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3
/ 2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程艳格

山海关铁路技师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205

摘要:随着各领域的不断进步和提高,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也促进了我国高职会计专业发展迅速,每年的招生规模和毕业生人数都呈上升趋势,市场需求已经趋于饱和,传统的会计人才过剩与高端会计人才紧缺状态并存。高职作为培养实用性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加快会计教学的改革,特别是加快管理会计教学的创新与改革,通过打造自身品牌特色,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拓宽就业渠道,以适应新形势下会计人才的实际需求。

关键词:高职会计;实践教学

引言

创新创业在高职教学中成为了新颖的理念,这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创业人才做好了准备。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下,内心获得了净化,也会掌握扎实的知识,最终提高了自身的能力。高职会计教学中,为了满足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则要从学生独立创新思维能力角度出发,形成新颖和全新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这是高职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信息时代发展背景下,财务知识和方法是对学生的素质考验。这也成为了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带领。会计教学中融合实践教育,是进一步激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重要体现。

1高职会计教学中开展实践教育的问题分析

1.1教学方式单一,制约学生创新思维

从现代教学的新颖理念出发,很多高校的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转变。但是,有的高职学校开展会计教学时候依旧是沿用以往不良的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和学生听相融合的形式是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常态。另外,和课程教学任务与具体要求也是存在联系的。教师关注课程理论知识的塑造,立足了高职会计的严密性和逻辑性,以此没有为学生的财务知识运用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机会。教师讲解题目的时候并没有从原理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刺激和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培养难免会看不到希望。结合现阶段的高职会计教材内容,我们看到了其中很少含有计算和知识运用等层面的内容。教师教学手段难以满足现阶段个性化的学生学习需求下,高等教育的创新层面开展则也失去了机会。

1.2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职对管理会计不够重视,学科定位不清晰。很多高职还未专门开设管理会计课程;即使开设了该门课程的学校,普遍存在仅将该门课程作为选修课的现象,课程编排随意、课程设计不合理,安排的课时量相对较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只能被迫压缩教学内容,仅挑选一些重点理论知识按照传统财务会计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和讲解,无法真正实现开设管理会计的教学目的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3专业课程脱离社会实际

在会计电算化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会计行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智能云平台等技术与设备已经成为会计行业的重要内容。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会计服务成为当下时代发展的新趋势。但是,高职专业课程的发展却具有鲜明的滞后性。一方面,其教学内容与实际脱离,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与技术难以完整匹配当前会计行业的发展进度;另一方面,其课程设置的比重存在问题,教师更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相对应的实践课程比重就会受到影响。这就使得学生的理论基础相对扎实,实际操作能力却略有不足,对学生就业、发展造成了极大影响。

2高职会计教学中开展实践教育的对策分析

2.1提高教师实践教育意识,积极投身教育行列中

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和系统方面存在的弊端,就是对教师实践教育的一个重要影响。很多高职教师忽视了教学,却把关注点和关键点放在了教研上。这其中,就需要教师从内心深处明白,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并不能归结为学生自身的事情,而是要归纳为自己的教学职责中。为社会培育出高素质的人才是教师关注和工作的核心,素质教育中为社会匹配出更多的优秀学生,这对于学校、社会和家庭发展等多个方面都是十分有利的。教师在课教学中要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严格思考,形成属于自己的优质教学体系和规模,然后转变以往的陈旧教学问题堆积,要实行教学改革。改革是会计教学发展的硬道理,也是重要的课程体系完善支撑点。会计教师带着自己的教育事业浓烈热情和希望,让实践教育方法紧紧围绕具体会计教学目标,这才会让优秀人才培养工作看到期望。

2.2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同样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会计专业具有较强实践性与应用性,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与设计上突出实践效果与应用目的。首先,教师应掌握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手段,既要发挥其优秀的音画呈现能力,有效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兴趣,实现活跃气氛与提高效率的目的,又要利用好模拟软件的功能,通过财会模拟软件平台,指引学生完成相应的财务数据处理与分析操作,实现模拟实训的效果。其次,教师应善用项目教学法,以完整的项目案例为基本内容,以程序化的任务清单为引导方向,以小组合作为开展形式,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与配合,共同达成项目任务目标。这不仅可以从整体上让财会处理的实际流程更加明确,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思维引导能力,让学生拥有自主发展与思考的空间。

2.3完善会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创新活动开展中必然是要拥有一个主体。学习则是重要主体活动,以学生为核心要素。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会更好地投身到创新实践领域中。实践教育才会从根本上真正地发挥出应有的光彩和价值内涵。教师想要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实践教育,则要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属于自己的良好会计学习习惯。处于高职会计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对实际具体的财务知识内容进行合理化运用和分析,这让学生对会计建模和会计软件学习运用等内容进行重点关注,让师生之间面对具体会计内容形成共识。

2.4转变学习方法,倡导研究性学习模式

创新是要在刻苦和努力钻研的角度下完成的。教师开展高职会计教学的时候,就应该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多高职生处于会计问题研究和分析的时候,经常是停留在解题上,知道解题的方法,但是并没有掌握其中的原理和基本内涵。这样情况下的学习就是应付了事。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根本没有得到提升。所以,教师对这个问题进行更新和解决,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内容为出发点,这是让学生走进会计问题,找出其中存在的真理和会计价值信息。教师带领学生对事物和内涵本质挖掘的情况下,学生创新能力和水平也不再得到抑制。教师对研究性学习内容和环节进行合理构建,学生在教师要求下知道如何进行探究和分析。在学会问为什么的情况下,能够带着自己的疑问去探索知识。这则为学生创新意识能力提升提供了全新的准备。很多学校内部会携带相应的创新型课程内容,教师在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下,能够积极协调自身教学,也可以在教师考核工作上提出新颖点,让教师的工作拥有压力,也会随之携带动力。这样的情况下,处于优质创新氛围之中,学校的教师培训和考核等工作,也会更好地满足教学管理机制要求,为教师形成正确的创新意识和技能。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教育改革已经成为新时代形势的必然要求。面对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及内容方面的诸多问题,高职需要以教师为出发点,通过优化课程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构建虚拟平台、开展顶岗实习、完善评价体系等途径与策略,推进会计专业的整体改革与完善,实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化、科学化与复合化,让学生真正具备在社会上就业、生存与发展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陈佩馥.论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122–123.

[2]史新浩,周志红.构建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教育与职业,2020(5):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