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态水利设计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5
/ 2

现代生态水利设计探讨

苏颜

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云南秀川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 目前,我国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随着工业活动的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河流生态节水设计可以有效改善项目水质环境,实现当地生态的和谐发展。本文以重大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切入点,分析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特点和原则,对现代水利设计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生态水利;设计;探讨

引言

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传统水利工程在向现代水利工程的过渡中,在水利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越来越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生态水利设计,已经不再局限与满足工程安全和功能的要求。这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未来水利设计的必然趋势。

一、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特点及原则

1)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特点

第一,生态节水工程具有自然的特点:自然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控、不可逆的,所以在设计生态水利工程时,需要结合自然环境,保护环境免受破坏。在水利工程设计中,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对自然环境进行详细的调查,确保水利工程设计方案更加的科学。

第二,生态节水工程具有社会特征:水利工程的社会性主要体现在满足人民生活生产需要、防洪抗旱、蓄水发电等功能上。因此,设计必须保证项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第三,生态水资源保护。水利工程具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特点。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在建设水利工程的同时进行长远考虑。我国的长期发展战略是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设计时要保持项目与自然环境的平衡发展。

2)生态水利工程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为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工程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完整性原则。为保护生态环境,需要综合分析河流整体水流量和季节变化程度,在进行规划时,不仅要考虑沿河水体的完整性,还要在项目设计中考虑环境与自然的平衡。第二,安全性原则:在工程施工中提前做好安全预防措施,同时掌握河流的季节性特征,确保施工期间人员的人身安全。第三,自然生态系统自动调解原则。自然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自我修复和调节的能力,需要对其进行有效地运用。第四,反馈后协调原则,由于无法控制的因素和自然生态系统性质的变化,在水利工程设置中应该有一个反馈系统,以便使用未来的评论和反馈进行持续协调。

二、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受河流的原始分布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系统中河流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在建设过程中,一般建设单位使用排水渠,因此建设大量的水道是不可避免的。一个可以轻易改变中国原始河流分布的保护工程。水利工程建设在引水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破坏了原有的水流方向,产生了新的多向侧支,经过长期的开发,会形成一些断面,造成板结。改变了河流的原始美学,从蜿蜒曲折变为单行道,虽然不直接破坏生态环境,但会导致衰老迅速下降,自力更生,净化生态系统的能力。

2)打破河流的连续性

水利工程堵塞河流,破坏河流的连续性,减少河流的分流,不利于生态系统的水循环。对于需要上岸产卵的生物来讲,河流的连续性被破坏后,失去了相应的生存环境。结果,该地区的物种和种群急剧减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3)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下降

随着生物物种的减少,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也会极大的降低,净水效果大大降低,剩余的建筑材料也给水质带来了进一步的污染,如果水身体完全被破坏,不及时处理,就会出现严重的生态水质问题。

4)造成土壤碱化

水利工程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积极的方面包括在水利工程中建坝蓄水等项目,以促进农作物的完全灌溉,避免旱涝等自然灾害对农田的不利影响,保护土壤肥力,推动当地农业发展,缺点是出现土壤盐渍化。水利工程进行施工时,大量泥沙会进行堆积,造成水库水位的上升,施工结束后,水分蒸发加快,水库周围土壤含水量降低,造成土壤盐碱化。

三、现代生态节水设计的应用

1)可持续生态材料和创新技术的应用

传统材料极有可能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威胁,对再生资源回收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消耗更多的不可再生资源。与传统材料进行对比,生态材料所需的能耗比较低、材料生产过程无污染、原材料是属于可再生资源,使用后安全健康,高能、低耗、无污染、利用率高,生态材料和可持续技术用于水源保护景区,如植物景观与结构的整合、植物灌溉与维护、雨水资源管理。然而,可持续技术的升级促进了规划形式和功能的变化。这也使水利规划中生态观念和价值观的变化,推动了水利风景区美学、功能和生态属性的和谐发展。

2)做好堤防工作

对场地经济发展指标进行更准确、科学的评价,建立全方位规划,实现符合场地生态指标和综合环境条件的堤防建设,从而协调经济和自然环境,防止出现破坏环境和产生短期效益的水利项目。尤其是在修建挡墙前,要充分考虑周围的自然环境,综合考察环境,在挡墙建设的设计过程中,综合自然环境因素,更好地进行填筑,确保堤防建设的安全性质和自然保护。

3)路堤护坡

河道堤岸护坡结构模式对生态系统影响显着,渡槽十字形群落是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和动物饲料的避难所。护岸功能的设计应注重人与自然和谐融合的生态理念建设标准,与周边自然景观相协调。如砖石和混凝土用于防止使用防水材料。路堤边坡的固定坡度尽可能采用天然和环保工程材料,尽可能保护鱼类和其他活昆虫,如水生灌木和树根纤维。植物是路堤边坡中有效地宝华方式,可以避免路堤斜坡和堤坝出现滑坡。

4)提升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

我国生态水利工程设计的关键是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要全面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从根本上保障水利工程的发展。必须培养设计师的职业素养和生态环保意识,让专业施工人员充分认识到生态节水工程与传统节水工程的区别,要求设计师从根本上实现自己的设计。结合生态性能和可用性的概念,保证我国生态水源涵养与土壤过程的稳步发展,专业设计人员应充分认识生态水源涵养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坚持生态建设的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5)正确处理生态与水利工程的矛盾

目前,需高度重视传统水利工程与生态水利工程之间的矛盾,并寻找解决方法,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以达到综合生态保护的基本功能和目的。一方面要在设计过程中认真考虑该地区的地理条件和水文特征,另一方面要建立蓄水、防洪、灌溉等基础功能。同时,生态节水工程的用水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量比较大,所以季节的变化也是设计者关注的重点。为了让水利工程进行可持续的发展,必须结合各种因素,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设计。

结语

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节水工程的同时,值得关注的是水利工程的建设会给我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威胁。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遵循生态理念,为了尽量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生态,水利工程的破坏促进了生态水利工程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让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总之,在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中,需要遵守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运用生态理念,最终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红鹰,刘四芳.浅谈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2):62.  

[2]凌长敏,陈金波.通河县二甲沟水源工程资金整合项目规划[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09):17-18.  

[3]彭东华.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J].江西建材.2012(03):181-182.  

[4]李怀蓉.永丰倒虹吸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要点[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2(08):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