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及尼莫地平在偏头痛治疗中的应用成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6
/ 2

阿司匹林及尼莫地平在偏头痛治疗中的应用成效

熊璐 代春红(通讯作者)

重庆市丰都县中医院 重庆 408200


摘要: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及尼莫地平在偏头痛治疗中的应用成效。方法 选取门诊100例偏头痛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均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而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还给予尼莫地平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治疗后复发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后复发指标比对照组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对照组少,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司匹林及尼莫地平在偏头痛治疗中的应用成效显著,能有效治疗患者的偏头痛,减少治疗后复发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利于患者健康,在临床实践重点应用。

关键词:阿司匹林尼莫地平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发作性神经血管疾患。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多单侧的中、重度搏动样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及疲乏无力,少数典型病例发病前有视觉、感觉和运动障碍等先兆。在临床上,运用阿司匹林治疗偏头痛已有广泛的应用经验,而尼莫地平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也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基于此,本文将以临床的10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重点探讨阿司匹林及尼莫地平在偏头痛治疗中的应用成效,并为以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 实验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的100例偏头痛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分别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而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还给予尼莫地平治疗。患者年龄从15至65岁,其中平均年龄为(35±2.5)岁,患者病程为1-7年,其中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49例,偏头痛类型可以分为3类,分别为普通偏头痛48例,丛集性偏头痛31例,典型偏头痛21例。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纳入标准均遵从偏头痛诊断标准,并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排除意识不清患者,合并其他疾病患者以及依从性差的患者。

1.2 实验方法

对照组单独给予药物阿司匹林治疗,药物给药信息为国药准字 H37023121,25mg的规格,服用剂量为一天一次,一次50mg,口服一个月。

实验组实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还给予尼莫地平治疗,即同时还服用尼莫地平,给药信息为国药准字H20003010,30mg的规格,服用剂量为一天3次,一次10mg,口服一个月。

1.3 观察指标

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治疗后复发指标(主要包括每月再发作的次数、发作后所持续的时间、和疼痛评分指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主要包括头晕和皮肤瘙痒等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均采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分别以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以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或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通过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如表1所示,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两组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组别

对照组(n=50)

实验组(n=50)

显效

16

23

有效

22

25

无效

12

2

有效率(%)

38(76)

48(96)

X2


5.134

P


<0.05



2.2 两组治疗后复发指标比较

通过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后的复发指标,结果如表2所示,结果显示实验组每月再发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发作后所持续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统计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2 两组治疗后复发指标比较


组别

对照组(n=50)

实验组(n=50)

每月再发作次数(次)

10.21±1.21

3.32±0.29

发作后所持续的时间(min)

4.34±2.33

1.21±3.24

t

13.212

25.133

P

<0.05

<0.05

2.3 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

比较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如表3所示,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n,%)


组别

头晕

皮肤瘙痒

不良反应

的发生率

对照组(n=50)

4

2

6(12)

实验组(n=50)

0

1

1(2)

X2



4.322

P



<0.05



3 讨论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多呈单侧的、中重度搏动样头痛,常伴有恶心和呕吐,多于儿童或青春期起病,中青年期为发病高峰,发作可分为四期,症状有所差异。医学上将偏头痛认定为一种血管性疾病,常常受到血管,神经的相互影响。偏头痛能够诱发疼痛的感受,是由于某些内在或外在的因素引起的强烈刺激,最终导致神经系统处于失平衡状态[1-2]。阿司匹林为解热镇痛、非甾体抗炎药、抗血小板聚集药,具有缓解疼痛,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偏头痛等均有较广泛的应用。主要是通过其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最终达到控制偏头痛患者病情的目的。而尼莫地平为钙通道阻滞剂,可以用于各种原因的蛛网膜下隙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和急性脑血管病恢复期的血液循环改善。具有对血流量和缺血灌注的保护和改善作用,因此对于高血压和偏头痛也有较好的临床应用。

本文结果中,实验组的有效率96%明显比对照组的有效率76%要高很多,能够明显减少患者治疗后的复发指标,降低其发作次数和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也通过改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达到治疗目的,明显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结果说明,实验组通过联合阿司匹林和尼莫地平的治疗作用明显改善患者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情况的发生。综上所述,阿司匹林及尼莫地平在偏头痛治疗中的应用成效显著,可行性高,可以用于临床推广,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金丹. 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在偏头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20,(28):347-348.

[2]边丽丽. 偏头痛治疗中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效果的对比分析[J]. 健康必读 2019,(1):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