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效果及准确性影响评价胃镜活检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2
/ 3

胃镜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效果及准确性影响评价胃镜活检

张琦

黑龙江省哈尔滨二四二医院病理科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0

【摘要】目的:探讨对胃癌疾病的诊断上,应用胃镜活检及术后病理检查对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0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是接受胃镜活检以及术后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为诊断的金标准,从胃癌诊断准确率、病理类型检出以及病灶分化方面进行不同检查方式的比较,评价经胃镜活检对诊断胃癌的价值。结果:经术后病理检查,300例均确诊胃癌,而经胃镜活检确诊287例胃癌(95.67%),8例疑似,5例排除胃癌,不同检查方式对胃癌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理检查对印戒细胞癌检出率为21.67%,高于胃镜活检13.94%(P<0.05),术后病理检查对管状腺癌检出率23.66%,低于胃镜活检33.45%(P<0.05);对胃癌分型检查上,经胃镜活检分化型112例(39.02%),低于术后病理检查检出185例(61.67%)的分化型检出率(P<0.05)。结论:胃癌的临床诊断上,采取胃镜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胃镜活检对病理分型检出率低,但是总体而言胃镜活检应用价值显著,适用于实际对胃癌的筛查。

【关键词】胃镜活检;术后病理检查;胃癌诊断;准确性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该病的发病隐匿,患者早期并无典型症状,常易咳嗽、咳痰为主,因此很容易被患者所忽视,在自觉症状明显的时候,就诊检查时有80%的胃癌患者确诊后已经进入到中晚期阶段[1]。中晚期的胃癌病情无法逆转,即便是通过手术及放化疗治疗在5年的生存率上也较低,这样影响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所以对胃癌疾病,尽早的诊断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病理检查是临床中诊断胃癌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诊断准确率高,然而操作比较繁琐,不利于大批量病例的检查,因此需探讨更加有效的检查手段。近年来,胃镜活检方式逐渐被应用到临床诊断胃部疾病中。本次研究中就通过比较胃镜活检与术后病例检查对胃癌诊断的价值,探讨胃镜活检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以期给相关人员一些参考借鉴,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进行活检或者病理检查者。(2)患者均无精神疾病,无胃镜活检及手术禁忌症。(3)患者或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也经过语言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2)复发性胃癌及尾部手术史的患者。(3)精神疾病者。患者一般资料如下:男性181例,女性119例;年龄最小者为21岁,最大者为74岁,平均年龄(55.13±2.26)岁;临床表现:上腹痛211例,上腹不适175例,上消化道出血112例。

    1. 方法

胃镜活检:使用奥林巴斯胃镜,将胃镜以缓速插入患者的胃部,检查胃部的食管、胃以及十二指肠球的情况,对胃黏膜形态以及胃黏膜性质观察。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不适选择合适的胃镜检查部位以及取材部位,合理对胃镜光源、焦距、探查强度调节。胃镜检查隆起型胃癌需去除隆起部位,取黏膜基底、顶端组织,将其作为活检样本;凹陷型的胃癌选取的活检样本为溃疡周围组织;黏膜下病变胃癌,选择中央凹陷组织。对相关病灶组织取出即可置于吸水纸上方,同时置于固定液中,即可送至病理科分析。

术后病理检查:结合胃癌的相关诊断标准做病理检查,依据胃部病灶分布范围、形态以及浸润情况进行规范的取材,对于直径不足1.0cm的病灶需要完全取材,直径超过1.0cm的病灶选择典型部位的组织检查。标本置于多聚甲醛中固定,进行常规石蜡包埋及染色(苏木素-伊红),在显微镜下对标本组织观察,具体观察组织类型、组织分化及淋巴结转移等情况。

    1. 观察指标

  1. 对比经胃镜活检、术后病理检查对胃癌的确诊情况,同时统计疑似胃癌及确定排除胃癌的占比,评价胃镜活检的应用价值。(2)比较胃镜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对胃癌不同组织病理类型的检出情况。(3)对比应用不同方式对胃癌病灶分化情况的检出。

    1.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6114c9c78d0c0_html_25bf94590113d3f4.gif )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使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癌检出率

胃镜活检共计检出287例胃癌,检出率95.67%,同术后病理检查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方式对胃癌检出率比较[n(%)]

检查方式

n

确诊

疑似

排除

胃镜活检

300

287(95.67)

8(2.67)

5(1.66)

术后病理检查

300

300(100.00)

0(0)

0(0)

x2

-

13.287

8.108

5.042

P

-

<0.001

0.004

0.025

2.2 病理类型检出

不同的方式对胃癌病理类型的检出情况,在对印戒细胞癌、管状腺癌的检出率上不同检查方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方式对胃癌病理类型的检出情况比较[n(%)]

检查方式

n

印戒细胞癌

黏液腺癌

管状腺癌

乳头状腺癌

胃镜活检

287

40(13.94)

62(21.60)

96(33.45)

89(31.01)

术后病理检查

300

65(21.67)

80(26.67)

71(23.66)

84(28.00)

x2

-

5.966

2.051

6.896

0.639

P

-

0.015

0.152

0.009

0.424

2.3 病灶分化

在不同检查方式检出胃癌病灶分化情况上,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检查方式检查胃癌病灶分化程度比较[n(%)]

检查方式

n

分化型

分化不良型

胃镜活检

287

112(39.02)

175(60.98)

术后病理检查

300

185(61.67)

115(38.33)

x2

-

30.083

P

-

<0.001

3 讨论

胃癌是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及饮食方式的改变,使得胃癌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2]。早期胃癌的表现不典型,所以大多数胃癌一旦确诊常处在中晚期阶段,此时患者也失去手术治疗的时机,因此尽早的诊断胃癌非常关键。

对胃癌疾病在实际诊断上,常常以术后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应用这一检查方式的准确率高,但是在检查操作上却比较复杂,适用性较窄,常是适用于行手术治疗的胃部疾病患者。因此为了更好的检出胃癌,需要探讨更加合理的诊断方式。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医学诊疗技术的进步,近年来胃镜技术在对胃癌的早期诊断上受到广泛重视,经胃镜活检的方式辅助胃癌的检出也证实具备良好效果,但是在诊断准确率上却有待进一步的提高[3-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300例胃癌经胃镜活检确诊287例,存在13例疑似及排除胃癌的情况,因此表明胃镜活检准确率上认同病理检查有较大差距。总结胃镜活检不准确的主要同以下几点因素有关:第一,病灶若处在胃底及贲门等,取材有局限性且活检病灶小,这就影响结果准确性;第二,胃镜活检无法观察病变组织全貌,难以客观评价病变的类型;第三,胃镜活检容易受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临床经验等因素的影响,且收集标本及检查过程也容易出现操作不当所致错误情况。研究结果也显示,经胃镜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的显示病理类型与病灶分化程度上存在差异,其中经胃镜活检对印戒细胞癌检出率较术后病理检查低,分析原因可能是印戒细胞癌的生长速度快且恶性程度高,取材上相对较困难,且病变中央容易坏死,这样可影响病灶检出率。胃镜活检对分化型检出率比术后病理检查低,主要是经胃镜活检在取材上可能受到一些限制,取材范围相对较小及数量少,这样容易遗漏分化差的部位,容易纳入为分化不良型。

综上所述,对胃癌的诊断上,经胃镜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在诊断结果上存在差异,然而虽然胃镜活检对胃癌诊断准确率不足病理检查,但是检查方式作为术前胃癌的筛查缺失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因此可作为常规检查项目,对于疑似者进一步通过术后病理检查以确诊疾病,为疾病的早期治疗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宇. 胃癌诊断中术前胃镜活检与外科术后病理检查的应用分析[J]. 饮食保健, 2019, 6(14):261-262.

[2] 张静. 胃镜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效果及准确性影响评价[J]. 首都医药, 2020, 27(09):121-122.

[3] 吕红梅. 研究胃镜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效果及准确性影响[J]. 保健文汇 ,2020,6(21): 190-191.

[4]欧彩颜. 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与术后标本病理诊断的临床比较[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 v.33(06):55-56.

[5]王雪冬, 杨麦青. 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与术后标本病理诊断的差异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20, 030(0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