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影像在椎管内占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2
/ 2

MRI影像在椎管内占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胡剑峰

江苏省泰州市人民医院影像科 225300

摘要】目的 观察研究MRI影像在椎管内占位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椎管内占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方式分为CT组和MRI组,其中CT组采用CT影像学检查56例患者,MRI组采用MRI影像学检查56例患者,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MRI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6.43%明显高于CT组的80.36%,差异显著,P<0.05。结论 MRI影像在椎管内占位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准确的做出有效诊断,从而有利于尽早制定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为理想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MRI影像;椎管内占位;应用效果

椎管内占位是因为椎管内的部分组织出现了恶性增生从而形成了肿瘤在椎管内占位。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影像学方法诊断椎管内占位情况。CT和MRI是比较常见的两种影像学方式,这两种方法在诊断椎管内占位时候的成像会具有一定差异,这导致两种方法具有不同的诊断准确性。对于椎管内占位患者而言,在病情早期时得到医治对其机体健康情况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2]。因此,采用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对椎管内占位患者进行诊断显得十分必要。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椎管内占位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此次研究,采用对照比较的方法,探究MRI影像在椎管内占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旨在寻求一种准确高效的诊断方法,最终实现提高椎管内占位患者治疗效果的目的,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6例椎管内占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患者为男性,26例患者为女性,年龄在30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32±6.12)岁,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56例患者的疾病类型和排除纳入标准见下表1。

表1 患者疾病类型和排除纳入标准

例数

疾病类型

硬膜下肿瘤

髓内肿瘤

硬膜外肿瘤

56

28

18

10

排除标准:

①排除神经系统障碍的患者;②排除体内重要内脏器官受损患者。

纳入标准

①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椎管内占位患者;②意识清醒。

1.2 方法

CT组采用多排螺旋CT诊断仪展开检查,仪器型号为西门子SOMATOM FLASH。首先,让患者保持仰卧位以便进行扫描;然后,使用CT平扫患者;最后,注射碘造影剂增强扫描。

MRI组的仪器型号为MAGNETOM Verio,具体的检查步骤如下所示:①首先设置核磁共振扫描仪的相关参数,层厚设置区间为2mm至4mm,成像矩阵调整为256×256,选择脊柱表面线圈。②然后,让患者取仰卧位,平扫平扫矢状面T1WI、T2WI和横截面T1WI以及冠状面T1WI。MRI检查使用的造影剂是GD-DTPA,用量0.1mmol/kg。

1.3 观察指标

比较CT组和MRI组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SPSS20.0统计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计数资料可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可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标准,低于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T组的诊断结果是8例患者为硬膜外肿瘤、14例为髓内肿瘤,23例为硬膜下肿瘤,诊断准确率为80.36%;MRI组的诊断结果是10例患者为硬膜外肿瘤、17例为髓内肿瘤,27例为硬膜下肿瘤,诊断准确率为96.43%。由研究数据可知,MRI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下表2。

表2 CT组和MRI组诊断结果

组别

例数

影像学诊断结果

诊断准确率

硬膜下肿瘤

髓内肿瘤

硬膜外肿瘤

CT组

56

23

14

8

80.36%

MRI组

56

27

17

10

96.43%

X2





4.623

P值





0.006

3 讨论

椎管内占位是一种肿瘤病变,有可能是良性肿瘤也可能是恶性肿瘤,但是不管哪一种肿瘤都会损伤患者的机体,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对椎管内占位患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临床中,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椎管内占位患者进行诊断,其中CT和MRI是最常见的两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均可以用于椎管内占位患者的诊断,但是两者的原理却不一样[3-4]。利用CT诊断椎管内占位主要依据的是X线成像原理,而MRI诊断依据的则是氢质子信号成像原理。相较于CT 诊断方式,利用MRI进行扫描可以清晰的分辨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边界,方便观察诊断椎管内占位情况,从而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为了进一步讨论MRI影像在椎管内占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笔者根据不同的检查方式设置CT组和MRI组,其中CT组采用CT影像学方法对56例椎管内占位患者进行诊断,MRI组采用MRI影像学方法对56例椎管内占位患者进行诊断。然后,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比CT组和MRI组之间的结果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以探究MRI的诊断效果以期获得准确有效的诊断方式。研究结果显示,CT组的诊断结果是8例患者为硬膜外肿瘤、14例为髓内肿瘤,23例为硬膜下肿瘤,诊断准确率为80.36%;MRI组的诊断结果是10例患者为硬膜外肿瘤、17例为髓内肿瘤,27例为硬膜下肿瘤,诊断准确率为96.43%。显然,MRI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该结果表明相比CT影像学检查方法,MRI影像在椎管内占位诊断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基本上不会发生误诊、漏诊情况。

综上所述,MRI影像在椎管内占位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准确的做出有效诊断,从而有利于尽早制定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为理想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范强树,司琴. MRI影像在椎管内占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 健康之友,2021(1):131.

[2]陆生俊. MRI影像在椎管内占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 健康必读,2021(7):287.

[3]陈祥明. MRI影像在椎管内占位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9):235-236.

[4]刘波. MRI影像在椎管内部占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6):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