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海洋科技强化海洋环境监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6
/ 2

发展海洋科技强化海洋环境监测

郑力豪

深圳市人和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省 深圳市 518100

摘要:海洋环境监测作为科学、全面掌握海洋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的基础性、支撑性、公益性业务工作,其在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和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和海洋环境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当前海洋事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海洋环境监测;问题;发展对策

引言

我国海岸线漫长,海洋资源丰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都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内容。为了将我国发展成为世界海洋强国,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对沿海经济区的发展建设工作,积极鼓励合理开发沿海城市海洋资源,同时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和检测工作也十分重视。但是,我国的海洋环境监测工作较其他发达国家而言起步较晚,虽然在长期的发展中,我国的海洋监测工作在监测内容、技术手段以及科学预报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总体技术水平依然相对滞后。基于近些年海洋环境污染严重、灾害频发的现状。

一、我国海洋监测工作面对的严重环境形势

1.1污染源增加

海洋环境污染的途径主要是陆地污染源流人到海洋。改变海洋污染是海洋环境的根本,控制污染源的工作是改变海洋环境的根本,重中之重。中国开发和使用海洋资源中环境污染制约其中,不及时拯救将会有灾难降临,因为人们对海洋环境的使用,并没有及时对海洋环境做出应对措施。长时间下,中国的环境间题将会更加严重,没有发展前景。

1.2海洋生态环境恶化

海洋环境的恶化主要体现在2000年初,就已经发现海底的生物由于环境的污染逐渐趋于灭绝的状态,这种状态逐渐恶化主要是人为,污水的排放量过大,化学成分过高,人们在旅游时创造的垃圾都会改变海洋环境。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主要体现在海洋生态的失衡,水路动物的栖息面积大量减少,海洋资源的缺乏。将所有的海洋问题加以整合,找到应对方法,并拟定出对应的完善措施。让人们重视海洋环境问题,给人们大里普及海洋环境间题,从自身做起,加强海洋环境的监控,使生态环境检测系统逐渐完善。

二、中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中的重点

在中国海洋环境的检测,已经初步构成,由于人们对海洋环境的重视,使得海洋资源维护的效果明显,逐渐改善。但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的海洋环境监测工作落差还是很大,我们需努力提高、发展海洋事业。

三、发展海洋科技,强化海洋环境监测

3.1重视科技成果应用与转化,加强海洋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随着国家关注焦点由陆地向海洋的转移,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活动不断增加,海洋经济发展迅猛,海洋环境面临的压力日趋增大。从大体上说,我国目前海洋环境监测整体水平及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有关部门要定期评价和发布海洋环境质量信息”。可见国家对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视。为更好地开发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环境,实现“开发与保护”并举,必须要加强海洋环境监测的能力建设,使海洋环境监测能力与海洋环境管理的任务和需求相适应。

3.2加大海洋科技研发力度,完善海洋环境监测制度建设

海洋环境监测是一项技术性、时效性、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必须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监测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目前,我国不断加大海洋环境监测制度建设的科研力度。在借鉴吸收国外发达国家海洋环境监测先进经验和先进方法的基础上,国家海洋局从2002年起开始对实施多年的《全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方案》进行分步调整,使过去传统的以污染防治为主要监测内容,逐步调整为污染防治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监测内容。为规范监测行为,保证海洋环境监测结果的可信度,国家海洋局组织制定了《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程》、《海洋大气监测技术规程》、《海水浴场环境监测技术规程》、《滨海旅游度假区评价方法》等一系列与现行监测方案配套的监测技术方法与评价标准。

3.3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人员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研发及成果的应用转化都离不开对人才的培养。近些年来,各级海洋主管部门逐渐加大了海洋科技经费投入力度,引进专业人才,下大力气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打造高素质海洋环境监测队伍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研发及成果的应用转化都离不开对人才的培养。近些年来,各级海洋主管部门逐渐加大了海洋科技经费投入力度,引进专业人才,下大力气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力求在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研发及应承成果转化创新上有所突破。

3.4海洋环境监测信息平台建设

人类的海上活动离不开快速、专一、实时、动态的海洋环境信息保障。近些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监测信息平台的建设,以便加强海洋环境服务工作。海洋环境监测的信息平台——中国海洋环境监测网站正式开通。该网站利用信息技术,使用J2EE平台,采用先进的Spring框架以及WEB四层体系架构设计和开发,业务基本覆盖了现有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并坚持以一切信息服务公众为宗旨,面向社会及时、准确提供海洋环境监测信息,发布监测信息产品,实现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信息共享。

中国海洋环境监测网是推进海洋监测业务管理方式创新,建设“数字海洋”信息框架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于促进海洋环境监测业务公开,改进公共服务,提高海洋环境监测业务管理效能,便于公众知情、参与和监督具有重要意义。

3.5加强我国海洋环境监测装备技术

传感器技术、平台载体与综合监测技术在海洋环境监测领域居于核心和关键地位。 国外测量海洋自然环境基本要素的传感器日益成熟,新型生态传感器研发不断涌现,浮标潜标、AUV、水下滑翔机以及高频地波雷达等平台已经形成坚实的支撑能力,海洋立体网络化监测系统正在得到重视与发展。

在技术创新方面,应注重基于新原理、新材料、新工艺的海洋综合信息高精度传感技术研究,特别是光电磁传感器技术在海洋监测领域的应用;瞄准“深海进入、深海探测”,重点发展深远海平台载体技术,突破深海海底长期监测、矿产油气能源勘探的各类固定/ 移动平台关键技术,发展长航程智能式水下航行器和全海深潜水器技术;研发基于水下自主导航系统的机动平台及组网技术、深海作业技术、多源信息融合处理技术等。

在新型监测装备方面,瞄准全球海域,研发适用于动力环境、生态环境、资源能源和军事应用等军民融合型海洋综合观测平台、智能浮标潜标、海洋生态环境自动监测站、多用途智能探测潜水器、谱系化水下滑翔器、水下运载型移动观测装备。 重点提升新型装备隐蔽自动布设、水下自主导航、固定移动平台组网观测、数据信息实时传输、数据融合挖掘、海上信息和能源支持以及人工智能等能力。

4.结束语

海洋环境监测在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海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在国家建设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加大对深层次原因的分析和探索,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不断完善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体系建设。加大资源投入,促进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升级,做好海洋监理队伍建设,促进我国海洋的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辜汉华.沿海地区环境监测工作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5):151-152.

[2]王千,李哲,范洁.我国近岸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研究进展[J].国土资源情报,2013(3):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