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健康管理中心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5
/ 2

护理风险管理在健康管理中心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

尚建霜 王敏

商河县中医医院 山东济南 251600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管理中心静脉采血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与试验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每组各100例,所有人员均于2020.1-2020.12来我院进行常规体检,比较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护理风险总发生率13(13.00%)例低于参照组24(24.00%)例,P<0.05。结论 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健康管理中心静脉采血中,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静脉采血;健康管理中心;体检人员

健康管理是以控制与预防疾病发展与发生、提高生命质量、降低医疗费用为目的,针对群体及个体开展健康管理教育,提高自我管理水平与意识,通过健康干预、个性化健康管理措施、健康评估、健康体检、健康信息采集对其生活中存在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改善的方法与过程[1]。健康体检则是开展健康管理首要措施之一,而静脉采血作为健康体检中最重要、最常规的检查项目之一,因受检者配合度、体检时间集中以及工作量大等因素影响,导致客观及主观上均潜在或存在较多护理风险[2]。为此,在受检者进行静脉采血时应用护理风险管理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旨在健康管理中心静脉采血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纳入2020.1-2020.12来我院行常规体检人员(共20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其中参照组男女各56、44例,年龄18-80岁,平均(59.25±1.27)岁;试验组男女各58、42例,年龄18-80岁,平均(59.65±1.26)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方法

予以参照组传统护理管理,于体检者进行静脉采血后进行常规止血,告知相关注意事项。

试验组额外加以护理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如下:(1)组建护理风险小组:小组成员需找寻风险事件发生原因,定制具体防范措施;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反馈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防范措施应用情况,不断改进与调整防范措施。(2)营造舒适环境:于体检大厅设置候诊人员等待室,为其提供休息椅,便于体检者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张贴简单易懂的温馨提示与注意事项,设置专门健康宣教栏,为体检者发放知识手册;耐心、周到的回答体检者的疑问。(3)优化工作流程:①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每位体检者身份信息进行查对,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采血时,认真核对受检者需要抽取的项目,于抽血前及抽血后分别核对一次受检者身份信息,并指导受检者在体检单上签字确认;②询问受检者是否有晕针、晕血、空腹状态等情况,对存在晕针或晕血者可予以卧位采血;③采血时注意关注受检者身体状态或面色情况,若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采血,予以相应护理措施;若出现穿刺失败,则需立即与受检者道歉,并为其更换资历较高的护理人员进行穿刺;指导受检者正确按压穿刺部位,用无名指、中指以及食指对穿刺部位按压3-5min,若凝血功能较差者则需延长按压时间;④及时将采集到的标本送检,避免延误检测结果准确性;⑤定期检查采血用物,确保医疗物品无损坏、无过期;⑥对护理人员进行职业暴露、礼仪服务、沟通技巧、责任心、急救技术、风险管理等知识培训,提升护理人员工作能力。

1.3观察指标

比价两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主要含有低血糖、晕血晕针、皮下淤血、标本丢失、项目遗检等。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低血糖、晕血晕针、皮下淤血、标本丢失、项目遗检各有2、2、4、2、3例,参照组各有6、5、6、4、3例,试验组护理风险总发生率13(13.00%)例低于参照组24(24.00%)例,χ2=4.013,P<0.05。

3讨论

传统健康体检管理中因缺少合理的流程管理及规划,以及风险意识较为淡薄,在工作中与患者沟通较少,造成患者健康教育缺失,进而导致受检者在静脉采血中风险事件发生率较高,一般常发生与皮下淤血、低血糖、晕血晕针等[3]。而静脉采血作为体检中必做项目之一,无论是在主观或是客观上均存在一定护理风险。因此,降低受检者在静脉采血时护理风险尤为重要。

护理风险管理是护理工作中潜在或存在风险事件及预防方法的识别、评价、并寻求处置对策和科学管理,是确保护理质量的核心决策[4-5]。本次研究通过为健康管理中心静脉采血时制定相应管理措施,建立一系列较为健全的规章制度,可使临床静脉采血工作流程得到优化,为受检者营造舒适且具有安全性的采血环境,进而提升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素养及操作能力,有效降低护理风险总发生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护理风险发生率低于参照组。证实护理风险管理效果优于传统护理管理,能够有效保障受检者在健康管理中心受检过程中的安全。

综上所述,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健康管理中心静脉采血,能够有效避免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提升患者受检质量,值得运用。

参考文献

[1]肖继红,张楠,华吉措姆,等.护理风险管理在体检中心静脉采血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7):2696-2699.

[2]刘晓琳.根因分析风险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21-24.

[3]王桂琴,韩许燕.基于风险评估的护理干预对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控制的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4):138-141.

[4]荆芳芳,王璐璐,刘永瑞,等.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分级护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胃癌PICC患者上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不良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24):4526-4529.

[5]姚洁,郗旭燕,张萍.风险护理在胃肠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应用及对患者QOL评分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9,25(5):891-892,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