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2
/ 2

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对策分析

李森

广西省百色市田林县人民医院 邮编 533300

摘要: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医院对于许多临床上的疾病都会通过相关的检查来帮助患者确诊疾病。血液细胞检验是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检测技术,其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对于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血液细胞检验中存在的干扰因素,并针对如何有效排除干扰因素的影响,提高血液细胞检验质量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可以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对策;

引言:

血液细胞检验结果准确,可为患者提供更为精确的检验结果,也能为医疗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有效降低误诊误治的概率。鉴于此,检验人员一定要掌握扎实的检验技术,有效降低各种外在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尽量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本次研究主要针对的是血液检测中相关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血液标本采集、血液细胞形态保持、血液细胞稀释、血液标本储存等方面,并据此提出了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策略。

  1. 血液细胞检验理论概述

血液细胞检验指的是人们常说的血常规检验,主要是针对血液中的细胞进行数据技术检测分析,其检测的对象包括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等[1],其检测结果能够为诊断和治疗各种血液病提供重要的数据资源,现今更是已经成为医院临床医学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血液细胞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非常重要,检验人员需要注意检测中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的各种影响因素,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处理,切实提供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早期血液细胞的检测主要是借助显微镜来进行观察,其本质上来说是人工镜检。但是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检测工具和检测方式已经被更为精确的血液检测仪所替代,特别是具有分类功能的血液分析仪,更是受到众多医疗工作者的信赖和认可。

  1. 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对策

  1. 血液标本采集环节

血液标本采集质量是影响其检验结果的第一步,所以需要严格把控血液标本质量。标本采集的过程中应当使用静脉血,科学抽取血液标本量,并及时进行送检[2]。血液标本采集中使用较为普遍的是进行静脉采血和末梢毛细血管采血两种方式。一般来讲,采取的静脉血的血样是血液标本中最为可靠的标本,其他的如手指血则是末梢毛细血管血样中和前者所述的静脉血两者之间的差异较小,通常也被医护人员视作是较为稳定的血液标本。结合相关研究资料表明,手指血在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方面相对来讲较差,尤其是白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计数明显高出8%,但血小板其计数表现出较低的数值。为此,根据大部分专家的观察和建议,患者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宜采用静脉血作为血样比较妥当。

(二)血液标本量抽取

关于血液标本量抽取层面,对于很多人来说每毫升的血液可以离出0.45—0.50ml左右的血清,但也有例外,如若是一些患者他们处于长期水肿的状态,亦或是他们长时间内运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这些人的血液粘稠度比一般人较高,若是对其做血液离心,最后分离出来的血清含量会减少。为此,为了提高血液标本质量,医院抽检人员对这类病人要尤其上心,可以适当低多抽取他们的一些血液,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血液标本含量不足而进行二次采集血液的情况,引起患者的不满,影响医患关系。除此之外,其他的如血液抽取中使用到的血常规管,一定要进行定标,如1ml、2ml等,便于抽检人员进行观察血液量,抽血过程中还要严格遵循一定的剂量标准,否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液标本质量,进而影响检测结果。

(三)血液标本的抗凝

制备血液标本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保护样本血细胞形态的完整性,便于后续检验人员进行观察和分析。此外,在完成血液样本采集之后,还需要关注血液标本的抗凝管理。现今人们使用较为普遍的血液抗凝剂为EDTA,其抗凝作用较好,而且几乎不会对血液中的血小板、白细胞产生不利影响,对于血细胞检验工作十分有益。需要注意的是,血液样本中抗凝剂的用量和配比一定要科学,以确保血液检测效果的准确性。

(四)血液细胞标本稀释处理

血液其实质可以说是血浆和血红细胞共同组成的的一种呈红色的粘稠的混悬液,若是直接对血液中的白细胞进行检验还是较为困难的,这就需要提前对血液标本细胞进行稀释处理。血液稀释中 同样有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若是处理不同,一样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血液稀释中,检验人员需要科学进行配比,将一定量的稀释液和血液标本混合,之后需要采用流动检测的方法对血细胞的技术水平进行观察和分析,最后根据观察的结果记录和整理对应的数据信息。结合相关研究表明,血液样本稀释过程中,稀释的倍数较高或者较低,都会影响血液检测质量。当前阶段,人们规定和执行的HGB、WBC的稀释倍数为1:250左右,但在检测PLT、RBC的过程中需要将其调整到1:1000以及1:30000之间为宜。

(五)血液标本储存

结合相关科学研究表明,血液标本的存储和血液标本的采集、血液标本抗凝一样都会影响检测质量。为此,血液检验中需要特别注重储存管理,如向血液标本离添加抗凝剂时,工作人员要在采集5-30min后,将标本在室温下保存8h之后再开展检测工作,这样所得出来的检测结果更为精确。除此之外,血液标本检测中若是对白细胞、血小板这两种组成成分进行检测,那么可以将其储存温度调整到2-8℃并保存24h后其所呈现出来的效果会更好。

(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

为了切实提高血液细胞检测结果的精确性,检验人员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工作机制,优化血液细胞检验工作流程,确保检验仪器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下,并且定期对血液细胞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及时查找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处理。

结束语:

血液细胞检验可以为人类各种血液病的诊断提供诊断依据,同时也能为人体其他系统疾病的识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无论是人工镜检还是更加智能的血液检测仪,其检测中都会不可避免的遭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液的检测结果。为此,检验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有效降低外在因素的影响,做好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有效优化血液细胞检测质量,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力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常思. 血液细胞检验中的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2]秦燕, 向小红. 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运用分析[J]. 饮食保健, 2019, 6(003):24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