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肿物微创旋切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4
/ 2



乳腺肿物微创旋切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

陈娟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545000

摘要:目的 分析探究乳腺肿物微创旋切术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此次研究采取随机盲选法,将2020年1月至12月进入我院接受微创旋切术治疗的82例乳腺肿物患者划分为两组,均为4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方法,进一步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在护理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的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7%,两组数据差异具备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肿物微创旋切术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关键词乳腺肿物;微创旋切术;围术期护理


乳腺良性肿物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乳腺疾病,好发于年轻女性群体。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及时代进步,女性群体对自身乳房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使得临床对乳腺良性肿物治疗提出全新的要求标准,即不仅需要兼顾临床治疗成效,而且还需要强调减轻手术对乳房产生的消极影响[1]。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满足新形势下女性群体的治疗要求,乳腺肿物微创旋切术应运而生,具有安全性、高效性及微创性等鲜明特点。但手术具备一定的创伤性,为了改善手术患者的预后效果,还需配合有效的护理方法。鉴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探究乳腺肿物微创旋切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此次研究纳入82例采取乳腺肿瘤微创旋切术的患者,纳入时间为2020年1月至12月,均符合“乳腺肿物”的诊断标准[2],均符合微创旋切术的手术指征,且所有患者均于知情条件下签署相关实验同意书;此外,排除临床资料不全、认知障碍、合并精神疾病及合并严重器官衰竭者。按随机盲选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1例中,年龄分布为23岁至41岁,平均年龄为(38.51±1.26)岁;已婚15例、未婚26例;观察组41例中,年龄分布为24岁至42岁,平均年龄为(38.52±1.27)岁;已婚16例、未婚25例。两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的意义。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即:实时监护患者的基本病情,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并向患者提供药物指导服务,必要时组织患者开展疾病健康宣教活动,提高患者认知。观察组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方法,具体包括:

  1. 术前护理干预。由于手术前期部分患者会担忧手术治疗成效,易产生紧张、焦虑及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进而会加剧患者的心理负担,影响疾病治疗效果。因此,要求相关护理人员需全方位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措施,耐心解答患者的内心疑虑,根据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及理解能力,组织疾病健康宣教活动,必要时穿插预后效果良好的案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此外,可协助患者提前完成各项术前检查,便于及时统计检查结果,分析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潜在风险。

  2. 术中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需在手术前期备好手术器械,仔细消毒处理,手术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遵循相应的技术标准,规范手术各项操作流程,合理放置手术室内各种设备工具,以此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3)术后护理干预。待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需叮嘱患者不得擅自放松绷带,告知患者放松绷带的后果,以此降低血肿发生风险,并多观察患者的手术切口情况,针对手术切口出现青紫情况的患者,可采取热敷处理,减轻淤血症状,并以易消化、口味清淡饮食为主,适当补充高热量、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食物;此外,治疗期间不得食用刺激性强、辛辣及生冷食物,以此保证患者机体健康营养。

1.3判断标准

护理效果判定标准:①显效:术后无血肿,且乳房外观良好,无瘢痕[3];②有效:术后出现少量淤血,经热敷后消失,且乳房外观良好,无瘢痕;③无效:术后血肿严重,需要经热敷,或其他措施处理,且产生瘢痕,影响乳房外观;总有效率为前两项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处理数据,计数数据用百分率(%)表示,并用χ2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具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护理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的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7%,两组数据差异具备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下表1:


表1·两组在护理疗效方面的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41

14(34.15)

16(39.02)

11(26.83)

73.17

观察组


41

30(73.17)

8(19.51)

3(7.32)

92.68

χ2

12.851

p

<0.05


3.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常规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疗效确切,但受手术治疗自身特殊性的影响,可能对女性患者身心造成双重伤害,而乳腺微创旋切术能填补常规手术治疗的缺陷,比如乳腺微创旋切术具有微创性的特点优势,无需切开患者的腺体及皮肤组织,能够最大程度上减轻手术对患者乳腺导管及乳腺小叶的损伤,适用于尚未生育的女性患者群体[4]。与此同时,有学者经研究发现,乳腺微创旋切术实施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降低术后血肿及皮肤瘢痕的发生风险,并保持乳房的外在美观性。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研究中纳入2组接受微创旋切术治疗的乳腺肿物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的92.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7%;由此可见,围手术期护理方法能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此外,围手术期护理侧重对患者心理层面的疏导、干预,能完全打消女性患者的内心疑虑,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并改变患者原有对疾病的错误或片面认知,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可知:乳腺肿物微创旋切术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的效果显著,能在消除临床症状的基础上,改善患者的手术预后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中使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肖春雁.乳腺肿物微创旋切术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36):191-194.

[2]黄红伟,岳梦楠,王小兰.观察超声引导下乳腺肿物微创旋切围手术期护理效果[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20,27(S1):203-204.

[3]程秀霞.乳腺肿物微创旋切术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0,11(20):92-93.

[4]黄丽.针对性护理在乳腺肿瘤患者巴德乳腺微创旋切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29):24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