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地基处理中道路桥梁施工处理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4
/ 2

软弱地基处理中道路桥梁施工处理技术

李洪波

勃利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黑龙江 七台河 154500

摘要:在加强道路桥梁施工、实现其基础施工目标的过程中,应给予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科学处理更多的关注,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处理计划,确保软基施工效果的良好性,逐渐实现其科学处理目标,满足道路桥梁施工安全性及施工企业的长效发展要求。在此基础上,有利于丰富道路桥梁在软土地基施工方面的实践经验,拓宽与之相关的处理工作思路。

关键词:软弱地基;软基处理;道路桥梁施工

引言:

在任何工程项目开展的过程中,都要能够使地基结构的承载能力、强度和稳定性得到可靠的保障,这样才能为后续施工作业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软弱地基结构来说,普遍存在于我国的诸多地区,因为这种地基负载力弱,稳固性不强,为此在碰到这类地基的时候,若无法采用科学的措施对其进行处理的话,不仅会影响到工程质量,严重的话还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因此,如果在道路桥梁施工作业开展的过程中,遇到软弱地基问题的话,则有关技术工作者需要联系现实状况,采用恰当的解决措施,提升软弱地基的负载力、硬度、稳固性,进而让道路桥梁项目的建设效果得到可靠的保障。

1软土地基处理的特点及危害分析

1.1软土地基处理的特点分析

(1)含水量较大。相比工程项目施工中所涉及的地基,软土地基中的含水量更丰富,且会使土壤的流动性有所提高,从而影响了地基稳定性,会对道路桥梁结构施工质量产生潜在威胁。同时,通过对软土地基含水量较大这一特点的充分考虑,也能为与之相关的加固施工作业高效开展提供参考依据,使得道路桥梁能够处于安全应用状态,充分降低其基础施工风险发生的概率。(2)压缩能力较强。在软土地基中黏土、含水量较大等因素的影响下,使得其具有良好的压缩性,对道路桥梁排水施工提出了更高要求,会引发其结构施工问题。在此期间,也需要施工单位及管理人员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充分考虑软土地基压缩能力强这一特点,可为道路桥梁结构施工状况的改善及施工安全性增强等提供参考依据,避免给路桥应用中埋下隐患,丰富其在地基施工方面的实践经验。(3)渗透能力不足。当软土地基中沙土和黏土的比例过高、处理工作开展缺乏有效性时,则会影响软土地基的渗透效果,且在丰富含水量的作用下,会减少软土地基中黏土固化的时间,加大了道路桥梁基础施工问题发生的概率,需要在性能可靠的排水管道的支持下,实施好切实有效的软土地基施工处理计划,确保道路桥梁结构施工及应用状况的良好性。

1.2软土地基的危害分析

(1)路面龟裂。道路桥梁施工区域的地基为软土地基时,则会出现不易压实的问题,会影响路面施工质量,且地基容易发生变形,致使道路桥梁在实践中面临着路面龟裂危害的影响,从而降低了行车安全性,阻碍着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事业的长效发展。(2)不均匀沉降。由于软土层中有透镜体,使得其地基压实中不同部位的压实度存在差异,影响着路桥基础结构的承载效果,会在固结排水过程中产生不均匀沉降危害,致使道路桥梁面临着安全风险,影响着其使用年限。同时,当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处理不及时时,会使道路桥梁结构施工及应用质量缺乏保障,在其科学应用水平提升中起到制约作用。(3)结构受损。道路桥梁施工中因复杂的地质条件、软土地基夯实状况不佳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道路桥梁施工及应用中的稳固性有所降低,会出现与之相关的结构受损现象,难以满足路桥应用质量可靠性要求,给道路桥梁建设事业发展带来了阻碍作用。

2软弱地基处理中道路桥梁施工处理技术的应用

2.1换填法

首先对于处理区域范围内的软土,采取局部开挖或者是全部开挖的方式,具体的开挖深度以及开挖范围,需要结合开挖过程中,土壤的实际质量来进行分析判断,当开挖到一定深度和范围之后,就需要利用强度较好的材料来对其进行分层的回填压实处理。而在分层回填的过程中,为了使回填的质量和效果得到可靠的保障,需要利用强夯机、压路机来对其进行压实处理,这样就能够使软弱地基得到有效的改善,并且能满足后续施工的各种地基要求。

2.2强夯法

在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首先要能够选择重量较大的重锤,并保持重锤从一定高度自由落实,通过下落过程的冲击力,来起到一定夯击效果,经过多次反复的下落夯击,就能够使整个软弱土层结构的强度和密实程度大大提高,同时还能使后期的施工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1]。但是强夯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有一些要点需要加强控制,在重锤下落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软弱地基范围内,建筑物与施工现场的实际距离情况,如果两者之间的距离较近的话,则不适合采用该方法进行夯实处理。因为强夯法在应用的过程中,会产生非常大的震动和噪音,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噪音污染,这会对施工区域内建筑体的安全以及作业人员的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

2.3碎石桩加固法

碎石桩加固法也是当前阶段应用比较频繁的一种软基处理方法,其具体的技术原理如下:通过对振捣机以及相关冲击设备的选择使用,可以对整个软土地基进行钻孔作业,之后在振捣作业的基础上,将各类碎石土以及强度和硬度都比较好的填充物,填入到孔洞的底部

[2]。之后,就可以通过持续振捣和挤压的方式,使得整个地基结构的强度和承受压力的能力,都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最终达到预期的处理强度和硬度,并且形成直径较大的桩体。

2.4粉喷桩处理技术

在此过程中,如果产生失水问题,可以证明固化剂已经和软入深入融合且具有了一定硬度,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软土地基结构的固结。在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固化剂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水泥和石灰是该种固化剂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工程量较大的工程中,可以使用水泥来代替固化剂进行科学的处理,但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效果,要对渗入比进行严格的把控[3]。需要注意的是,在粉喷桩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稳定性较强的隐形桩,这种隐形桩对提高整个软弱地基土地的承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为道路桥梁工程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工程基础。

2.5深层排水技术

在深层排水技术应用的过程中,还需要利用密实设备进行挤压处理,这对提升整个软弱土层的排水质量和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软弱土层内的水分排除工作完成之后,需要结合软弱地基地实际厚度和实际含水量,来确定科学的操作流程,进而使整个处理工作的质量得到大幅的提升[4]。对于深层排水技术的应用来说,在整个操作流程中,该技术不得单独使用,需要结合堆载预压法、增加侧向约束以及路基加筋等方法联合使用,具体的技术选择需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够达到快速提高软土地基稳定性的目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道路桥梁的施工数量和规模都会不断地扩大,软土地基作为影响整个工程项目质量的主要因素,我们必须要给予其足够的重视,要能够意识到软土地基存在的危害性以及处理的重要性,同时要能够在现有技术体系的基础上,对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分析,并对现有的技术体系进行全方位的完善,使得经过处理后的软土地基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都能够得到可靠的保障,推动整个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霍伟松.软弱地基处理中的公路桥梁施工技术[J].交通世界,2020(31):59-60.

[2]周海鹏.探析我国道路桥梁建筑施工中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J].价值工程,2018,37(34):235-236.

[3]罗伟,章立辰.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弱地基的处理对策[J].科学技术创新,2018(26):133-134.

[4]任英.软弱地基处理中道路桥梁施工技术的实践与探索[J].山西建筑,2017,43(04):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