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灌云县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7
/ 2

浅谈灌云县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

朱新亚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图河镇建设和社会事业局

内容简介:本文介绍了灌云县水稻机插秧育苗技术,主要技术是选好秧田,准备好基质营养土,装好营养钵,提高播种质量,在苗床管理中,要掌握好壮苗标准,在苗床管理中要控制好温度,炼苗补水,追断奶肥,化控,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 机插秧 育秧技术 灌云县

水稻是灌云县主要粮食作物,产量高低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县人民的生活质量问题,因此,必须牢牢掌握种粮技术,解决粮食问题。为改变广大农民插秧中“面朝黄土背朝天. 弯腰曲背几千年”的传统水稻生产方式, 灌云县自20世纪以来对水稻种植、收获等机械化技术进行了不断的实践探索. 并逐步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的技术创新。 为了让广大水稻种植户和农机工作者能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水稻机械化插秧育秧技术。 快速提升灌云县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 通过几年来对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实践探索, 现将成功推行的水稻机插秧栽培育秧技术总结如下:

1秧田准备 选择排灌分开,运秧方便,便于操作管理的田块做秧田。按照秧大田比例1:100留足秧田,在播种前10天上水耖耕耙地,开沟做板。秧板规格为畦面宽1.4米,秧沟0.25米,深0.15米,四周沟宽0.3米,深0.2米。畦面宽1.4米两边各放一根2×5×250厘米平直木条作靠板,用推板将畦面推平,移动2×5×250厘米平直木条靠板秧板逐段将畦面推平;做好后排水晾板,使板面沉实,播前两天铲高补低、填平裂缝,并充分拍实,板面达到“实、平、光、直”。

2营养土(基质)准备 选择团粒结构好的常年菜园地表土,粗细适宜,清除其中的坚硬杂质,以防损伤机器秧针。不能选用沙土、粘土、石骨子等易板结不透气的土壤。营养土在水稻移栽前要做到“三带”。一带土,带土能保证插秧质量,有利于秧苗快速活棵返青;二带肥,每平方米苗床施磷酸二氢钾150g,然后浇水洗苗,能促进根系发育;三带药,每100平方米苗床用4g美乐对水喷施苗床防治潜叶蝇,同时喷施75%三环唑或天丰素芸霉素内酯1500倍液。提倡早整地、早插秧。

3装营养土(基质) 施壮秧剂和底肥一般栽一亩大田用25盘以上秧苗,为确保秧苗足够,要求一亩育25-30盘秧苗。将营养土装入盘内,装入量约占秧盘总量的80--90%,适当弄平,然后用半包壮秧剂,另加每盘10-20克复合肥兑水50-100公斤泼施于盘内备用。

4播种质量 盖膜播种时间一般为5月25—30日,每盘播干谷60克,一亩20盘,用种1.2公斤。种子按常规浸种催芽,播种后盖无壮秧剂的细土1-2厘米, 绝不能露出种子。提倡盖双膜, 底膜在出苗现青后抽走。2.5-3.5叶移栽,秧龄近20天。 

5苗床管理

5.1、壮秧标准: 机插秧苗采用中小苗移栽,一般3.5叶左右带土移栽。适合机插的秧苗要求群体质量均衡,成苗1.7-3株/平方厘米,根系盘结牢固,盘根带土厚2.0-2.5cm,厚薄一致,提起不散,形如毯状。壮秧的形态特征:茎基粗扁,叶挺色绿、根多色白,植珠矮壮,无病株和虫害。

5.2、秧田管理:

5.2.1温度管理,播种后至1叶露尖,温度以保温为主,保持温度在28~30℃,最适温度为25~28℃,2叶期保持25℃,3叶期保持20~22℃,最低不能低于10℃。水稻出苗绿化后要揭掉地膜,一般在晚上揭地膜为好,这时温差小,秧苗适应环境快。如果中午气温高时揭地膜,由于秧苗水分蒸腾快,根部吸水慢,易造成秧苗生理性失水。揭地膜后就可进行小通风,随叶龄的增长,可以加大通风炼苗的时间,在2.5叶期温度不得超过25℃,如果高于25℃,就要及时通风降温,以防出现早穗现象,如果夜间没有霜冻可不覆膜。

5.2.2膜炼苗补水。齐苗后,在第一叶完全抽出0.8-1.0cm时揭膜炼苗,揭膜要求:晴天傍晚揭,阴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若揭膜时最低温度低于10℃时可适当推迟揭膜时间。揭膜当天补一次足水,而后缺水补水,保持床土湿润,不应干而发白,秧苗晴天中午也不应卷叶。秧田集中地块可灌平沟水,零散育秧可采取早晚洒水补湿。移栽前2-3天控湿炼苗,控水方法:晴天保持半沟水,阴雨天排干秧沟积水,雨前盖膜挡雨,通过炼苗促进秧苗盘根,增加秧苗块拉力,便于机插。

5.2.3追是断奶肥:施断奶肥、一般在揭膜时或其后1至2天进行,每亩苗床用腐熟人粪清400kg兑水800kg,或用尿素5kg兑水500kg于傍晚浇施或洒施,若床土肥沃可免施人。施送嫁肥。栽前3-4天,视秧苗长势施送嫁肥。每亩苗床用尿素处8至10kg,兑水500 kg于傍晚洒施,若秧苗叶色浓绿,叶片下披则不施。

5.2.4病虫害及杂草防治。水稻秧苗期病害防治,水稻秧苗期主要病害是水稻立枯病。水稻立枯病是水稻常发性病害,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立枯病主要发病原因是秧苗对土壤酸碱度、水、肥、气、热条件不适而发生的病状,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化、变黄、新根少或无新根,发病轻时苗床秧苗变黄,发病中心成锅底状黄化,重时秧苗成片枯死。病理性立枯病是由于土壤中病源真菌侵染而引发的一类病害,表现为秧苗植株基部腐烂、矮化、黄化,用手拔植株时根部易断。这两种病害严重影响了水稻秧苗素质和水稻单产的提高,应采取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苗床的温度和湿度,培育壮苗,提高秧苗的抗病力。立枯病发病时用瑞苗青咪鲜•恶毒•甲霜灵水剂对水喷施可有效防治。

秧田期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做好螟虫、稻蓟马、灰飞虱、苗稻瘟病等常发性病虫防治工作;同时应经常除杂草,苗床除草,在苗床封闭灭草的基础上,进行人工除草,封闭灭草效果不好的,可在水稻一叶一心期用20%敌稗处理,选择晴天上午9~10时或下午3~5时喷药,避开高温(棚内温度不高于30℃)时段喷药,每百平方米用20%敌稗乳油100~150毫升,兑水3~5公斤均匀喷雾,喷药后30~40分钟盖膜正常管理,保证秧苗纯度。

5.2.5辅助措施。二叶期根据天气和秧苗长势可配合施用助壮剂。若秧苗生长过快,不能适期移栽,每亩秧池用15%多效唑湿性粉剂50克,2000倍兑水喷雾,延缓植株生长速度,防徒长。

6特别注意事项  一是选择正确的苗床地、营养土且采用地上式苗床是机插育秧成功的首要条件;二是开始炼苗时间适当推迟,目的是秧苗适当长高点;三是二叶到2叶一心揭膜后,每盘可以追施10克复合肥作断奶肥;四是苗床土壤绝不能积水,秧盘内土壤始终要保持湿度适宜和透气,总之秧苗干不死,但闷得死;五是后期由于气温较高,加上盘内土壤较少,如发现中午秧苗正常萎蔫后,可在早晚补充水份;六是遇寒潮,对已揭膜的苗床应及时重新盖膜,防止冻害发生。七是二叶一心开始即可栽插,特别是开始死苗的秧苗应及时组织栽插,可以减轻死苗。八是底肥和追肥一定要量化,防止肥害发生。九是采取统一育秧、专业人管理。    

参考资料

1灌云县作栽站 编写的《灌云县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