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安全与运输效率关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7
/ 2

道路交通安全与运输效率关系研究

吴样明, 邹广柱

单位: 韶钢物流部 邮编 512123

摘要: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迅速,但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复杂,应坚持以安全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发展安全的交通运输业为主线,积极推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全面保证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人们的出行安全。基于此,本文就道路交通安全与运输效率关系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道路交通;安全;运输效率;关系

1 引言

国家重视在道路运输过程中实现安全运输,这将对人类的日常出行和生活、道路工程项目的建设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实现道路运输的高效完成,需要各个方面统筹管理与协同进步,首先就需要树立安全运输的创新型观念,才能保障工作中实际运输任务达到完美收尾。因此,我国的道路工程建设领域越来越重视安全运输项目的可行性举措,采用更加专业的方式逐步完善和加强运输目标的达成效果,相应地推动国家道路运输工作领域的发展。

2 道路交通安全与运输效率关系

随着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政策的制定,各级政府对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明确的定义。站在国家交通现代化战略高度,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治理事关“交通强国”战略的实现、事关道路交通安全规划目标的完整程度与品质、事关人民群众对交通体系建设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事关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实现“平安中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治理现代化是创新社会安全治理新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治理机制、治理体系、治理方法、评估体系等多方面的因素,需要多专业支持、需要多学科整合、需要多环节衔接。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治理现代化遵照科学规律才能有序推进。从其内涵上理解,只有集成了“优化政策协同、加强法制保障、落实部门责任、强化道德约束、规范交通行为、提高技术效能、构建科学评估体系”等多项基础性工作后,方能实现“治理水平现代化”的目标。

3 道路交通安全管控问题

3.1 交通治理评估体系有待完善

人们不断感受到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便利,通过全社会的“共治”努力,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将大大提高人们对出行体验的满意度,提高城市生活的幸福指数。对于治理成果的评价,不能仅仅关注一时的效果,不能仅仅关注一部分人的评价。现有的政策体系中,尚未建立以社会效益为治理成果的评估体系,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评价方法较为稀缺。只有构建了科学的道路交通安全治理评估体系,才能可持续地推进“道路交通安全治理现代化”。

3.2 安全管理意识问题

在现阶段的项目安全管理方面,很多工人趋于老龄化,普遍文化程度较低,以农民工为主体。因此,项目组的安全建设理念将明显不足,安全保障责任感将十分薄弱。其次,很多工人的项目操作不是标准的,这就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此外,很多运输项目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训练,这也是导致道路运输出现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很多工作人员偷工减料,故意偷懒,造成了很多违法的行为,增加了安全隐患。另外,还有很多机器的不合理利用,容易造成设备作业问题,导致整个道路运输项目的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有了明显的上升。

3.3 智能技术应用不足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技术在道路交通和铁路运营监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智能技术可以检测路况,并将相关监控信息反馈给指挥中心。根据相关反馈信息,交警及相关安全管理人员可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理相关情况。不仅如此,智能监控体系还能够对具有违法违规行为的车辆信息进行记录,甚至能够对部分违规行为做出自动处罚,而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交通运输系统中监控所需要的人力,有利于提升交通运输系统风险安全管理水平。然而当前智能技术在交通运输系统安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有限,一方面当前智能技术当前发展还不成熟,应用场景比较有限,另一方面,当前智能技术的使用成本较高,因而只能技术主要应用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地区,受到经济水平的限制,智能技术在农村地区的使用较少。

4 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确保运输效率的有效对策

4.1 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化评估体系

只有新技术和新理念来确保现代治理是不够的,同时必须加强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以保证审计效果,提高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应包括交通数据采集、交通数据处理、交通工程规划、道路设计施工、交通设施建设等基础工作的质量,重点从服务质量、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评价治理效果。构建科学合理的道路交通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评估体系,要以现代化的需要为出发点,从治理体制现代化、工作布局现代化、治理方式现代化等目标层和体制机制、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风险防控、安全状况等准则层,构建评价层级,多维度、广视域地在道路交通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评价的方法论、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科学研究。交通安全治理构建合理、科学的评估系统,对道路交通的质量、运行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交通安全治理系统,实现治理系统良性循环的运行状态,并提供不断优化的后续保障。

4.2 加强人员安全培训教育

在思想上提高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改善安全问题,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同时,考虑到生产意识和施工过程的违法性,可以做好监督管理工作,提高结构安全意识,从而提高批评、纠正和责任感。其次,道路相关管理部门需要改变员工的想法,提高员工对安全施工人员管理的认识。要定期培养安全生产教育、安全建设技术等员工设定了对安全建设的认识,提高了专业技能,还需要定期进行一线建设,对人员的专业教育可以通过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来改善,不断从提高安全管理意识、专家和技术水平做起。最重要的是,项目部需要建立健全严格的制度,建立考核奖惩制度,通过制度手段提高员工对交通安全的认识。由于企业是生产经营和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要让企业树立自主和品牌意识,因此相关道路运输部门要确立企业的主体意识。企业为现代企业的法人要求建立管理制度,按照市场规则加强员工培训,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以员工管理和再教育为重点,对企业安全规范和结合相关规定,通过企业内部一定的教育和审查制度,增强员工的服务意识,逐步形成自己的管理品牌。

4.3 加强智能技术应用

加强智能技术在交通系统安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必须加大智能技术在交通管理中的开发和应用,增强智能技术在交通管理中的作用,使其在运输管理中具有更大的应用前景。除此之外,应该加强智能技术在交通运输管理过程中的普及,相比人工管理交通运输体系安全风险而言,智能技术能够 24 小时不间断记录道路安全情况,并且智能技术能够严格按照既定指令执行相关安全风险管理工作,不会出现人为失误,因此,我国应该建立完善的智能技术在交通运输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中的应用,进而帮助提升我国交通运势体系整体的安全风险管理水平。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路运输效率不再是过去狭隘的车辆利用效率概念。通过对道路运输车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率的分析评价,不仅有助于探索道路交通安全与运输效率的关系,也有助于探索道路运输业经营困难的根本原因,从而采取相应措施,摆脱其被动局面,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具有更大的优势、竞争力和吸引力。

参考文献:

[1] 白玉娥 .浅谈道路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 [J].交通与港航,2020(3).

[2] 邓海兵.交通监理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J].中国公路, 2019,541(09):118-119.

[3] 翁坚超,黄丽萍 . 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管理职能思考[J].交通企业管理,2010(6):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