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火灾事故调查形势和防范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6
/ 2

农村火灾事故调查形势和防范对策

马龙

阿勒泰市消防救援大队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的扎实推进,农村基础建设、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善。农村消防工作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但近年来发生的农村火灾事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呈上升趋势,消防安全形势依旧不容乐观。农村消防工作是社会消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着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就农村消防工作形势、火灾特点和预防对策,结合工作地域情况,谈谈个人思考。

关键词:农村火灾;事故调查;防范对策;

引言

近年来,政府针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行了政策的提出,政府、单位和社会各界针对我国农村的火灾防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是由于地方政府和广大农村人民对于防火的意识不强,再加上农村造成火灾的不确定因素也越来越多,使得现今农村火灾防控现状不容乐观。截至2019年年末,我国全国农村共发生火灾13.2万起,死亡1108人,受伤573人,直接财产损失17.7亿元,与2009年相比,农村火灾发生次数以及损失分别上升2.6%、12%,死亡人数有所下降。面临这样的数据,农村火灾的发生仍然是农村生产、生活当中影响深远的安全隐患之一,新时期农村火灾带来的财产损失越来越大,因此提升农村火灾防控能力刻不容缓。

1农村火灾事故特点

农村地区火灾事故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地区易燃物较多,火灾一旦发生,火势蔓延较快。农村地区田间地头的农作物、杂草、树木较多,有些居民还喜欢将一些易燃物如秸秆、枯树等堆积在房屋附近,极易造成火灾;二是农村地区的道路质量较差,不仅是田间野外路况较差,一些村里的道路也十分狭窄,较大一点的车辆都难以通行,一旦发生火灾,将会给救援造成较大困难;三是农村地区的供水设施不是很完善,尤其是一些位置偏远的农村,一旦发生火灾,即便消防车能够及时赶到,供水不便也会影响救援效果。

2农村消防工作形势

2.1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力

2017年国务院颁发《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各省、市同样制定了本地区的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各级政府组织开展宣贯,但真正落实的效果并不明显。现阶段,部分乡镇党委、政府对消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专门消防机构、基层消防力量未建立健全,工作岗位责任不明确。村(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受经济和文化水平制约,不知道如何开展消防工作,仅靠村民自我防护,火灾造成财产损失基本由村民自行承担,自认倒霉。

2.2消防组织不健全

农村消防组织主要分为三级,乡镇政府一级的消防组织大多作用甚微,每年的检查工作仅仅是走一下形式,没有真正的进行消防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村一级的消防组织不健全,消防工作责任不明确,使得农村消防工作不达标,落实情况无法达到要求,最终导致农村消防工作从部署到实施都无法得到切实的完善。农村火灾防控能力提升当中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农村基层消防组织的防火意识和防火能力,因此对于现有农村基层消防组织以及明确乡镇政府消防组织工作的任务是切实提升农村火灾防控能力的重要工作之一。

2.3消防安全意识薄弱,火灾多发原因多样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消防安全宣传工作受到重视,人民群众的消防意识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由于消防宣传往往集中在乡镇集市、村民较为集中的地方,宣传开展的不经常,致使消防安全难以惠及到每一户。安全用火用电常识的缺乏,部分旧的风俗习惯,柴草乱堆乱放,往往会诱发火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违规用电。家用电线乱拉乱接、老化、破损,大功率电器增多,电线过负荷,家用电器长时间通电等原因引发火灾频发。

2.4消防设施滞后

在新时期,新农村建设已经被提上了日程,政府在公共消防设施规划当中已经将消防设施的建设提上日程,但是仍然有很多的农村地区没有进行消防栓的安装,同时由于自来水年久失修,水压无法达到消防管道标准要求,达不到水源供给的效果。除此之外,公共交通道路的作用没有得到良好的发挥,一些道路被村民占用来停放自家车辆或堆放杂物,这样会导致发生火灾时消防车无法及时进入村中,造成严重的后果。

3农村火灾预防对策

3.1加强农村消防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各项基础建设工作正有序开展。在此背景下,应将农村消防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基础建设当中。如在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同时,应对民居涉及消防安全的潜在隐患进行针对性地治理,包括对民居中老化线路进行改造;要结合国家治理村民饮水安全的机遇,积极改善农村消防用水问题,改善农村消防安全。此外,还应重点改善农村地区,尤其是村庄内部的道路交通状况,确保消防救援车辆畅通无阻,提高消防救援的时效性。

3.2加大宣传提升农民防火意识

基层政府需要着重提升农民的防火意识,大量利用宣传手段向农民普及防火知识以及火灾防控技巧,帮助农民在思想上建立稳固的“防火墙”。基层政府要与村党支部、村委会经常沟通,结合农村实际的环境和人口特点进行有效的防火知识和火灾防控能力的宣传。在宣传过程当中要注意关注农村的弱势群体的消防教育,对农村妇女、老人、儿童要着重强调用火安全,教育妇女和老人在家庭用火的过程当中需要正确使用炉具,同时也要针对火灾出现时如何扑救进行知识普及。对于儿童要告诫其不能随意玩火,让孩子形成防火意识。在宣传方式上,可以利用多种宣传手段,由于农村人口知识水平有所不同,因此在宣传手段方面需要包括传统大众媒体形式,例如电影、广播。政府也可以利用新媒体,开设消防抖音号,让较为年轻的农村朋友通过手机网络了解火灾防控知识,总体提升农民防火意识。

3.3加强消防监测,提高农村火灾预警能力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农村火灾预警机制,村级组织应设立专人进行消防监测工作,基层派出所应充分发挥监测职能,与村级消防专员以及消防部门形成多层次的消防监测网络。其次,应根据农村生产生活实际情况,结合历年来的火灾发生数据,综合分析,建立一套完善的农村防火管理方案,包括火灾可能发生的重点时期、场所等,通过加强对火灾危险期、风险点的管理来切实提高火灾预警能力;第三是要加强村级消防监测人员以及消防民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与专业素养,确保消防安全监督管理以及预警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3.4建立健全消防组织,完善农村灭火救援体系

受限于编制,乡镇进驻消防救援队伍可能性较小。有条件的乡镇规划建设政府专职消防队站,政府保障人员装备运行资金,交由有作战能力保证的消防救援队伍管理使用。依托公安派出所、民兵应急分队、治安联防等组织,吸收乡镇企业内的专兼职消防力量,逐步配备消防车、消防水带、水枪、战斗服、手抬泵、灭火器等设施设备,在重要地点设置储水点。政府成立专门组织机构,统一领导,定期开展协同灭火演练,提高多种形式消防力量整体作战能力。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消防安全形势也变得日趋严峻。针对农村火灾事故的特点,各级地方政府应着力提高广大村民的防火安全意识,加大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强火灾监测。只有构建起一套具有针对性的农村消防安全管理机制,才能有效控制农村地区火灾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全民.农村火灾事故调查形势和防范对策[J].消防界(电子版),2021,7(10):43-44.

[2]王文浩,韩若冰.新时期如何加强农村火灾防控能力[J].消防界(电子版),2021,7(08):56-57.

[3]库尔班江·热合曼.如何加强农村火灾防控工作[J].消防界(电子版),2021,7(08):119-120.

[4]刘学.一起农村火灾事故调查引发的农村消防安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5):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