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分娩镇痛配合自由体位对自然分娩初产妇母婴结局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2
/ 2

观察分娩镇痛配合自由体位对自然分娩初产妇母婴结局影响

李季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 361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娩镇痛结合自由体位对于自然分娩产妇的预后影响。方法:以我院2019年9月到2020年10月采取自然分娩的初产妇80例患者为对象开展对比研究。常规组单纯应用分娩镇痛,实验组结合应用自由体位护理服务。以产程指标、母婴结局为指标进行对比探究。结果:实验组镇痛开始后疼痛评分对比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产程均优于常规组,P<0.05。不良反应组间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分娩镇痛结合应用自由体位服务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初产妇自然分娩期间的安全性,可以最大程度改善母婴结局,值得推广。

【关键词】分娩镇痛;自由体位;自然分娩;初产妇;母婴结局


伴随着临床中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在护理服务期间很容易形成各种风险,对于部分要求较高的产妇护理措施稍有不慎便会导致护患纠纷从而形成护理投诉[1]。分娩疼痛属于大多数女性都很难承受的生理疼痛,尤其是大多数的初产妇都会因为疼痛而呈现出比较严重的负面情绪,不愿意接受自然分娩,这也是导致剖宫产选择率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2]-[3]。无痛分娩属于近些年广泛应用于分娩疼痛的干预方式,一般是以药物结合非药物方式实现镇痛。虽然药物镇痛在生理学角度上可以达到有效减轻疼痛的效果,但是因为心理层面上的顾虑与担忧,导致产妇在分娩期间仍然存在负面感受,许多初产妇仍然认为存在较强烈的疼痛,这也是影响产程的主要原因。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妇产科综合服务效益,本文以对比方式探讨不同的助产服务模式对于初产妇的预后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9年9月到2020年10月采取自然分娩的初产妇80例患者为对象开展对比研究。实验组产妇40例,年龄(25.54±2.31)岁,孕周(38.64±1.34)周;常规组产妇40例,年龄(25.45±1.28)岁,孕周(37.55±3.05)周。无明显数据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组单纯应用分娩镇痛,选用药物为低浓度的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麻醉干预时间为宫口3cm时,穿刺部位选用腰椎L3到L4,应用3ml的外墙导管,在无血脑脊液且无其他异常情况时进行固定。连接5ml注射器后再次进行回抽,在无血后用药,此次用药为5ml的1%利多卡因,在用药后5分钟无任何异常后正常用药,用药为12ml0.08%罗哌卡因与0.3ug/L的枸橼酸的枸橼酸舒芬太尼混合液。在注射完成之后连接镇痛泵。此时持续注入用量为6ml/h。

实验组结合应用自由体位护理服务,具体措施如下:应用自由体位进行分娩,分娩期间指导产妇按照自身的舒适性感受选择相应的体位。在采取坐位时,让产妇坐位产床中段,双手扶住支架,并进行适当的坐姿调整,和产轴维持一致并保持用力。在采取站位时,让产妇保持靠墙或双手扶住墙面站立。使产妇前胸尽可能贴近床面并采取高坡侧卧位。在采取跪位时,应当指导产妇将前胸尽可能贴近床面并采取高坡侧卧位。在采取蹲位时,产妇可以靠产床而蹲下或者是用手扶住床栏蹲在地上。

1.3评价指标

以产程指标、母婴结局为指标进行对比探究。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应用RCT研究原则,研究数据处理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数据处理过程基于数据类型采用不同检验方式,其中对于百分数数据应用x2检验,均数应用t值检验。在数据处理期间p<0.05则证明数据差异达到统计学标准。

2.结果

2.1疼痛评分对比

实验组镇痛开始后疼痛评分对比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 疼痛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镇痛前

镇痛后

第二产程

第三产程

实验组

40

9.54±0.67

1.21±0.68

1.08±0.05

0.71±0.56

常规组

40

9.53±0.69

9.21±0.51

9.11±0.61

2.31±0.24

P值

-

>0.05

<0.05

<0.05

<0.05

2.2产程指标对比

实验组产程均优于常规组,P<0.05。详情见表2。

表2 产程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

第一产程(min)

第二产程(min)

第三产程(min)

实验组

40

92.45±5.67

32.57±5.35

16.73±5.68

常规组

40

115.43±6.53

41.45±5.28

28.24±5.58

P值

-

<0.05

<0.05

<0.05

2.3不良反应对比

实验组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率0。常规组1例新生儿窒息、1例产伤、3例压迫性青紫,发生率12.50%。不良反应组间对比有意义,P<0.05。

3.讨论

妊娠分娩属于大多数女性都要经历的生理性行为,对于初产妇而言,因为缺乏分娩的经验,在进入临产期之后便会形成相当严重的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在分娩期间还会因为情绪问题导致分娩方式侧重于剖宫产[4]。到分娩期间,子宫收缩、宫颈开口、胎头位置等生理表现相对复杂,并且多种表现持续时间比较长,对于产妇的心理以及体力均存在比较苛刻的要求与挑战。一般情况下,产妇在分娩期间长时间处于坐位或仰卧位,体位的单一性不仅会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的形成,同时也会一定程度影响产妇的身体舒适性,尤其是不利于骶骨关节发生扩张,促使骨盆活动受限,从而促使骨盆出口变狭窄,胎先露的下降阻力提升,对妊娠过程形成一定负面影响。

对于初产妇而言,面对自然临产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负面情绪,虽然大多数的产妇都会应用常规镇痛处理,但是分娩镇痛的实施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许多产妇仍然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情绪以及生理性改变,这一些负面影响,直接体现在产程以及分娩的结局[5]-[6]。对此,在常规分娩镇痛的基础上结合应用自由体位,可以促使产妇的分娩过程更加舒适、快速且安全。另外,自由体位的应用改善自然临产的质量。自由体位在产妇采取坐位时盆骨的倾角会有一定程度提升,此时胎儿的纵轴和产道轴可以保持一致性,此时可以更好的提升胎先露的速度,可以有效缩短产程,但是长时间的坐位会导致会阴血液回流受阻,此时会引发充血水肿。在采取自由体位时需要做好产前检查,判断产妇以及胎儿在具备一定条件下按照产妇舒适性自由的变换体位并进行分娩,以集中化方式采取优势体位,规避单一或传统体位的缺陷与不足,从而实现对母婴结局的改善。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镇痛开始后疼痛评分对比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产程均优于常规组,P<0.05。不良反应组间对比有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充分证明对于自然分娩初产妇的影响明显,可以有效提高整体分娩质量,尤其是对于产妇的分娩效率、质量、安全性的保障作用明显,可以作为临床中针对有自然临产意愿初产妇的常规服务模式。

综上所述,分娩镇痛结合应用自由体位服务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初产妇自然分娩期间的安全性,可以最大程度改善母婴结局,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文仪, 崔蕾, 刘智慧. 初产妇无痛分娩第二产程中自由体位与传统体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9, 36(002):288-290.

[2]陈芳. 初产妇自由体位待产对分娩镇痛期间尿潴留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 2020, v.10;No.234(18):122-125.

[3]成晓宇. 分析导乐分娩配合自由体位助产对初产妇分娩的影响[J]. 母婴世界 2020,14(21):35-35.

[4]杨荣莉, 刘玉娟. 初产妇第二产程个性化护理配合自由体位对分娩的影响[J]. 临床医药实践, 2020, 029(002):113-115.

[5]罗洁,邓丽芳. 观察初产妇分娩中自由体位护理对母婴结局及分娩镇痛的临床价值[J]. 智慧健康, 2020, v.6(31):167-168+171.

[6]侯静静. 分娩镇痛下第二产程不同体位及用力干预方式对初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D].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