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绿化改造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3
/ 2

住宅 小区绿化改造 的思考

乐思

武汉木兰红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300

摘要:在我国,园林历来是供人游玩、欣赏、休憩的场所,需要融入更多工程技术与艺术手法,搭配不同材料改造场景。小区绿化强调在特定区域内以工程技术手段绿化改造地形环境,达到和谐之感。当前,我国小区绿化设计步伐加快,小区景观创新项目中,立体绿化工程受到广泛关注和好评。小区立体绿化技术主要要求充分把握地形现有条件,灵活在不同地形作出不同的绿化处理,形成立体绿化效果。立体绿化工程必须要重视设计环节,科学控制设计技术,确保项目质量,为人们提供最佳的生活体验。

关键词:城镇居民;老旧小区;绿化改造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减少了我们城市的绿地面积。如何在有限的绿地上建设更多美丽的绿色景观,增加城市绿化量,缓解城市居住建筑的严酷景观,充分发挥居住区生态功能,成为现代城市居住区生态建设的研究重点。其中新建小区的景观规划设计有着成熟的发展模式,从设计到施工以及后期工作均有人员进行维护。可是,老旧小区的园林绿化上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得不到更多的关注。

1住宅小区绿化现状

成熟居住区作为成熟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活动的重要聚集地,在城市的发展、演进、更新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小区绿化,可以明显改善绿地及周围地区的空气质量,光合作用的影响,吸收CO2,释放出更多的O2,使空气更加清新,也有利于弱化城市热岛效应。其中,新建小区住宅建设的绿地率不低于30%,老旧小区不低于25%,绿地指标组团不低于0.5平方米/人,住宅小区不小于1平方米/人。老旧小区一般建于上世纪末期,设计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全。由于早期的设计标准以早期为主要,在后续管理上得不到应有养护,加上居民的乱搭乱建和乱停乱放等现象,使绿化率达不了标。而老旧居住区由于自身的历史、区位等方面的原因,往往成为改造地核心内容和各项矛盾聚集的焦点"。对老旧小区的绿化综合整治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改善居住环境,并建立健全管理管护机制,才能真正的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

2住宅小区绿化设计

2.1尊重自然

作为城市景观组成的一项内容,住宅小区绿化景观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所在区域的环境,坚持以城市总体布局为基础,加强考虑城市人文精神和景观要求。设计师要实地勘测和考察住宅区的实际情况,对小区景观的特性、空间、功能等方面加强分析,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尊重小区的自然情况,加强小区居住空间景观的重视,构建自然优美的小区园林景观。特别是老旧小区,在设计中应妥善安排好停车位,适当采用绿荫停车场的建设模式,技能保证车辆停放,又能增加绿化面积。

2.2整体性

整体性原则要求小区内立体绿化景观的所有要素形成一个稳定有机的绿化系统。老旧小区的改造工作应本着因地制宜原则,根据现状,采用性价比高的材料,有效的进行整体的设计规划。在立体绿化设计中,应遵循整体优先、宏观把握、微观变化的原则,同时加强立体绿化景观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与整个社区绿地系统形成一个整体,在统一中求变。

2.3特色性

由于地区差异、气候差异、人文差异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要具备一定的独特性,避免盲目模仿。不同地区的人们对景观的观赏需求有一定的差异性,切实而独具一格的设计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人们的不同需求,这样的做法也能间接地提升了园林景观的价值。每个小区的条件、特点都不一样,解决方案不能以一概全,必须以个体为单位单独设计,充分考虑老旧小区的特殊性,按照居民日常活动满足其基本的交通问题等需求,来设计绿地面积。

2.4景观多样性原则

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发挥,主要由树木、花草的种植来实现,因此,以绿为主应是居民小区绿化的着眼点。乔木下面有灌木,灌木下面有花草的复层种植结构,是强调以绿为主的具体体现,是增加绿量的基本保证。对于老旧小区的绿化可以采用“林荫型”的立体化模式。可以利用墙壁种植攀缘植物,弱化老旧建筑形体生硬的几何线条,美化建筑形体,营造良好的绿化生态效益。

3住宅小区绿化工程的主要设计思考

3.1整改土地和改良土壤

小区立体绿化工程要在植被种植前作好场地准备,首先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就是土地的整改和改良。在整改土地过程中主要是清理干净地面所有的杂草、杂物,严格按照设计图纸中的规划整改土地的地形、轮廓,并且通过翻土实现土壤透气性和疏松度的提升,为后期植物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保证植物生长健康。植物种植后能否健康成长的另一个影响因素就是土壤的养分、疏松度等是否合格,是否利于植物生根发芽。在改良土壤过程中需要进行深翻土壤、有机肥添加、改善PH值、改善土壤透气性等工作,为后期植物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3.2平面布局与立面设计相结合

植物排列时,应注意植物群形成的斑马线所表达的群体美。海拔设计给人一种从地面植物灌木-小树-高大树木形成的层状(林行线)中可见的美感。在景观设计中,常见植物群的多层面意识可以达到借用、穿透和缺少场景的效果。植物最大的功能是保持水土,防止风,固定沙。在住宅区清洗灰尘,主要减少噪音。在人口稠密地区,主要是净化空气、减少污染、消毒和释放氧气。平面绿化在低粉尘吸收和噪声沉积中的作用相当显着,但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加,平面绿化的作用不再明显。通过绿化墙壁、屋顶和阳台来发展三维绿化可以填补这一空白。据介绍,建筑物外墙完全暴露后,夏季温度可降低2 ~ 4℃左右,湿度可增加3% ~ 10%,空气中细菌含量相对减少2% ~ 3%,吸尘效果较无三维绿化效果增加5% ~ 20%。绿化墙的温度比非绿化墙低3 ~ 5℃。

3.3植物搭配

在小区立体绿化工程设计时,可从空间错落和色彩变换两个方面搭配各类植物,实现协调有度的立体化效果。从设计阶段开始,就应严格剖析小区所在地的气候特征,确保所选植物具有较长绿叶期,呈现较稳定的绿意景观。植物创造的景观应是认真考究、科学布局、合理设计的最终产物。如要展现空间层次感,可选择以棕榈树、椿树、榕树等作为高大树,以竹子、桔子树、槐树、桂树、梅树、石榴树等作为低层树,这些树种多数都有较理想的绿色品相,景观装饰效果较高。空间结构上还可以点缀、悬挂等不同形态展示植物枝干、叶、花等美景。从色彩搭配看,可单个种植具有鲜艳花色或有奇特花型的植物,如白兰花、牡丹、代代花、月季、凤眼莲等。也可为了让小区在秋季增添更多景色,可搭配种植地锦、桑树、红端木、四照花等秋色植物,为小区居民带来别样的感受。

结束语

小区绿化有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如何将园林植物造景艺术灵活应用于小区建设中,并使之形成点、线、面相互嵌合、相互联系、相互映衬的景观统一体,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住宅小区的绿化可达到以下目标:改善居住环境,美化城市的工作生活环境,创造新的城市景观,提高城市规划的布局质量。改善城市绿地的植物配置和空间结构,坚持以树为主体,合理配置乔、灌、草结构,提高绿地的空间利用率,增加城市绿地数量,使有限的城市绿地能充分发挥生态景观效益。推动我国老旧小区绿化改造,使其真正绿起来、通畅起来,为居民创造出良好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华荣.城市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控制要点[J].地产,2019(21):40.

[2]吕律,张雅雯.居住小区绿地的人性化景观设计研究[J].居舍,2019(28):89.

[3]刘婧.住宅小区园林绿化设计的思考核心探究[J].现代园艺,2019(16):171-172.

[4]张玉婷.浅谈居住小区园林绿化设计[J].明日风尚,2019(04):39.

[5]幻龙顺,胡佳,成熟旧住宅改造方法初探[J].城市建筑,2007(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