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无创呼吸机防治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7
/ 2

新生儿无创呼吸机防治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研究

郑迪

成都市金牛区妇幼保健院, 四川 成都, 610036

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无创呼吸机防治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2020.1-2020.12月间收治的2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n=14)与观察组(n=14),其中对照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主要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出现临床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应用无创呼吸机,不但可以缩短相应的临床治疗时间,更能改善患儿群体的血气指标,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无创呼吸机;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治疗发现,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短时间内就会出现进行性呼吸困及呼吸衰竭等病症,尤其是早产儿容易罹患此病,此症与其他儿科疾病相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对患儿的生命安全将构成严重威胁,必须引起临床重视,及时对病症进行缓解,改善其呼吸情况[1-2]。本次研究将以我院2020.1-2020.12月间收治的2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新生儿无创呼吸机防治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20.1-2020.12月间收治的2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n=14)与观察组(n=14)。对照组男8例,女6例,体重1679~3010g,平均体重为(1342.23±108.22)g,出生时间1~8d,平均出生时间为(3.21±0.34)d;观察组男5例,女9例,体重1668~3017g,平均体重为(1376.28±103.45)g,出生时间1~7d,平均出生时间为(3.19±0.42)d。本次研究中共有早产患儿12例,足月患儿16例,两组身体情况等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将机械通气设备的气体流量设置为10L/min,吸氧浓度设置为30%~40%,吸气峰值为20cmH2O,呼气末正压为5cmH2O,确保呼吸频率为35次/min,吸气时间为0.05s。

观察组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选用国产无创呼吸机,吸氧浓度设置为30%~40%,氧气流量设置为6.8L/min,设置呼吸末正压为5cmH2O。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两组氧疗时间、用机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观察对比两组SaO2、PaCO2以及PaO2指标改善情况;观察记录肺部感染、鼻粘膜损伤及气胸等并发症发生概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612850be5a6f0_html_4b6de43e75c9e3db.gif ±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时间对比

观察组临床治疗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时间对比(612850be5a6f0_html_4b6de43e75c9e3db.gif ±s)

组别

例数

氧疗时间(h)

用机时间(h)

住院时间(d)

对照组

14

98.23±29.34

70.23±19.34

19.76±11.33

观察组

14

75.45±22.19

53.98±15.24

11.22±7.34

t


2.317

2.469

2.367

P


0.029

0.020

0.026

2.2 两组血气指标对比

观察组血气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血气指标对比(612850be5a6f0_html_4b6de43e75c9e3db.gif ±s)

组别

例数

SaO2(%)

PaCO2(mmHg)

PaO2(mmHg)

对照组

14

85.23±3.34

44.23±5.34

71.76±6.33

观察组

14

95.45±5.19

30.98±3.24

88.22±8.34

t


6.196

7.937

5.882

P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临床并发症的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对比[n(%)]

组别

例数

肺部感染

鼻粘膜损伤

气胸

总发生率

对照组

14

3

2

2

7(50.00)

观察组

14

1

0

1

2(14.29)

x2





4.094

P





0.043

3 讨论

在新生儿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中以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最为常见,患儿在出生后的6小时内便会发病,出生后2~3天病情最为严重,将对患儿的生命安全构成直接威胁。从临床治疗情况分析,患儿主要病症为低氧血症以及进行性呼吸困难[3]

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一直以改善临床病症为主要治疗原则,因此机械通气治疗技术是治疗过程中的关键。机械通气治疗是以被动呼吸带动患儿的主动呼吸,以此来改善他们的血气指标,缓解低氧血症及呼吸困难症,但是机械通气在应用时会给患儿机体造成损伤,很有可能诱发呼吸道及肺部并发症,不利于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而无创呼吸机与机械通气技术则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应用无创呼吸机无需对机体造成创口,不会损伤患儿的气管,能够缓解呼吸困难症,且经氧气持续供应后,可提高患儿自主呼吸的能力,可缩短临床氧疗、用机以及总的住院时间,故而观察组的氧疗时间、用机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不仅如此,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气改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无创呼吸机治疗技术的临床疗效显著;另外,观察组应用无创呼吸机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无创呼吸机的安全性高于机械通气技术,不容易诱发肺部感染、鼻粘膜损伤等并发症[4]

综上所述,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应用无创呼吸机,不但可以缩短相应的临床治疗时间,更能改善患儿群体的血气指标,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穆怀鑫.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小儿肺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026(007):88-89.

[2]董华姗,殷海燕,李爱平.无创呼吸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疗效观察[J].医药界,2020, 000(009):P.1-1.

[3]李景棕.新生儿无创呼吸机防治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0,v.36;No.813(15):58-59.

[4]李建东.无创呼吸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20,030(00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