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尿路感染的防治措施和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4
/ 2

小儿尿路感染的防治措施和护理体会

杨妤

山西省儿童医院 030006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尿路感染的防治措施和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19年8月收治的小儿尿路感染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14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系统的防治对策和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水平、护理效果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为实验组患儿实施系统的尿路感染防治及护理对策后,患儿膀胱刺激征、腹泻、呕吐、发热及其他症状改善情况均高于护理前,实验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P〈0.05)。实验组实施综合防治及护理后,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具有差异则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大幅度提升,相比对照组家属的满意度明显增高,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尿路感染的小儿患者实施系统的防治对策和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有效率,为患儿尿路感染的治疗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保证护理质量,从而也得到了患儿家属的认可。

关键词:小儿尿路感染;防治措施;护理体会;应用效果


小儿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在儿科疾病中的发病率较高,因此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受到高度重视,引发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是细菌侵入到患者尿路中,从而引发泌尿部位局部的炎性反应,常见临床症状为尿急、排尿异常、尿频等。小儿尿路感染的防治对策要控制好疾病的发展,同时采取有效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有效率,为小儿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及诊疗服务。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9月~2019年8月收治的小儿尿路感染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114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各有57例。实验组患儿有男性33例和女性25例,患儿平均年龄为(2.25±0.31)岁,对照组患儿有男性35例和女性22例,患儿平均年龄为(2.18±0.25)岁。纳入标准:患儿确诊为尿路感染,患儿家属同意后纳入到本次实验,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认可。排除标准:伴随严重精神异常、心理疾患的患儿、中途选择退出的患儿均不纳入本文实验。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实施系统性诊疗和综合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2.1防治对策 第一,针对会阴部位做好清洁。要避免患儿尿道口堆积排泄物,就要及时更换尿布和贴身异物,每次大小便后都要仔细做好清洁,清洁时要采用从前向后的清洁方式,从尿道口开始慢慢到肛门位置,对女性患儿来说要更加重视对会阴部的清洁,以免污染物堆积在阴道口位置,男性患儿要做好睾丸褶皱的清洁,保持操作轻柔,以免对会阴部造成损伤。第二,多喝水。多喝水有助于保持尿道的卫生,降低感染的发生,年龄较大的患儿,家长注意督促其多喝水,年龄较小的患儿,要定时喂水[1]。第三,尿路畸形症状的患儿来说,需要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法。还有一些患儿为先天性尿道畸形,这也是引发尿路感染的主要因素之一。若患儿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发热,同时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护理人员就要给予高度关注,及时完善尿常规等检查,排除尿路畸形的问题。若确诊为尿路畸形,就要立刻开展矫正治疗。

1.2.2护理对策 第一,发热护理干预。对尿路感染的患儿来说,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在护理中,要通过物理方式为患儿降温,比如冷敷或擦浴,也可以采用物理化学联合降温的方式,尽快将患儿的体温恢复到正常水平。第二,会阴部的清洁。确诊为尿路感染的患儿,要做好会阴部的清洁,嘱咐患儿要勤换尿布,患儿大便结束后,要彻底清洁,若是男性患儿要做好尿道口的观察,包皮位置也要做好彻底清洁[2]。第三,合理用药护理。观察患儿用药的效果和药物反应,观察患儿的疾病发展情况,将患儿的实际情况汇报给医生,根据患儿症状的改善调节治疗方案,保证治疗效果。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本文实验结果,患儿临床症状改善率、护理满意度、护理有效率采用X2检验,用%表示。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水平对比 为实验组患儿实施系统的尿路感染防治及护理对策后,患儿膀胱刺激征、腹泻、呕吐、发热及其他症状改善情况均高于护理前,实验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水平对比

组别 例数 膀胱刺激征

腹泻 呕吐 发热 其他

诊疗护理前 57 32(56.14%)

诊疗护理后 57 8(14.04%)

P 〈0.05

25(43.86%) 11(19.30%) 13(22.81%) 10(17.54%)

3(5.26%) 1(1.75%) 1(1.75%) 0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对比 实验组实施综合防治及护理后,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具有差异则统计学有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对比

组别 例数 有效

好转 无效 有效率(%)

实验组 57 42

对照组 57 35

P

13 2 55(96.49%)

12 10 47(82.46%)

〈0.05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实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大幅度提升,相比对照组家属的满意度明显增高,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具有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实验组 57 44

对照组 57 37

P

12 1 56(98.25%)

14 6 51(89.47%)

〈0.05

3讨论

在当前阶段,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该病特点呈现为多发性,由于细菌侵入患儿的尿道,导致尿道黏膜附着大量的细菌,极易产生炎性反应,对尿路感染的患儿来说,基本都伴随原发性疾病,因此尿路感染极易被原发病的症状所掩盖,从而导致诊断不够及时,影响疾病治疗效果,阻碍患者病情的加重,需要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诊疗及护理对策,有效控制感染的发生率,帮助患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引起患儿家属的高度重视,从而提高护理效果[3]

综上所述,为尿路感染的小儿患者实施系统的防治对策和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有效率,为患儿尿路感染的治疗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保证护理质量,从而也得到了患儿家属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曹霏. 小儿尿路感染的防治措施和护理体会[J]. 母婴世界,2019(20):115.

[2] 林成云. 小儿尿路感染的防治措施和护理体会[J]. 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0(4):195-196.

[3] 韩卫忠. 小儿尿路感染的防治措施和护理体会[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5):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