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2
/ 2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

李洪润

南部战区海军第二医院眼科 ,海南 三亚 572008


【摘要】目的 研究闭角型青光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采用羊膜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的闭角型青光眼病患各50例,比较手术前后患眼视力、眼压、房角开放距离、前房深度变化,统计术后视网膜脱落、黄斑水肿、术后疼痛、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眼部恢复各数据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观察组总发生率为6%。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更佳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优势显著。

【关键词】青光眼;超声乳化术;并发症


闭角型青光眼的特征在于危害性大、起病急,属于眼部疑难杂症,在发病过程中患者眼内压会明显偏高,视力显著下滑,严重时视神经萎缩甚至导致失明,手术是当前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首选方式[1]。本次研究采用对比形式观察了不同术式在此方面的治疗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20年4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病患共100例,按照术式差异分两组。对照组(羊膜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中男女比例为24:26;年龄区间处于44-68岁,平均年龄(55.37±4.02)岁;病程1-3年,平均(1.49±0.31)年。观察组(超声乳化术)中男女比例为22:28;年龄区间处于42-68岁,平均年龄(55.91±3.89)岁;病程1-3年,平均(1.51±0.26)年。组间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为原发型青光眼,经我院裂隙灯检查显示患眼晶状体混浊,术前患眼视力在0.6以下,周边前房深度在1/4CK以下,无相关手术或药物治疗史。

剔除标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之类继发性青光眼疾病,存在手术禁忌症者。

1.2一般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在术前实施局部抗感染治疗,散瞳并清洁眼周。术前半小时静滴250ml甘露醇(20%)。

对照组实施羊膜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球结膜局部麻醉,显微镜下在角膜缘做前房穿刺,待房水缓慢放出后眼压下降,将虹膜根部及小梁组织切除,形成虹膜孔。缝合巩膜瓣后注水,恢复前房,并将虹膜周切开。在巩膜瓣植入羊膜并固定,常规冲洗后完成手术。

观察组实施超声乳化术治疗。结膜下浸润麻醉,在颞侧的透明角膜上用巩膜穿刺刀(3.2mm宽)做手术切口(3mm),于角膜2点位置用侧切刀(15°)做辅助切口(1mm)。将透明质酸钠作为粘弹剂注入前房,用截囊针对前囊膜做连续环形撕囊(范围5.5mm)。采取拦截劈裂法分裂囊袋内的晶体核,乳化晶体核后吸出,将残留的晶状体皮质用灌吸系统吸出。透明质酸钠注入前囊膜及前房,选择适合的人工晶体置入并吸除多余透明质酸钠,灌注液注入手术切口边缘角膜,通过水肿状态的角膜封闭术口。将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抹于患眼并包扎。

1.3观察指标[2]

于手术前后评估患者术眼视力、眼压、房角开放距离、前房深度。统计术后视网膜脱落、黄斑水肿、术后疼痛、术后感染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患眼视力、眼压、房角开放距离、前房深度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以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以[n(%)]表示,以卡方检验。若p<0.05表示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效果

评估手术前后患眼视力、眼压、房角开放距离、前房深度。显示术后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一。

表一:治疗效果对比表

组别

视力(D)

眼压(mmHg)

房角开放距离(mm)

前房深度(mm)

对照组

(n=50)

术前

0.36±0.07

23.18±2.04

0.15±0.04

1.65±0.19

术后

0.68±0.05

19.55±2.11

0.20±0.03

3.02±0.37

观察组

(n=50)

术前

0.37±0.06

23.20±1.97

0.15±0.03

1.62±0.20

术后

0.78±0.09

16.65±1.47

0.29±0.04

3.64±0.42

t

术后

6.247

12.335

10.498

10.673

p

术后

0.000

0.000

0.012

0.006

2.2并发症

统计术后并发症情况,对照组总发生率为18%,观察组总发生率为6%(p<0.05),详见表二。

表二:并发症统计表[n(%)]

组别

视网膜脱落

黄斑水肿

术后疼痛

术后感染

总发生率

对照组(n=50)

1(2)

2(4)

4(8)

2(4)

9(18)

观察组(n=50)

0(0)

0(0)

2(4)

1(2)

3(6)

-

-

-

-

5.371

p

-

-

-

-

0.000


3 讨论

在眼球病变中,闭角型青光眼属于特殊类型,患者瞳孔缩小、视神经受损、晶状体逐渐增大,造成视力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如不及时治疗最终演变为失明。在临床上闭角型青光眼主要表现为前房变浅,房角变窄,合并晶状体明显增大,且与虹膜贴服变紧,在存在角膜粘连状态下视野范围缩小,房水经过瞳孔流出阻力加大,导致生理性瞳孔阻滞,此时眼压明显上升,房角狭窄加重,当无法有效抑制房角变窄时发生青光眼[3]。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开放房角,改善房水流出,阻止视力进一步下滑,控制眼压,降低视神经损伤程度。另外,由于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人群以中老年阶段为主,因此更需重视术后恢复及手术安全性,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

超声乳化术的目的在于通过应用厚度为一毫米的人工材料替换人眼浑浊晶体,达到改善视力的效果。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增加,发生瞳孔阻滞几率明显下降,眼压下降,达到缓解眼部症状的效果[4]。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手段,手术损伤小,对虹膜、脉络膜及视网膜等眼内组织几无影响,出现继发性青光眼几率较低,术后前房及眼压均可得到良好改善且几乎不会出现脉络膜脱离情况。本次研究中对照组采用的小梁切除和羊膜植入手术现如今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此类术式更适应于症状轻微的青光眼,并根据患者眼压及视力状况决定是否联合羊膜植入[5]。当患者闭角型青光眼已经进展为伴有视力模糊情况时,则该术式的效果无法达到理想程度。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利用人工晶状体进行置换达到晶状体位置后移效果,解除原本粘连状态,降低瞳孔阻滞程度。同时,通过粘弹剂的注入可有效分离房角,帮助房角重新开放。根据本次研究数据,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的观察组术后视力、眼压、房角开放距离、前房深度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该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6%,对照度达到18%,证实对闭角形青光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无论是治疗效果还是安全性方面均更具优势。但需要注意的是,闭角型青光眼属于终身性疾病,患者在术后仍需定期随访检查,监测眼压,评估房角及前房深度,及时发觉病情进展并加以抑制。


参考文献:

[1]杨晓,刘娟. 超声乳化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06):823-825.

[2]任虹,张良. 拉坦前列素联合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患者的疗效及对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17(02):82-85.

[3]李迎. 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伴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4):41-42.

[4]李晓楠.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观察[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09):53-54+67.

[5]高磊,郭惠萍.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比较[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2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