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须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3
/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须知

李程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人民医院 641200

腰间盘突出症在生活中十分常见,老年群体中比较多发,但是由于工作和生活压力不断升高,一些年轻人也逐渐患有这种疾病,经常感觉腰痛、腿酸,严重情况下难以行走,给正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那么这种疾病到底是怎么造成的?应该如何根据不同病因展开相应的治疗?以下内容助您了解。

我们的脊椎骨中间存在一个“海绵垫”一样的组织,叫做椎间盘,它的作用是帮助缓冲,椎间盘中间的髓核有吸收震荡、协助腰椎弯曲的作用,能够随着外力作用而改变形状和位置,髓核的周围有一层厚厚的纤维层,将髓核包围住,纤维层上下又有软骨板,这三个部分共同组成了椎间盘,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导致椎间盘结构发生改变,纤维环断裂导致中间的髓核脱出,而突出的组织压迫了椎间盘后方的脊神经或马尾神经,便形成了引发身体不适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因此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出现的最根本病因是由于椎间盘的结构发生异变,但导致这种异变的原因也有很多,包括外因和内因,外因主要是受到外界重力,内因主要是因为体内的腰椎间盘退行性变[1]

外伤是最常见的外因,我们的腰椎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呈生理性向前凸起,椎间盘也并不是前后厚度一致,而是前后厚薄的,当我们在抛球、背重物、扭转躯干、跳远、投掷重物时,髓核会向后移动,在大力的作用下很容易导致纤维环断裂,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同时在运动中跌倒、腰部受到外力撞击等,也会导致本病发生。

过度负荷也属于常见的病因,尤其是工作原因需要长期弯腰、背负重物、弯腰提取重物的建筑工人、铁路工人等,都会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除了以上职业以外,像需要长期坐立颠簸的出租车司机、长期伏案的办公室职员等,也属于高发群体。

女性妊娠期间整个脊柱的韧带都处于松弛状态,但此时女性腰椎又要承受胎儿带来的巨大压力,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现本病。

内因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变,这是由于日常生活中不断磨损、受压而累积出现的病变,本身我们的椎间盘组织要承受上半身的全部重量,同时椎间盘的血液供给比较少,自我修复的能力比较差,而我们生活中经常不注意使得椎间盘不断受到挤压、扭转,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组织也不断老化,纤维环韧度降低,最终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压迫住脊柱神经,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

除了以上的几种主要原因以外,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能够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的因素,像寒冷天气、湿冷的居住环境、坐姿不正确、家族遗传等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表现症状十分典型,患者主要会感觉腰部经常反复疼痛,在久坐或体力劳动后痛感加剧,严重情况下难以直立或翻身,在稍事休息过后会逐渐减轻;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腰痛会放射到下肢,大腿后方、小腿外侧等均有痛感,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疼痛加剧,当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不断压迫感觉纤维还会引起下肢麻木;少数情况下椎间盘组织会压迫到马尾神经,患者会出现大、小便障碍、肛周感觉异常等马尾综合征;部分症状严重的患者,由于神经根长期受压会导致肌肉逐渐萎缩,发展成瘫痪,因此提醒有如上症状的患者或本身属于病情高发群体,应该及时到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避免病情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而引发腰椎滑脱、腰椎骨刺、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为治疗增加难度[2]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目的在于减缓症状,可以服用塞来昔布等止痛药来缓解腰部痛感,如果患者存在水肿的情况可以使用脱水剂,体内存在炎症而导致疼痛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来缓解炎症性疼痛,除了药物治疗以外,保守治疗也能够帮助患者改善症状,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休息3周左右,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期间应该完全卧床避免下床活动,家属可以经常为患者按摩身体帮助血液通畅,避免肌肉萎缩;牵引治疗能够增加椎间隙宽度,以达到减少椎间盘压力的目的,使得突出部分逐渐恢复原位,减少对神经根的刺激,但这种治疗方式需要找专业的医生进行,避免用力不当加重腰椎损伤程度;推拿按摩能够减轻患者肌肉痉挛的程度,通过手法按揉腰椎减轻椎间盘内压,但进行时应该注意力度,过轻起不到治疗效果,过重导致病情加重,还是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对于保守治疗六个月以上但收效甚微,症状严重且经常反复的患者,手术治疗能够很好地帮助减轻症状,通过髓核摘除术将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进行摘除,解除对神经的压迫,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除了髓核摘除术以外,也可以通过开放手术将突出的组织尽可能多的切除[3]

这种疾病虽然不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寿命,但是会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神经也会逐渐形成无法逆转的损伤,因此建议患者一定要及时尽早医治,不要认为腰痛是小事而不断拖延病情,最终可能会导致病情难以医治,甚至会落下病根,为患者正常生活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 孙瑜,李美睿. 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及治疗进展[J]. 饮食保健,2020,7(12):289-290.

[2] 宋沙沙,石润琇,林磊同,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步态特征的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3):306-312.

[3] 董立国. 椎间孔镜微创手术与腰椎开窗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比较[J]. 健康之友,20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