结束后,应协助患者对体位进行调整,提高其舒适程度。应适当抬高患肢,并避免在抬高患肢的过程中致使患肢出现晃动现象。完成上述工作后,应督促患者开展足背屈伸运动,并做好对患者的按摩工作,促进静脉血液循环。此外,必须对保暖措施给予重视;④应定时询问与记录患者感受,明确其患肢是否存在不适感,并在其出现异常现象时,立即通知医师[3]。通过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两组各项数据具有的差异较大。

综上所述,预防护理实际效果良好,其对降低骨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医院应对该方法形成正确认知,并严格做好各项护理工作,进而保障患者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林华芬.预防护理干预在降低老年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1):105+107.

[2]李兰,屈静.普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9):55.

[3]杨晓莹,杨小香.手术室术中预防性护理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02):327-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