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在感染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6
/ 2

持续质量改进在感染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及效果

蒲燕平

( 梓潼县人民医院感染科 , 四川 绵阳 622150 )

摘要: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感染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15例感染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7)和对照组(n=58),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保留常规护理措施,并在护理工作中推行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对比两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较低,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有助于提升感染科护理安全,减少安全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感染科;护理安全;骨质疏松


感染科主要从事感染类疾病的治疗、研究和护理,包括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感染疾病,例如甲、乙、丙型肝炎即为常见传染性疾病,此外还有水痘、腮腺炎以及肺结核等众多疾病。非传染性感染疾病包括真菌感染、细菌感染以及病毒感染等,无传染性,在临床中以术后感染较为常见。因患者疾病类别多样,病情各不相同,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也得到普遍关注[1]。此前学者发现,常规护理模式下,患者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较高,护理满意度不理想。尝试引入持续质量改进模式,护理安全情况能够得到改善。目前相关研究尚不够深入,无法充分指导临床工作。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15例感染科患者,通过对照实验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感染科患者中,选取11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7)和对照组(n=58)。对照组:男30例,女28例,年龄52-75岁,平均(62.4±3.7)岁。观察组:男31例,女26例,年龄53-74岁,平均(62.6±3.5)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根据疾病类型通过药物进行控制,了解患者康复情况,有无不良反应、并发症控制效果等,持续至患者出院。观察组保留常规护理措施,并在护理工作中推行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具体如下:

①问题分析。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收集和分析,了解护理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可行的改进方法。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不够清晰,可能出现用药依从性差、不重视自我护理等情况。②针对性改进。结合问题分析结果,就既有问题尝试改进。如患者情绪波动、依从性不高,在护理中应引入心理护理,告知患者疾病特点,使其认知误区得到消除。应加强护理知识的传递,使其自护能力改善,认知情况优化,以数字化资源、面对面教育并行的方式,提升知识传递效果。③循环改进。每个月与患者、护理人员进行一次交流,听取其反馈意见,并根据反馈结果,进行对应的护理改进。④加强病区隔离管理,严格规定探访制度,加强消毒,预防院内感染或交叉感染等发生。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 SPSS20.0。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 )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较低,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见表1:

1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组别

例数(n)

安全事件(n/%)

护理满意度(n/%)

观察组

57

2(3.51)

55(96.49)

对照组

58

8(13.79)

48(82.76)

X2

-

6.280

11.075

P

-

<0.05

<0.05

观察组见2例不合理用药,予以纠正。对照组见3例不合理用药、2例住院压疮、2例依从性不佳、1例跌倒擦伤,予以对症护理无恶化。

3.讨论

感染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在于,患者病情、机体条件各有差异,难以通过某一种简单的护理方式完全契合患者需求,同时该科室患者通常免疫力低下,较易发生二次感染,或自身作为病源传染其他患者或医护人员。此前学者分析发现,常规护理模式下,患者出现各类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偏高,可能达到10%以上

[2]。在感染科中,及时切断病源、调节患者机体营养状态、增强免疫力是护理核心。应重视感染或传染预防,加强医护人员、患者防护,促进安全治疗。应基于感染科患者特点进行针对性风险防护。借助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安全事件发生率可下降至5%以下[3],患者护理满意度可超过90%[4]。我院研究结果与此相似,观察组护理效果更理想(见表1)。常规护理强调规范性,但工作的精细化程度不高,无法实现长期优化。持续质量改进着眼于保留既有积极措施,同时分析当前护理工作中的不足,据此进行针对性处理,有助于不断实现工作质量的改进。我院在工作中引入问题分析、针对性改进、循环改进三项措施,能够保护理安全问题得到明确,给予有效处理,并通过可持续循环的模式,不断优化护理效果,使不同患者面临的护理安全问题得到控制,提升其对护理工作的认同感。从结果上看,观察组护理安全工作效果也更可观。

综上所述,持续质量改进有助于提升感染科护理安全,减少安全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后续临床工作中可予以重视和运用。

参考文献:

  1. 徐欢,吴金香,陈珊珊.感染科护理安全管理结构的改进与成效[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7):146-147.

[2]杨正辉,刘榆,陈小燕.浅谈感染病科人性化护理安全管理体会[J].西南军医,2008,{4}(06):190.

[3]曾荣昆.感染科护理风险分析与防范[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09):127+141.

[4]何花,赵琳蓉.持续质量改进在风湿免疫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及效果[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05):199-200.