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理论视角下的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6
/ 2

治理理论视角下的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

贠志兰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内蒙古自治区 026000

摘要:文章以治理理论为基础,以《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为《管理办法》)为指导,结合锡林浩特市入网餐饮服务单位实际情况探究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强化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治理理论;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

引言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公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在网络餐饮服务平台上“点外卖”已经成为当代公众解决三餐问题的主要消费方式。近年来,外卖平台以及在平台上注册的商家数量规模显著扩大,随之而来的是令人担忧的食品安全问题。当前媒体中不乏外卖商家卫生不达标、公众食用外卖商家食物后出现不良反应等报道,网络外卖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关乎公众切身利益、影响社会秩序稳定性的重要社会问题,为此,应将该问题置于治理理论框架下,并积极调动公众参与该问题治理的积极性,通过发挥民主监督作用、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及维权意识、规范网络外卖商家行为等方式加强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下文将从治理理论视角出发阐释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方法。

  1. 治理理论概述

各领域学者对治理概念的界定虽然莫衷一是,但都认同其与政府行政管理的区别。首先,在权力主体上,政府行政管理强调政府具有社会管理的合法权力,而治理倡导政府机构、非政府机构、组织、个人等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第二,在方式上,政府行政管理是政府对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事物进行组织、协调、监督指导、规范的过程。治理是多元主体之间建立在平等、协商基础上的合作过程;第三,在实践上,政府行政管理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管理主体依靠命令、权力等开展社会管理活动。治理强调民主性,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作用,通过协商达成共识,形成多种公共事务管理办法;第四,在目标上,政府行政管理主体需保证社会的协调运转,治理的目标为提高政府管理效率,追求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综合来看,治理就是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以及公民等行为主体,通过共同参与、平等合作、协商解决等方式,依法对社会生活、社会行为等社会事务进行决策和管理,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基于治理理论的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主体应具备多元化特征,具体包括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外卖平台、消费者。同时,监管方式应以政府部门监督为主、平台审核及消费者监督反馈为辅,以充分发挥各主体监督作用,实现对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的全面监督。

  1. 治理理论视角下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策略

基于上述治理理论,结合锡林浩特市对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督的实践,提出如下三项强化政府部门、平台、消费者监督作用的措施。

  1. 加大审核力度,切实维护公众合法权益

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是网络外卖食品安全问题治理的主体。锡林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承担社会治理责任,首先对当地订餐平台及在平台上注册的外卖餐饮提供商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其中包括“饿了么”、“美团”两家订餐平台,922家入网餐饮服务单位。其次,实行网络外卖食品安全全面检查。具体检查内容包括网络餐饮提供商及线下实体餐饮服务单位是否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从业人员是否经过健康体检;食品加工场所卫生状况是否符合要求;采购的食品是否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是否严格按照餐饮服务操作规范加工制作食品等要求。再次,约谈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运营商及网络餐饮提供商,详细核查平台是否设置专门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是否配备专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餐饮提供商信息公示是否全面等内容。最后,针对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制度、能力问题对网络订餐第三方平台进行通报。

政府市场监督部门加强对网络订餐平台的监督管理、并采用平等协商的方式与平台进行沟通能够使平台负责人了解当前平台运营的不足、提高平台守法经营意识。

  1. 鼓励平台参与监管,强化平台监管责任

治理理论视域下,网络订餐平台作为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督的主体,应具备专业的监督审核能力。为此,锡林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加强对网络订餐平台的指导,并对其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做出了五项明确的要求,涉及到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审核登记标准、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信息公示内容、对送餐人员食品安全的培训、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抽查、停止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的情况等各个方面,形成由内而外、由上至下一体化食品安全监督网络。在指导过程中,网络订餐平台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监督能力显著提升,并认识到自身的监督责任。由此可见,加强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督需要充分调配各类监督资源,使食品安全监督常态化、全面化、跟踪化,继而构建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督长效机制。

  1. 运用现代监管技术,提高监管工作质效

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督具有高技术性的特征,基于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隐蔽性,食品安全监督也需要运用现代监管技术切实提高监管工作质效。在此方面,锡林浩特地区“食安封签”投入使用,“食安封签”采用安全、环保、无毒的PP合成纸特殊材质制成,具有比重轻、强度大、抗撕裂、印刷性好等特点。将“食品封签”粘贴在产品外包装封口处,如果用外力撕扯会留下明显的痕迹,消费者在收到餐品后通过观察“食品封签”的完整性即可知道餐品出餐到送达过程中是否被二次打开,能够最大程度保证餐饮的完整性与安全性。同时,“食品封签”上印有投诉电话,消费者如果遇到餐饮被二次打开的情况即可拨打电话进行投诉,以充分体现消费者的监督作用。

锡林浩特市科技型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督手段值得借鉴,一方面可提高消费者参与监督以及维权意识,另一方面可体现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督的全面性与精准性。

结束语

网络外卖食品安全是当前公众担心、忧心、关心的突出性社会问题。为了构建政府监管有力、社会监督有序、企业诚信有度的全面化、全员化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督体系,应充分发挥网络订餐平台、消费者的监督作用,并通过规范入网外卖餐饮提供者经营行为切实维护公众合法权益,彰显新时代市场监督管理新风貌与使命担当。

参考文献

[1]庞贝贝. 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研究[D].山西大学,2020.

[2]张孟婷,邵杰.网络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问题研究——基于协同治理理论[J].农家参谋,2019(13):180-181.

[3]谢晨. 我国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问题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9.

[4]陈惠娟.合作型监管治理理论下外卖食品安全监管创新路径[J].武夷学院学报,2018,37(11):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